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休璟

唐休璟

唐休璟(627年-712年),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陝西興平)人,唐朝宰相、名將。 唐休璟早年以明經擢第,歷任營州戶曹、豐州司馬、安西副都護、西州都督、衛尉卿、涼州都督、持節隴右諸軍州大使等職,後在洪源谷大敗吐蕃,升任右武威、右金吾二衛大將軍。 長安三年(703年),唐休璟拜相。擔任同鳳閣鸞台三品,尋轉太子右庶子,後加位輔國大將軍,累封宋國公。神龍二年(706年),致仕,但不久又被起復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延和元年(712年),唐休璟病逝,追贈荊州大都督,諡號忠。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唐休璟自幼父親早逝,先後拜馬嘉運、賈公彥為師,學習《易經》、《禮經》,後考中明經科。

唐高宗永徽年間,唐休璟擔任吳王府典簽,但沒有顯示什麼才能,改任營州(今遼寧朝陽)戶曹。

鎮守邊疆

679年(調露元年),突厥阿史那泥熟匐背叛唐朝,煽動奚族、契丹造反,營州都督周道務派唐休璟迎戰。唐休璟在獨護山大破突厥,因功升任豐州(今內蒙古五原南)司馬。

683年(永淳二年),突厥圍攻豐州,斬殺都督崔智辯。朝廷震動,多數大臣都主張放棄豐州,將百姓遷至靈州、夏州一帶。唐休璟上表道:“豐州自秦漢便是國家重鎮,土地肥沃,適合農牧生產。隋末大亂,將當地百姓遷移到寧慶二州,致使胡寇深入,以靈夏二州為邊境;貞觀末年,朝廷移民充實豐州,西北才得以安寧。今若廢棄豐州,則黃河邊上的土地將再次為胡寇所有,靈夏等州人民不能安居樂業,這對國家非常不利。”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

後來,唐休璟調任安西副都護,駐守碎葉城。689年(永昌元年),吐蕃攻克焉耆(今新疆焉耆)等地,文昌右相韋待價西徵兵敗。唐休璟便收集殘軍,堅守西州(今新疆高昌故城),改任西州都督。692年(長壽元年),在唐休璟的請求下,武則天派王孝傑收復安西四鎮。

威震吐蕃

699年(聖歷二年),唐休璟調任司衛卿,兼涼州(今甘肅武威)都督、右肅政御史大夫,持節隴右諸軍州大使。

700年(久視元年),吐蕃大將麴莽布支攻打涼州,兵至洪源谷,打算圍攻昌松縣(今甘肅武威東南)。唐休璟率軍迎擊,他見吐蕃軍衣甲鮮盛,對部將道:“麴莽布支麾下都是些貴族子弟,雖然看起來強盛,但是不通軍事,你們看我破敵。”唐休璟親自披甲上陣,躍馬衝殺,六戰六克,並積屍做京觀。

702年(長安二年),唐休璟入朝,因吐蕃遣使請和,被提拔為右武威、右金吾二衛大將軍。

擔任宰相

703年(長安三年),突騎施首領烏質勒與西突厥各部落互相攻伐,導致安西和大唐之間斷絕聯繫。唐休璟與宰相們商議對策,並謀劃出應該實施的策略,與後來的形勢完全相符。武則天嘆道:“我重用你太晚了。”提拔他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不久,唐休璟改任太子右庶子,仍舊參與處理朝政。

704年(長安四年),宰相韋安石上表彈劾張易之、張昌宗,武則天便命唐休璟調查此事。這時,契丹叛亂,唐休璟再次擔任夏官尚書,併兼任檢校幽營等州都督、安東都護。唐休璟臨行前,對皇太子李顯道:“張易之兄弟依恃恩寵,有不臣之心,日後必將作亂,您應加以防備。”

705年(神龍元年),李顯復位,是為唐中宗。唐休璟被征回朝中,進拜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酒泉郡公,不久又加特進、尚書右僕射。

後來,水災爆發,唐休璟兩次上表朝廷,請求引咎辭職,但未被允許。不久,唐休璟改任中書令、京師留守、又加檢校吏部尚書,進封宋國公。

晚年生活

706年(神龍二年),唐休璟致仕退休。當時,唐休璟年過八十,但卻不願引退,又命兒子娶尚宮賀婁氏的養女為妻,希望藉助賀婁氏得以復起,受到人們的譏諷。709年(景龍三年),唐休璟被起復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並監修國史。

710年(景雲元年),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拜唐休璟為特進、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命他防備突厥。711年(景雲二年),唐休璟再次退休。

712年(延和元年),唐休璟病逝,終年八十六歲,追贈荊州大都督,諡號忠。

軼事典故

武則天曾在麟德殿宴請吐蕃使臣論彌薩,唐休璟也參加了宴會。論彌薩屢次偷看唐休璟,被武則天發現後,回答道:“洪源之戰時,這位將軍勇猛無敵,所以我想看看他。”武則天非常高興,便提拔重用唐休璟。

人物評價

武則天:休璟諳練邊事,卿等十不當一也。

劉昫:① 休璟尤諳練邊事,自碣石西逾四鎮,綿亘萬里,山川要害,皆能記之。② 王孝傑,唐休璟、張仁願、薛訥、王晙等,皆韜武乾,亟立邊功。然孝傑失於再擒,休璟虧於余行。先敗後勝,薛訥何慚;止雪迴風,王晙難掩;仁願操履,中否相兼。③ 唐、張、訥、晙,善陣能師。共服戎虜,不憂邊陲。

宋祁:① 休璟以儒者號知兵,自碣石逾四鎮,其間綿地幾萬里,山川夷坦,障塞之要,皆能言之,故行師料敵未嘗敗。② 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為之牙距也。至師行數千萬里,窮討殊斗,獵取其國由鹿豕然,可謂選值其才歟!夫宰相代天秩物,燮化人神,惟有德者宜之。若休璟、仁願,用以丞弼,非強所不能邪?據功名之地,則綽綽矣。③ 宰相文武兼者,當時稱李靖、郭元振、唐休璟、仁願雲。

王夫之:李日知、魏元忠、唐休璟、韋安石當武氏之世,折酷吏之威,斥宣淫之魂,制凶豎之頑,懷興復之志,張撻伐之功,皆自命為偉人,而為天下所屬望者也。及其暮年,潦倒於韋氏淫昏之世,與宵小旅進旅退,屍三事之位,濡需於豢養,殆無異於鄙夫。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二篇:《乞解職待罪表》、《諫罷豐州書》

家庭成員

先世

唐規,唐休璟曾祖,北周驃騎大將軍。

唐世宗,唐休璟祖父,隋朝洛陽縣令。

唐諧,唐休璟父親,曾任鹹陽縣令。

兒子

唐先慎,曾任陳州刺史,襲爵宋國公。

唐先擇,曾任右金吾將軍。

唐修忠,曾任福州別駕。

唐修孝,曾任南鄭縣尉。

唐履直,曾任太原府司錄參軍。

孫子

唐履潔,唐先慎之子。

唐暠,唐先擇之子。

唐旻,唐先擇之子,曾任汾州刺史。

唐昇,唐先擇之子,曾任亳州刺史。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唐紀十八》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唐紀十九》

《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唐紀二十》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唐紀二十一》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唐紀二十三》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唐紀二十四》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唐紀二十五》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唐紀二十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