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

六么令,作者是晏幾道,(約1040-約1112),字叔原,號小山,晏殊第七子。詞與晏殊齊名,號稱二晏。有《小山詞》一卷。

簡介

名稱: 六么令
作者:晏幾道
晏幾道
(約1040-約1112),字叔原,號小山,晏殊第七子。詞與晏殊齊名,號稱二晏。有《小山詞》一卷。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字: 宋詞
欄目關鍵字: 宋詞三百首
體裁:年代: 北宋 內容介紹
原文
六么令①
晏幾道
綠陰春盡,飛絮繞香閣。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②。一寸狂心未說,已向橫波覺③。畫簾遮匝④,新翻曲妙,暗許閒人帶偷掐⑤。
前度書多隱語,意淺愁難答。昨夜詩有回文⑥,韻險還慵押。都待笙歌散了,記取來時霎。不消紅蠟,閒雲歸後,月在庭花舊欄角
注釋
[注釋]
①六么令:唐教坊大曲名,本唐時琵琶曲名。
②遠山學:學將眉畫成遠山模樣。
③橫波:指眼神,目光流轉如水波橫流。
④遮匝:周遭,周圍。
⑤偷掐:暗暗地依曲調記譜。掐:掐算,此指按著手指計拍節記譜。
⑥回文:詩體的一種,順讀倒讀都可成文。

賞析

[賞析]
此詞寫香閨戀情。上闋寫晚春時節,香閨人認真梳妝,巧學“遠山眉”模樣,內心狂喜,嘴沒說,已能從她流盼的眼波看出內心興奮的激情。這天她又譜了一支新曲子,任憑畫簾外聽曲的人偷偷學去。下闋寫此女與情人約會的具體時間、地點,女主人公能文、能詩、又能自制新曲,男主人公寫信用“隱語”,寫詩用“回文”、押“險韻”,可見他們很有文學修養。所以詞中雖寫艷情,但卻不俗,頗富有喜劇性和故事色彩。
六么令
 
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李綱
 
長江千里,煙淡水雲闊。
 
歌沉玉樹,古寺空有疏鍾發。
 
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
 
兵戈凌滅。
 
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樹森如發。
 
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
 
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
 
高樓誰設。
 
倚闌凝望,獨立漁翁滿江雪。
 
 李綱詞作鑑賞
 
這首詞大約作於南渡初期的被貶途中,詞中借金陵懷古之題,抒抗金報國之志,直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張和不妥協態度。
 
上片極寫六朝古都——金陵的歷史滄桑,寫出了歷史的無情。起二句點出金陵的地勢特點:長江千里奔來,浩浩蕩蕩,江面寬闊,有“天塹”之稱。也許是這一特有的地理條件,使金陵成為佳麗地、帝王州,然而長江猶如歷史,也是最無情的,它不捨晝夜,奔騰到海不復回,帶起了它所能帶走的一切,“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宗。以下即從不同的側面寫六朝的消聲滅跡。“歌沉玉樹,古寺空有疏鍾發”,記下了這座古城的歷史的足音,風靡一時的淫哇低唱已不復聞,只有疏緩的古寺鐘聲還,感慨深沉。“玉樹”,指《玉樹後庭花》曲,為南朝最末一個帝王陳後主為其愛妃張麗華所制,一向被當作六朝荒淫的一個標誌。如今這些亡國之音再也聽不到了,自然意味著六朝的消失。“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接著從時間上慨嘆六朝興亡變化之速,至此又已過去了數百年。歲月流逝得如此之快,能不令人吃驚嗎?“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是從金陵的形跡上看六朝的無影無蹤的。兵戈,指戰爭;改朝換代時進行的戰爭把六朝帝王的淫侈奢華一掃而光,但見天邊的月亮仍自管圓了缺,缺了圓。這與劉禹錫寫的“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用意相同,都是用日月山川的古今共存,仿佛有情,反襯出歷史與時間的無情,分外令人感慨。
 
下片主要表現詞人的身世之感,抒寫自己的抗戰志向。“潮落潮生波渺,江樹森如發”,從眼前景物落筆。鄱陽(今名波陽)臨鄱陽湖,湖水通長江,從湖水的漲落聯想到江潮的起伏,並與首句“長江千里”相應。因波而及江,因江而及樹。這兩句體現了他對景神馳,心潮起伏的情狀。於是發出深深的感慨:“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意即誰能體諒到我是被朝中奸邪排擠打擊,貶斥到此的一個遷客呢?人已老大,而聲名節操尚未確立,能不悲傷嗎?以下五句即緣此生髮,表明堅貞不屈的立場。“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直抒胸臆。“歲寒”指的是困境、逆境:“途遠”,指達到目的所費的時日。此二句說不管環境如何惡劣,道路多么遙遠,我的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抗戰到底的意志決不改變。結三句卻變換一種方式,用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表明自己獨立不移、堅韌不拔的鬥爭精神。由於柳宗元《江雪》一詩所塑造的漁翁形象已深入人心,以此作結,不僅將作者的磊落之氣、堅貞之節表露無遺,而且神思曠遠,頗有餘味。
 
此詞雖先敷設一層悲愁暗淡的色彩,卻不掩抗金報國的豪氣,上片的低沉、頓挫、悱惻與下片的高昂、慷慨、豪邁水乳交融,意脈貫通,表達了作者悲憤中奮起的志向。全詞氣氛清冷,場面闊遠,意境深遠,格調剛毅。寫景文字不多,但頗具特色,景物立體感強,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詞中抒情手法多種多樣,既有直接的議論抒情,又有間接的以景抒情。作者弔古懷今,表達出憂國傷懷的思緒和感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