冀東暴動

冀東暴動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冀東地區成為日軍由東北入侵華北的咽喉要衝。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8月,中共中央即決定在冀熱邊區(今河北省東北部)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冀東暴動,震撼了日偽在冀東的統治,顯示了人民的抗日要求和巨大力量,為爾後建立冀熱遼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原因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冀東地區成為日軍由東北入侵華北的咽喉要衝。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8月,中共中央即決定在冀熱邊區(今河北省東北部)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

過程

10月,以李運昌、胡錫奎為主要負責人的中共冀熱邊特別區委員會通過冀東抗日統一戰線組織,廣泛發動冀東人民,準備舉行抗日武裝起義。1938年6月,以宋時輪為司令員、鄧華為政治委員的八路軍第4縱隊挺進冀東,造成起義的有利條件。1938年7月6日、7日,冀東武裝起義先後在灤縣港北村、豐潤縣岩口鎮爆發。

接著,在遵化縣地北頭、薊縣邦均鎮及開灤礦區也相繼爆發起義。起義民眾組成冀東抗日聯軍,並在灤縣楊家院、遵化縣玉皇廟等地打退了日偽軍的進攻。起義的初步勝利,鼓舞了冀東、熱南廣大地區的人民,起義浪潮很快波及到20多個縣,參加起義的人數達20餘萬,抗日聯軍發展到7萬餘人,其他抗日武裝近3萬人。

結果

抗日聯軍與第4縱隊轉戰冀東,曾收復平谷、薊縣、玉田、遷安、盧龍、樂亭等縣城,在城市和農村,推翻了日偽統治,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還一度切斷了北平(今北京)至山海關的鐵路交通,迫使日偽軍退守縣城或主要據點,起義取得成功。

10月下旬,抗日聯軍5萬餘人在隨第4縱隊主力向平西轉移途中受挫,大部失散,僅數千人返回冀東,與第4縱隊留下的少數部隊會合,繼續堅持冀東抗日游擊戰爭。

意義

冀東暴動,震撼了日偽在冀東的統治,顯示了人民的抗日要求和巨大力量,為爾後建立冀熱遼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