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志

先秦時期在中國原始社會﹐先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同時口耳相授﹐傳頌著一些故事﹐可以說是歷史的源泉。商代或商代以前﹐已經有了文字﹐可用以記錄。商代出現了史官。“史”字原為手執簡冊之形﹐但史官起初並不是專司記事﹐而首先是負責主持祭祀﹐占卜吉凶﹐溝通神與王的意志。同時講說故事﹐記錄時事﹐編次和保管文獻簡冊。再進而分工﹐有記言之史與記事之史之別。今天保存在《尚書》中的﹐即商周時代的歷史文獻。

基本信息

簡介

典志,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文章書籍。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都是典制通史。彙編某一朝代各項經濟、政治、社會制度的會要,也屬典志。古書如《禮記》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記》八書﹑《漢書》十志﹐及十通﹑會典﹑會要等均屬典志性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