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子午谷

”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延願得精兵五乾,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如此行之,則鹹陽以西,一舉可定也。

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五出祁山”北伐魏國。蜀將魏延向諸葛亮多次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計,但諸葛亮沒有採用。對此,史書和小說里都有敘述。

史書里是出自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的“魏略”: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三國演義》對此事的描寫,內容與“魏略”大體相同,可見羅貫中明顯取材於“魏略”。我們可以對照一下。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開頭寫道:
忽哨馬報導:“魏主曹睿遣駙馬夏侯楙,調關中諸路軍馬,前來拒敵。”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乾,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鹹陽以西,一舉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於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於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孔明曰:“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遂不用魏延之計。魏延怏怏不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