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烈士陵園

冀南烈士陵園

冀南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南宮市,占地22萬餘平方米,建於1946年3月,是河北省建園最早,占地面積最大,葬埋烈士較多的陵園之一。主要建築有冀南烈士紀念塔、冀南烈士紀念碑、烈士骨灰室、烈士公墓、烈士單身墓群、英烈堂、銘碑廊、影視廳、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1989年8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冀南烈士紀念塔高29.5米,塔身南面有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鄧小平同志的題字:“冀南烈士紀念塔”。

基本信息

簡介

冀南烈士陵園冀南烈士陵園
冀南(七七事變前稱直南)指今天的河北省南部,即東臨津浦路,西依太行山,北靠德石路,南至晉、豫、魯三省接壤毗鄰的廣大地區,轄44個縣市。1949年8月,根據黨中央的決定,撤銷冀南行政區。
冀南人民有著悠久的革命鬥爭傳統,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於1925年先後在邢台四師、大名七師、冀縣六師建立了中共黨組織,從此點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1935年曆時一年多的“冀南農民武裝暴動”,波瀾壯闊,聲勢浩大,有力地打擊了反動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抗日戰爭爆發後,一二九師開赴冀南,開創敵後抗日根據地,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在解放戰爭時期,冀南人民為保衛勝利果實,爭取全國解放,踴躍參軍參戰,成千上萬的優秀兒女奔赴前線,後方發展生產,節衣縮食,把大批的糧食、衣服、鞋襪等物品,源源不斷地送上前方。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裡,冀南人民以5萬多名優秀兒女的生命,換來了革命鬥爭的勝利,換來了幸福美好的今天。

布局

冀南烈士陵園英烈堂
陵園正門是一座坐西朝東的高大牌坊,在一條寬廣的柏油路和兩行參天翠柏映襯下,給人以莊嚴、靜謐之感。

進入陵園往西,柏油路北側,是聳立於陵園中心的主體建築——冀南烈士紀念塔,塔高29.5米,塔盤用7000餘塊青石砌成,塔身南面是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鄧小平同志的題字:“冀南烈士紀念塔”。

烈士紀念塔之北,一條水泥板路直通陵園另一大型建築——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在館塔中間,一條東西路與南北路交叉,形成一個十字路口。東西路兩端各有一座拱門,東拱門上書“加強團結”,西拱門上書“浩氣長存”。坐落在十字路口東北角和西北角的是1949年建成的兩座小型紀念碑,碑上刻有原冀南區領導人劉志堅陳再道楊秀峰李菁玉范若一馬國瑞的題詞。占地700餘平方米的

冀南烈士陵園冀南烈士陵園
“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館名由原冀南軍區領導胥光義題寫。館內展覽著冀南建黨初期至全國解放各個時期的革命鬥爭歷程。展覽是1999年新布展的,展覽通過200餘幅圖片、文字、沙盤、模型、實物、圖表、景箱、場景復原等現代化手段,生動地再現了冀南革命鬥爭歷程。館的北面是四合院,西廳和北廳是由劉志堅同志題寫的“英烈堂”和“銘碑堂”,英烈堂展覽著冀南百餘名著名烈士的事跡。通過照片、簡歷、實物展示著革命先烈在戰爭年代那可歌可泣的革命鬥爭精神。銘碑堂內展錄三十餘幅烈士遺詩和豪言壯語,幾十幅冀南原領導人的親筆題詞和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歌頌先烈的筆跡。東面有一小型影視廳和貴賓接待室。

紀念塔西面是1986年落成的烈士紀念亭,這座具有民族風格的雙層八角亭,造型美觀、古樸典雅、令人讚嘆,亭內的八面漢白玉碑上刻有徐向前陳再道王任重的題詞及原冀南區近千名縣團級以上的烈士英名。

冀南烈士陵園陵園正門牌坊
陵園南部為墓區,1959年修建的大型革命烈士公墓內安放著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633名無名烈士遺骨。公墓廣場之西的烈士單人墓區內安葬著模範縣長郭企之、游擊隊長劉文信等100位烈士遺骨,每座墓都是用花崗岩石砌築,上面黑花崗岩石板刻有烈士生平簡歷,整個墓區坐落在鮮花叢綠之中。烈士骨灰室建築面積490平方米,1977年建成,室內安放著35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烈士骨灰,展錄著冀南區44個縣市五萬餘名烈士英名。

冀南烈士陵園始終把“褒揚先烈教育後人”的宗旨放在首位,幾十年來,蒐集、整理了大量有價值的文史資料和數百件革命文物,利用這些史料和文物,採用了多種紀念形式,對民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密切配合形勢、服務於黨的中心、褒揚先烈、教育後人的基地作用

歷史背景

冀南烈士陵園烈士紀念亭
1942年4月29日,侵華日軍駐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臨德州,指揮3萬多日偽軍對冀南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大掃蕩,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鐵壁合圍大慘案。

這次合圍,敵人搞了兩個圈,一是合圍邢濟路南的臨西、邱縣、威縣一帶,重點合圍四分區和新四旅。

另一個合圍圈在武城以北棗強一帶,主要合圍冀南軍區、黨委、行署、七旅及六分區黨政機關、部隊。處在包圍圈內的冀南區機關、部隊以及學校等,逐步向十二里莊、王窪、郭莊靠攏集中。敵人的包圍圈也隨之縮小,火力越來越猛,逐步對我形成層層包圍。形勢越來越嚴峻,部隊首長立即決定率軍區機關部隊掩護區黨委、行署領導和被圍困的同志一起,採取寬大正面多層次的大突圍。

冀南烈士陵園骨灰室
戰鬥持續到下午兩點,天氣突變,狂風驟起,塵沙飛揚,天昏地暗,日軍的飛機失去了作用,炮火也沒有先前那么猛烈,給突圍帶來了有利條件。騎兵團在團長曾玉良、政委況玉強率領下像離弦的箭一樣,向敵人猛烈衝擊。騎兵團突到武城大辛莊時,敵人在右側用猛烈的火力封鎖了前進的道路。他們下了戰馬,徒步接近敵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上去,砍倒敵人的機槍射手,衝過大辛莊,終於將阻我之敵打跑,沖開了一條一二千米寬的缺口,大隊人馬緊跟著衝過去,突破了敵人第一層包圍圈。隨後又遇敵人第二層包圍圈。敵人的一個騎兵部隊迎面攔截,騎兵團同志機智靈活,將馬隱蔽在溝里,調集了十二挺機關槍,將沖在前面的敵人打得人仰馬翻,後邊的敵人驚慌失措,調轉馬頭四散退去,部隊又乘機衝出了敵人的第二層包圍圈。但一部分非戰鬥部隊及地方機關人員,因缺乏戰鬥經驗,多次突圍未成被敵人衝散。

下午五點,天氣好轉,敵人匯集到霍莊,喪心病狂地對沒有突出重圍的冀南軍區文工團的文藝工作者、冀南行署財政幹校的學生及後勤人員400餘人進行了大屠殺,殺害我幹部、戰士、民眾510人,造成霍莊慘案。為了紀念在戰鬥中犧牲的戰士,創建了這座陵園,也就成為了冀南烈士陵園的最初形式。

革命鬥爭紀念館

冀南烈士陵園冀南烈士陵園
烈士紀念塔之北,一條水泥板路直通陵園另一大型建築——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在館塔中間,一條東西路與南北路交叉,形成一個十字路口。東西路兩端各有一座拱門,東拱門上書“加強團結”,西拱門上書“浩氣長存”。

坐落在十字路口東北角和西北角的是1949年建成的兩座小型紀念碑,碑上刻有原冀南區領導人劉志堅、陳再道楊秀峰李菁玉范若一馬國瑞的題詞。占地700餘平方米的“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館名由原冀南軍區領導胥光義題寫。館內展覽著冀南建黨初期至全國解放各個時期的革命鬥爭歷程。

展覽是1999年新布展的,展覽通過200餘幅圖片、文字、沙盤、模型、實物、圖表、景箱、場景復原等現代化手段,生動地再現了冀南革命鬥爭歷程。館的北面是四合院,西廳和北廳是由劉志堅同志題寫的“英烈堂”和“銘碑堂”,英烈堂展覽著冀南百餘名著名烈士的事跡。通過照片、簡歷、實物展示著革命先烈在戰爭年代那可歌可泣的革命鬥爭精神。銘碑堂內展錄三十餘幅烈士遺詩和豪言壯語,幾十幅冀南原領導人的親筆題詞和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歌頌先烈的筆跡。東面有一小型影視廳和貴賓接待室。

烈士公墓

冀南烈士陵園展出的圖片
陵園南部為墓區,1959年修建的大型革命烈士公墓內安放著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633名無名烈士遺骨。

公墓廣場之西的烈士單人墓區內安葬著模範縣長郭企之、游擊隊長劉文信等100位烈士遺骨,每座墓都是用花崗岩石砌築,上面黑花崗岩石板刻有烈士生平簡歷,整個墓區坐落在鮮花叢綠之中。

烈士骨灰室建築面積490平方米,1977年建成,室內安放著35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烈士骨灰,展錄著冀南區44個縣市五萬餘名烈士英名。

冀南烈士紀念塔

冀南烈士陵園運輸物資的獨輪車
高26.5米,占地384.895平方米,塔盤呈圓形,直徑25米,用7000塊青石砌成,分上下兩層平台,平台四周是精心裝飾的水磨石欄桿。塔身南面刻有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鄧小平同志1983年題寫的“冀南烈士紀念塔”。

烈士紀念塔正北是一個長方形廣場,廣場南側東西兩面各建有一座小型紀念碑,上面刻有原冀南區黨政軍領導人馬國瑞、楊秀峰、陳再道、范若一、李菁玉、劉志堅同志的題詞,廣場北側是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館內陳列收藏烈士們的遺物數百件。

文化

一、陵園正門的一座坐西朝東的高大牌坊,上面刻有原冀南行政公署主任宋任窮同志的題字:“冀南區烈士陵園”。
二、冀南烈士紀念塔塔身南面刻有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塔北面刻有鄧小平同志的題字:“冀南烈士紀念塔”。
三、坐落在十字路口東北角和西北角的是兩座小型紀念碑,碑上刻有原冀南區領導人劉志堅、陳再道、楊秀峰、李菁玉、范若一、馬國瑞的題詞。
四、冀南烈士紀念塔北面是四合院,西廳和北廳是由劉志堅同志題寫的“英烈堂”和“銘碑堂”,英烈堂展覽著冀南百餘名著名烈士的事跡。
五、烈士紀念碑上刻有徐向前、陳再道、王任重同志的題詞及原冀南犧牲的近千名縣團級以上烈士英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