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虧損

公益性虧損,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為體現其公益性特徵、執行政府的強制政策或政府意志而導致企業發生的那一部分虧損。“公益性虧損”是中國經濟的一道獨特風景,它主要集中在公用事業和壟斷行業。

簡介

從理論視角來看,公益性虧損是指企業為實現政府規定的公益目標或生產經營專項、特種商品,由於國家限價原因而產生的虧損。但實踐中,“公益性虧損”卻讓人難以理解。現實中凡涉及到“公益性虧損”的,多為壟斷性企業

事例

2元車票算在“公益性虧損”內嗎?2元車票算在“公益性虧損”內嗎?

2012年11月1日,《羊城晚報》一則報導的標題:“鐵路系統職工福利好:西安到深圳臥鋪2元”。眾媒體質疑:“2元臥鋪票”也算在“公益性虧損”內嗎?”

思考

公益性虧損,或許是每箇中國國企都要或多或少面臨的問題,同時也體現著國企的社會擔當與責任意識,因此適度對公益性虧損予以一定的財政補貼,理論上看起來沒問題。

但這得有兩個前提,一是看經營性利潤能否抵消公益性虧損。如果能夠抵消甚至還有盈餘,那么,財政補貼的必要性就要打個問號了。第二,這個公益性虧損本身是否真是出於“公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