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3年

公元963年,宋置義倉,宋裁定歷代名臣,宋置通判,宋置平晉軍。

歷史紀事

宋置義倉
乾德元年(963),朝廷令州縣置義倉。政府於兩稅之外,每石另輸一斗貯藏,以備荒年。熙寧十年(1077),成為定製,推行全國。
宋置通判
太祖懲五代藩鎮割據之弊,採納趙普建議,於乾德元年(963)在各州府置通判一名,大州二名。通判為州府副官,凡民政、財政、戶口、賦役、司法等文書,都須知州與通判聯署,方能奏效,還有監察州府官員,通報皇帝的職責。
宋裁定歷代名臣
乾德元年(963),宋太祖參觀武成王廟,流覽配享殿內名臣像。太祖用杖指著白起像說:”白起殺降兵,甚為不武,不配受享。”遂命去掉。左拾遺知制誥高錫上疏,認為王僧辯不克善終,不宜在配享之列。太祖遂詔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與高錫詳加裁定。張昭等議升前漢的灌嬰、後漢的耿純、王霸、祭遵、班超,晉的王渾、周訪,南宋的沈慶之,後魏的李崇、傅永,北齊的段韶,後周的李弼,唐的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後梁的葛從周,後唐的周德鹹、符存審等二十三人,退魏的吳起,齊的孫臏,趙的廉頗,漢的韓信彭越周亞夫,後漢的段紀明,魏的段艾,晉的陶侃,蜀的關羽張飛,晉的杜元凱,北齊的慕容紹宗,梁的王僧辯,陳的吳明徹、隋的楊素賀若弼史萬歲,唐的李光弼王孝傑張齊丘郭元振等二十二人。太祖詔塑管仲像於堂,畫魏西河太守吳起於廡下。

宋建水虎捷軍
乾德元年(963),太祖為蕩平江南,訓練水兵,出內府錢,募集兵丁在朱明門外挖池,池成後,引蔡水灌滿。詔造百艘樓船,選拔驍勇,組建水軍,號水虎捷,在池中操練,太祖常奉池觀戰。
宋置平晉軍
乾德元年(963),王全斌郭進曹彬率師攻北漢樂平縣,俘獲拱衛指揮使王超等將領。北漢大將蔚進、郝貴超盡率蕃漢士兵前來救援,三戰,均被宋師擊敗,宋師遂下樂平,建為平晉軍。
宋禁公薦
舊制,每年知貢舉官赴貢院前,台閣近臣可推薦所知有才藝者,稱為公薦。知貢舉官徇情選人,弊端叢生。乾德元年(963),詔禁公薦。

文化紀事

王溥上《五代會要》
乾德元年(963),監修國史王溥上《五代會要》。該書三十卷,編者據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實錄及舊事傳聞,條分件系,類輯成編,共二百七十九事目。卷一至卷六記載帝號與宮中制度,卷七記樂,卷八記禮,卷九記刑,卷十、十一記天文,卷十三至二十四記官制,卷二十五至三十記與周邊民族的關係。該書引諸朝詔令、奏議頗多,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歷來為治史者所重視。
竇儀等上《重定刑統》
乾德元年(963)二月,工部尚書判大理寺竇儀上言,周刑統科條繁浩,不便執行,請別加詳定。太祖遂命竇儀、蘇曉、張希護、奚嶼等參照唐律,在《大周刑統》的基礎上重加詳定。七月成書,共三十卷。卷一至卷六名例律二十四門五十七條,卷七一八衛禁律四門三十三條,卷九一十一職制律二十二門五十九條,卷十二一十四戶婚律二十五門四十六條,卷十五廄庫律十一門二十八條,卷十六擅興律九門二十四條,卷十七一二十賊盜律二十四門五十四條,卷二十一一二十四斗訟律二十六門六條,卷二十五詐偽律十門二十七條,卷二十六、二十七雜律二十六門六十二條,卷二十八捕亡律五門十八條,卷二十九、三十斷獄律十七門三十四條。太祖詔刻版摹印,頒行全國,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印行的封建法典。該典先後經歷四次修訂,為宋朝開國以來的第一部法典。

雜譚逸事

陳洪進劫持張漢思
乾德元年(963),清源留後張漢思年老昏聵,不能治軍務,事無鉅細,皆決於副使陳洪進。張漢思忌其專權。一日,設宴府中,外伏甲兵,擬伺機刺殺。酒過數巡,突然地震,同謀者認為上天發怒,告訴陳洪進,洪進急奔出府,自此張漢思嚴兵防備。數日後,陳洪進著常服入府,叱走府兵,將張漢思鎖入府中,隔門對張漢思說:”官兵們認為你已耄耋,請我權知留務,請你把印給我。”漢思無計,將印投給洪進。洪進遂召集官吏說:”漢思不能理政,把印授給我。”官吏稱賀。洪進派兵將漢思幽禁,且遣使奉表以聞。
王景卒
王景,萊州掖縣(山東萊州)人,少為強盜,後入後梁大將王檀帳下為卒。投後唐,累遷至奉聖都虞侯。清泰三年(936),投後晉高祖石敬瑭;同年,授相州刺史。拒范延光有功,遷耀州團練史,後改洛州團練史。開運元年(944),授侍衛馬軍左廂都校。次年,與高行周右大敗契丹侵兵,遷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鄭州防禦使,後出為晉州巡檢使、知州事,拜橫海軍節度。乾祜元年(948),加同平章事。周太祖即位,加兼侍中,後遷為護國軍節度,不久,移鎮鳳翔。顯德元年(954),封褒國公,加開府階。世宗即位,加兼中書令。恭帝即位,進封涼國公。宗初,加守太保,封太原郡王。建隆二年(961)入朝,仍為鳳翔節,西面緣邊都部署。四年(963)卒,年七十五歲。贈太傅,追封岐王,謚元靖。
常參官知縣
符彥卿久鎮大名。專恣不法,吏治混亂。乾德元年(963),太祖特命大理正奚嶼知館陶縣,監察御史王祐知魏縣,楊應夢知永濟縣,屯田員外郎於繼徽知臨濟縣,常參官知縣自此始。
張瓊自殺
張瓊,大名館陶(今河北)人。後周時隸趙匡胤帳下,以驍勇聞,曾冒死救過匡胤性命,甚得賞識。太祖即位後,擢典禁軍,累遷內外馬步軍都軍頭、領愛州刺史。光義遷開封尹臣,代為殿前都虞侯,遷嘉州防禦使。當時軍校史珪、石漢卿受寵,張瓊屢次折辱他,二人恨之入骨。乾德元年(965)八月,石漢卿告發張瓊擅乘官馬,畜養部曲百餘人,作威作福,且誹謗趙光義。太祖召張瓊面訊,張瓊不服,太祖大怒,令石漢卿用鐵擊其首,下御史案查,張瓊知死期不遠,遂自殺。後太祖知其家甚清貧,僅有三名僕人,非常後悔,命優恤其家屬,擢其兄張進為龍捷副指揮使。
高防卒
高防,字修已,并州壽陽(山西壽陽)人。初隸張從恩帳下,累遷至判官。張從恩為樞密副使,高防授國子監丞,不久拜殿中丞,充鹽鐵推官。後隨從恩歷鄆、晉、潞三鎮判官。從恩投靠契丹,高防殺知留後趙行遷,投靠劉知遠,加檢校金部郎中。乾祐元年(948),授屯田員外郎,改浚儀令。周太祖即位後,起為刑部員外郎,改開封令,遷本府少尹,除刑部郎中。世宗即位,拜左諫議大夫,顯德二年(955)遷給事中。次年,改左散騎常侍,後歷知蔡、宋二州。五年 (958),遷戶部侍郎,後出為西南面水陸轉運制置使。建隆元年(960),拜尚書左丞。次年,出知泰州。三年,召為樞密直學士,後出知鳳翔。乾德元年(963)卒,年五十九歲。
慕容延釗卒
慕容延釗,太原人。初錄周太祖帳下,廣順元年(951),補西頭供奉官,歷尚食副使、鐵騎都虞侯。世宗即位,為殿前散指揮使都校、領溪州刺史。高平之戰,以功授虎捷左廂都指揮使、領本州團練使,遷殿前都虞侯、領睦州防禦使。從征準南,改龍捷左廂都校、沿江馬軍都部署。班師後,還為殿前都虞侯、出為鎮淮軍都部署。顯德五年(958),以功遷殿前副都指揮使、領淮南節度,恭帝即位,改鎮寧軍節度,充殿前副都點檢,後復為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侯。宋太祖即位,加殿前都點檢,周中書門下二品。同年,召為行營都部署,知潞州行府事,討伐李筠,平定之後,加兼侍中。建隆二年(961),徙為山南東道節度、西南面兵馬都部署。四年(963),召為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討伐荊湘,以功加檢校太尉。同年冬卒,年五十一歲。贈中書令,追封河南郡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