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熱點

30.本世紀80年代初出現的“藍色革命”新構想,其含義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向藍色海洋乃至內陸水域索取人們所需要的眾多的優質水產品。提出藍色革命的國家是()。
A.印度B.中國
C.日本D.澳大利亞

31.納米是一種()。
A.水稻的一種B.長度單位
C.粒子D.時間單位

32.一天之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
A.正午時分B.午時2時前後
C.上午8.9點鐘D.日落之時

33.計算機的運算採用()。
A.十進位制B.八進位制
C.二進位制D.六十進位制

34.當爐火快要熄滅時,往裡面撤一把鹽,火將變旺起來,其原因是()。
A.鹽里的水分能燃燒B.鹽能助燃
C.鹽能燃燒D.鹽里的水分助燃

目的性;(2)充分的合乎規律性,是以合乎理論規律為主體的科學知識程式化;(3)高度的保真性,是以觀察和實驗以及他們與數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對研究對象進行量的考察,保證所獲得的實驗事實的客觀性和可靠性。

5.“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內涵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應從以下幾方面加深理解: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使命是把經濟搞上去。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諦在於科技與經濟要一體化。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
(4)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用的關鍵是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意識。

6.技術創新的定義和本質
技術創新被定義為與新產品的製造、新工藝過程或設備的商業套用有關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及其他商業活動。它包括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服務創新。簡單地說,技術創新是指將一種新產品、新工藝、新服務引入市場。

7.中國五大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
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8.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著名、
學術聲望最高的國際大獎。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9.“863”計畫
1986年3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的積極倡議下,我國制定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綱要》,簡稱“863”計畫。

10.基因技術
基因由人體細胞核內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組成,變幻莫測的基因排序決定了人類的遺傳變異特性。人類基因組研究是一項生命科學的基礎性研究。有科學家把基因組圖譜看成是指路圖,或化學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學家把基因組圖譜比作字典。但不論是從哪個角度去闡釋,破解人類自身基因密碼,以促進人類健康、預防疾病、延長壽命,其套用前景都是極其美好的。人類10萬個基因的信息以及相應的染色體位置被破譯後,將成為醫學和生物製藥產業知識和技術創新的源泉。

11.基因工程技術
基因工程技術是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科學領域。

12.人類基因組計畫
一般是指於1990年美國政府資助啟動的研究人類基因組的計畫。它被認為是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大科學”項目,其意義和影響被譽為不亞於研究核子彈的“曼哈頓計畫”和載人飛船登月的“阿波羅計畫”。以後世界各國也都有各自的研究人類基因組知識點睛與解題技巧

1.科學
科學有若干種解釋,每一種解釋都反映出科學某一方面的本質特徵,而且科學本身也在發展,人們對它的認識不斷深化,給科學下一個永恆不變的定義是難以做到的。我們把眾多的科學定義加以概括,指出為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那就是科學知識、科學研究活動、科學社會建制的統一體。

2.技術
技術是人類運用知識、經驗和技能,並藉助物質手段以達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完整系統。它是人們的知識和能力同物質手段相結合,對自然界進行改造的過程。

3.科學精神及特徵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的總稱。它一方面約束科學家的行為,是科學家在科學領域內取得成功的保證;另一方面,又逐漸地滲入大眾的意識深層。科學精神應包括12個方面的特徵:
(1)執著的探索精神。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捨的意志。
(2)創新、改革精神。這是科學的生命,科學活動的靈魂。
(3)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學活動須從經驗認識層次上升到理論認識層次,或者說,有個科學抽象的過程。為此,必須堅持理性原則。
(5)求實精神。科學須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實事求是,克服主觀臆斷。
(6)求真精神。在嚴格確定的科學事實面前。科學家勇於維護真理,反對獨斷、虛偽和謬誤。
(7)實證精神。科學的實踐活動是檢驗科學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8)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科學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層面上,確定性或精確性是科學的顯著特徵之一。
(9)協作精神。由於現代科學研究項目規模的擴大,須依靠多學科和社會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
(10)民主精神。科學從不迷信權威,並敢於向權威挑戰。
(11)開放精神。科學無國界,科學是開放的體系,它不承認終極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學是生產力,科學的社會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應當為人類社會謀福利。

4.科學方法及特點
科學方法是人類所有認識方法中比較高級、比較複雜的一種方法。它具有以下特點:(1)鮮明的主體性,科學方法體現了科學認識主體的主動性、認識主體的創造性以及具有明顯的的計畫。

13.細胞工程
是在細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細胞工程所使用的技術主要是細胞養殖和細胞融合。

14.“克隆”技術
“克隆”(Clone)本意是無性繁殖,它不靠性細胞而是生物的體細胞進行繁殖。

15.仿生學
近一二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門屬於生物科學與技術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它涉及生理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物理學、數學、控制論、工程學等學科領域。仿生學把各種生物系統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機理作為生物模型進行研究,希望在技術發展中能夠利用這些原理和機理,最後目的是要實現新的技術設計並製造出更好的新型儀器、機械等。生物界各種豐富多彩的機能具有極其複雜和精巧的結構,其奇妙程度遠遠超過迄今為止的一切人造的機器,因此在工程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中,人們需要向生物尋找啟發和進行模擬是很自然的。

16.農業技術

(1)白色農業
白色農業是改變農業以太陽光為直接能源,利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生產人類食物、動物飼料的傳統方式,套用高科技進行開發,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氣象和季節的限制,可常年在工廠進行大規模生產,節土、節水、不污染環境,資源可循環利用的微生物工業型的農業。

(2)生物農業
生物農業是利用自然條件,採用多種農作物輪作肥田、天然殺蟲、生物多樣化等科學方法種植農作物,不施化肥,不噴殺蟲劑,生產出接近天然植物的農產品。

(3)持續農業
發展可持續農業是就要使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要注意維護和重視長期發展農業的基礎,避免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破壞性耕作、濫用土地而導致農田土質退化、水土流失、甚至鹽鹼化、沙漠化和生物資源減少,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4)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一個複雜的自然、社會、經濟複合體,是運用生態體系的生物共生和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系統工程方法和當代科技成果,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合理組合農、林、牧、漁,加工業等量比關係,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統一的新型農業體系

(5)綠色食品及標誌
綠色食品是指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食品。
綠色食品標誌是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註冊的質量證明商標。綠色食品標誌由三部分組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標誌為正圓型,意為保護。
17.雜交水稻
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第一個開發出可以廣泛種植的雜交水稻,為中國的水稻種植帶來革命性變化,大幅度提高了產量。

18.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的發展
傳統的馬力或者水力無法提供工業革命所需的動力,蒸汽機能量的開發為世界帶來了一種更有效更強大的動力。雖說古人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機問世後,才真正開啟了蒸汽機的商業價值。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蒸汽機的開發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帶動了冶金、煤礦和紡織業的發展。蒸汽機的出現及紡織業的機械化,提高了工業的用鐵量。由於英國擁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礦,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鐵技術和煤礦業的改進,同時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1804年出現的蒸汽機火車和1807年出現的蒸汽機輪船大大改善了運輸條件,輔助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19.電話:掀開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請立即過來,我需要幫助!”這是1876年3月10日電話發明人亞歷山大•貝爾通過電話成功傳出的第一句話,電話誕生了,人類通訊史從此掀開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則是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的。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後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么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電視螢幕在同一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會精彩壯觀的開幕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於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於哈羅德•羅森發明的地球同步衛星。

1969年夏天,國際網際網路的雛形在美國出現,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路上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這標誌著國際網際網路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網際網路開始轉為商業用途。1995年網路發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網際網路年。在電子商業浪潮的推動下,在21世紀國際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20.手機
第一台行動電話誕生於1985年。當時還沒有“手機”這樣一個詞,由於它要像背包那樣背著行走,所以叫做肩背電話,其重量高達3公斤。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則誕生於1987年。

21.彩色電視
1928年,英國工程師貝德做成彩色電視顯像管。1957年5月17日,美國公開播放彩色電視,效果良好。

22.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由蘇聯研製並成功發射。

23.機器人的誕生
機器人的歷史並不算長,1959年美國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機器人的歷史才真正開始。

英格伯格在大學攻讀伺服理論,這是一種研究運動機構如何才能更好地跟蹤控制信號的理論。德沃爾曾於1946年發明了一種系統,可以“重演”所記錄的機器的運動。1954年,德沃爾又獲得可程式機械手專利,這種機械手臂按程式進行工作,可以根據不同的工作需要編制不同的程式,因此具有通用性和靈活性。英格伯格和德沃爾都在研究機器人,認為汽車工業最適於用機器人幹活,因為是用重型機器進行工作,生產過程較為固定。1959年,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聯手製造出第一台工業機器人。

24.信用卡
1950年,35歲的美國曼哈頓信貸專家麥克納馬拉發明了信用卡。

25.雷射
1960年,貝爾實驗室的查爾斯•托尼斯和同事們一起,成功地在25英里的距離內發射出具有巨大能量、極其狹窄的光束,它的亮度要比太陽光高出100倍,這就是雷射。目前,雷射在醫學、印刷、唱片等行業有著廣泛的套用。

26.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指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獨立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構成的系統。計算機網路可以分成區域網路和運程網。

27.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指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它是高技術的前導,信息技術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包括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光導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等。

28.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或稱高速公路信息網,簡單地說,就是以多媒體為車,以光纖
為路,把全國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圖書館、醫院、家庭等用戶連線起來,套用ATIM傳輸模式,以互動方式快速傳遞數據、聲音和圖像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網路。

29.納米技術
就像毫米、微米一樣,納米是一個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並沒有物理內涵。當物質到納米尺度以後,大約是在1~100納米這個範圍空間,物質的性能就會發生突變,出現特殊性能。這種既不同於原來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於巨觀的物質的特殊性能構成的材料,即為納米材料。如果僅僅是尺度達到納米,而沒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納米材料。過去,人們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間,常常忽略這箇中間領域,而這個領域實際上大量存在於自然界,只是以前沒有認識到這個尺度範圍的性能。第一個真正認識到它的性能並引用納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學家,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用蒸發法做了超微離子,並通過研究它的性能發現,一個導電、導熱的銅、銀導體做成納米尺度以後,它就失去原來的性質,表現出既不導電、也不導熱。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鐵鈷合金,把它做成大約20~30納米大小,磁疇就變成單磁疇,它的磁性要比原來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們就正式把這類材料命名為納米材料。

納米技術是一種在納米尺度空間內的生產方式和工作方式,並在納米空間認識自然、創造一種新的技能。

納米技術的內涵非常廣泛,它包括納米材料的製造技術,納米材料向各個領域套用的技術(含高科技領域),在納米空間構築一個器件實現對原子、分子的翻切、操作以及在納米微區內對物質傳輸和能量傳輸新規律的認識等等。

考點直擊

1.最新科學技術,例如基因、納米等。

2.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技知識。

3.科學與技術,科學精神及特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4.注意熱點事件所反應的科技知識及本學科的其他主要基本知識。

經典例題透析

例1.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是()。
A.銅B.鐵C.銀D.鉛

【解析】答案為A。

相關連結:
銅是人類認識並套用最早的金屬之一。我國是最早使用銅器的國家之一。到目前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出自新石器時代後期。在商代早期遺址中出土了較大型的青銅器。

中國商代早期的大型青銅器還很粗陋,器壁厚,外形多模仿陶器,花紋多為線條的獸面紋。1939年在安陽市出土的禮器“司母戊鼎”是殷代前期青銅器的代表作,是商王為其母鑄造的,重達875kg,高133cm,橫長110cm,寬78cm。經檢測,銅占8411%,錫占1164%,鉛占279%,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

我國古代很早就認識到銅鹽溶液里的銅能被鐵取代,從而發明了“水法煉銅”的新途徑,這一方法以我國為最早,是濕法冶金技術的起源,在世界化學史上是一項重大貢獻。

在現代,銅仍舊有著極其廣泛的用途。銅的導電性能僅次於銀,居金屬中的第二位,大量用於電氣工業。

銅和鐵、錳、鋁、硼、鋅、鈷等元素都可用作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進糖、澱粉、蛋白質、核酸、維生素和酶的合成,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銅在生命系統中有重要作用,人體中有30多種蛋白質和酶含有銅元素,現已知銅的最重要生理功能是人血清中的銅藍蛋白,它有催化鐵的生理代謝過程功能。銅還可以提高白細胞消滅細菌的能力,增強某些藥物的治療效果。銅雖然是生命攸關的元素,但如果攝入過多,會引起多種疾病。

例2.電話的發明者是()。
A.摩爾B.愛迪生C.貝爾D.法拉第

【解析】答案為C。

例3.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標誌為()。
A.蒸汽機的發明、紡織機的發明、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B.蒸汽機的發明、電力的發明、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C.蒸汽機的發明、電力的發明、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原子能的發明和使用
D.蒸汽機的發明、紡織機的發明、原子能的發明和使用

【解析】答案為C。

例4.全球氣候變暖是世界各國所關注的問題,大氣中能產生溫
室效應的氣體已經發現近30種,造成溫室效應最重要的氣體是()。
A.二氧化碳B.氟利昂C.一氧化二氮D.臭氧

【解析】答案為A。

相關連結:
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膠薄膜來做溫室,是讓太陽光能夠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玻璃或透明塑膠薄膜又可以不讓室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使室內的溫度保持高於外界的狀態,以提供有利於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由環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它會帶來以下幾種惡果:1)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4)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人類活動和大自然還排放其他溫室氣體,它們是:氯氟烴(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氣體、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陸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

實戰演習

1.沙漠中生長的植物其葉子都比較小,而根卻極深,其原因主要是()。
A.沙漠中降雨量少,氣候乾旱,葉小是為了減少蒸發,根深利於吸收水分
B.沙漠中生長的植物品種都是那種葉小根深的
C.葉小有利減少日曬面積,不會被曬死
D.根深不會被風吹倒

2.在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基礎上,電子商務正在悄然興起,但差不多所有的電子商務網站都在虧損,這主要原因是因為()。
A.顧客太少,沒有人上網購物
B.初期投資巨大,短期難以實現盈利
C.商品過於便宜,低於成本
D.稅務負擔沉重,增加了成本

3.在冰櫃產業中,無氟冰櫃似乎正成為主流產品,廠家紛紛上馬無氟冰櫃生產線,消費者對無氟冰櫃也很青睞,其主要原因是()。
A.無氟冰櫃的功能更先進
B.無氟冰櫃的技術含量高
C.由於氟對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有很大的破壞作用,而我國的公眾與產業界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
D.生產無氟冰櫃比較低,因而銷售價值也比較低

4.冬天人們用煤爐取暖,而且窗戶緊閉時有時會發生煤氣中毒,其原因是()。
A.煤燃燒用去了大部公的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使人窒息
B.由於各種原因,煤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會阻止人的血液與氧的結合
C.煤炭中會含有少量的硫等礦物質,其燃燒後產生的氣體有劇毒
D.有些人對煤燃燒後的氣體過敏

5.近幾年,電信業對電話等通信費用不斷下調,這樣做的原因是()。
A.電信行為為人民利益著想
B.電信部門在中國有巨大壟斷利益,這種不合理現象招致全國範圍的不滿,同時通信費用下調幅度不足危及其自身利益和地位
C.電信業屬國家所有
D.中外合資合作的結果

6.在晴朗的夜晚,偶爾抬頭仰望星空,我們可能發現星星在“眨眼睛”,星星為會什麼會眨眼睛呢?()
A.星星在不同時刻釋放的能量不同
B.亮度不同的星星的光線相互影響的結果
C.人們的眼睛要不停的眨,所以看起來星星是在眨眼睛了
D.星星穿過大氣層時產生折射的結果

7.走路或坐在車上時,不適合看書,是因為()。
A.車太擁擠,不方便看書
B.因為不斷震動,對眼睛的刺激較大,不利於眼睛
C.車內太暗,看不清字
D.走路的時候應該聽音樂,而不是看書

8.在社會各個領域迅速發展的今天,全球卻面臨著氣候方面的危機——“溫室效應”,這種“溫室效應”的最終原因是()。
A.人類大量砍伐樹木
B.工業生產當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到大氣層中
C.全球的植被面積的減少
D.人口的增多

9.民間通常所說的“鬼火”是化學中的()現象。
A.焰色反應B.自燃
C.潮解D.熔化

10.目前環境污染在世界範圍內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對能源的利用引起的,這主要是()。
A.化石資源利用B.煤炭資源利用
C.電磁能利用D.核裂變能利用

11.人們在談到計算機的時候,往往要談到計算機的386、486或586,那么X86到底代表什麼呢?簡單的說,它代表著計算機的()。
A.主機板B.硬碟
C.記憶體D.CPU(中央處理器)

12.與複印機、雷射印表機一起構成現代化的光電子印刷技術,從而徹底取代了鉛字手工排版的是()。
A.打字機B.計算機
C.雷射照排機D.雷射印刷機

13.形成風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氣上升與下降的對流運動
B.水平方向上氣壓的差異
C.地勢高低的不同
D.不同高度空氣的密度不同

14.一架飛機從北京飛往烏魯木齊,用了3.5個小時,而從烏魯木齊返航北京時,飛行速度不變,卻只需要3小時,原因是()。
A.地球自轉的影響
B.兩地時差的影響
C.中緯度高空西風的影響
D.飛行線路的影響

15.被西方稱為“物理學之父”,並提出了“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通俗拍手撬動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學家是()。
A.亞里士多德B.阿基米德
C.伽利略D.克卜勒

16.第一個公開向神學挑戰並宣告自然科學的獨立的科學家是()。
A.亞里士多德B.哥白尼
C.伽利略D.牛頓

17.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綠色革命”的含義是()。
A.擴大耕地面積,提高單位產量
B.抓好育苗,培育新品種
C.改造沙漠,營造人工牧場
D.採用農作物高產良種

18.我國制定的旨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的計畫是()。
A.“火炬”計畫B.“星火”計畫
C.“863”計畫D.“信息”計畫

19.在18世紀英國的產業革命中,被稱之為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發明是()。
A.工廠制度的建立
B.以紡織機為代表的工具的革新
C.蒸汽機的發明和套用
D.工具機的發明和套用]

20.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
A.細胞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B.信息的獲取、傳遞技術
C.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D.染色體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21.月球表面之所以沒有空氣主要是因為()。
A.月球離地球太遠,越是高空的位置空氣越稀薄
B.月球體積小,其引力不足以吸引住太空中的氣體
C.月球上溫度太低,空氣都以液體或固體的形式存在
D.月球上沒有植物,也沒有動物,用不著空氣

22.太空梭以很高的速度繞地球飛行,太空人能夠離開太空梭在太空中行走而不被甩掉的原因是()。
A.太空人用一根繩子與太空梭相連
B.這種傳聞是錯誤的,人不可能在太空行走
C.他們身上都背著一個火箭助推器,使他們的速度與太空梭同步
D.太空中沒有阻力,他們在太空中仍然保持著與太空梭相同的速度

23.炎熱的夏季使人難以忍受,年輕的王龍躲進有空調的小汽車裡過夜,第二天人們發現他時,他已死在車裡多時,經法醫解剖,排除了王龍因疾病死亡的可能和被人謀殺的可能。那么王龍是怎么死的()
A.汽車裡缺氧而死B.溫度調得太低凍死
C.一氧化碳中毒死亡D.不能確定

24.把帶有水分的鋼片,放在酒精燈上烤一烤後拿開,鋼片上會有一層藍色的光,這是因為()。
A.火苗是藍色的
B.鐵和水在高溫下發生化合,生成藍色的四氧化三鐵
C.人的視覺在鋼片加熱後產生錯覺
D.火光照耀下的鐵片上的藍色特別顯眼

25.“月有陰晴圓缺”,用科學的觀點看待這件事,原因是()。
A.人有悲歡離合
B.地球繞太陽轉動,月球繞地球轉動,兩者轉速不一樣,出現偏角,使地球掩住了月球的一部分
C.地球繞月球轉動偏角不同
D.太陽光照射不均勻

26.南極上空臭氧空洞的形成是因為()。
A.太陽光太強B.南極太冷
C.人類活動中排放大量氟化合物的緣故
D.空氣中二氧化碳太多,形成溫室效應

27.出海遠行的船,在視線中最後消失的是船的桅桿,既然水是平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A.船越走越遠,人的眼看不清楚
B.船下沉了
C.海平面並不是平的,它和地球表面是平行的,是一個平滑的球面
D.是類似於海市蜃樓的一種錯覺

28.因為堅持哥白尼的日心學說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的科學家是()。
A.哥倫布B.布魯諾
C.伽利略D.達爾文

29.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位於()。
A.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
B.木星軌道和土星軌道之間
C.地球軌道和火星軌道之間
D.火星軌道和金星軌道之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