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年

公元88年

章和二年(88),漢章帝去世,漢和帝即位。北匈奴發生饑荒動亂,所轄部分紛紛投降南匈奴。南匈奴乘機請兵北伐,想一舉兼併北庭。都鄉侯劉暢至京師奔喪時,私通於太后(即竇憲妹),竇憲怕劉暢分享官省權力,遣人暗殺了劉暢,栽贓劉暢弟利侯劉剛,令侍御史與青州刺使考治劉剛等。次年,竇憲、耿秉各將四千騎,與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名)萬餘騎出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餘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稒陽塞,相約共會涿邪山。

大事件

中國

漢和帝繼位。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卒。和帝十歲即位,“太后臨朝”。下詔說,“侍中憲,朕之元兄,行能兼備,忠孝尤篤,先帝所器,親受遺詔。”“今供養兩宮,宿衛左右。”從此,竇憲以侍中“內乾機密,出宣浩命”。竇憲以前太尉鄧彪為太傅,“令百官總己以聽”。他欲行何事,令鄧彪報告太后,“無事不從”。又推薦“累世帝師”的桓郁“授經宮中,所以內外協附,莫生疑異”。

竇憲得勢,往往仗勢報怨。他派遣賓客殺了往昔考劾其父竇勛的韓行之子,以靈祭於竇勛墳地。都鄉侯劉暢至京師奔喪時,私通於太后(即竇憲妹),竇憲怕劉暢分享官省權力,遣人暗殺了劉暢,栽贓劉暢弟利侯劉剛,令侍御史與青州刺使考治劉剛等。後來被揭發,太后怒,禁閉竇憲於內宮。

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十月,拜竇憲為車騎將軍,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次年,竇憲、耿秉各將四千騎,與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名)萬餘騎出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餘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稒陽塞,相約共會涿邪山。竇憲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率左賢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一萬多,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北匈奴兵眾潰散,單于奔逃,追至私渠比鞮海。斬名王以下萬三千級,獲馬牛羊駱駝百餘萬頭。於是北匈奴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銘,刻石頌功,記漢威德。

是年九月,遣中郎將持節到五原,拜竇憲為大將軍,封武陽侯,食邑二萬戶。竇憲辭侯爵,受大將軍印綬。舊制大將軍位在三公以下。由於竇憲成權震朝廷,公卿希旨,奏憲位次“太傅下,三公上”。竇憲凱鏇還京,朝廷大加獎賞。

年號

漢明帝第五子,母賈氏。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生。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即位。漢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死,終年三十一歲。廟號肅宗,諡號孝章皇帝,葬敬陵(今洛陽市東南)。年號:建初(公元76~84年);元和(公元84-87年);章和(公元87-88年)

漢和帝——劉肇

漢章帝第四子,母梁氏,養母竇太后。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生。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即位。竇太后臨朝稱制,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親理朝政。元興元年(公元105年)死,終年二十七歲。廟號穆宗,諡號孝和皇帝,葬慎陵(今洛陽市東南)。年號:永元(公元89~105年);元興(公元105)。

國內大事

歷史紀事

(1)漢和帝劉肇即位

東漢孝和帝劉肇,章帝劉炟第四子。母梁貴人,為竇皇后所譖,憂鬱而死。竇皇后養劉肇以為己子。建初七年(82)立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即皇帝位,年僅十歲。元興元年(105)去世,終年二十七歲,在位十七年。

(2)罷鹽鐵之禁

章和二年(88)四月,和帝即位,以章帝遺詔名義罷郡國鹽鐵之禁,縱民煮鑄,由鐵官、鹽官徵稅,收入盡歸少府。

(3)對北匈奴的戰爭

此年十月,竇太后以竇憲為車騎將軍,耿秉為征西將軍,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以及羌胡兵出塞北伐。第二年(和帝永元元年),竇憲等軍在南匈奴配合下,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並登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永元二年(90)、三年,東漢軍隊接連大敗北匈奴,出塞五千里才返回。此後,北匈奴部分降漢,部分歸附鮮卑。殘餘則出沒於天山南北,屢為邊患。

雜譚逸事

(1)安息國遣使來獻

章和二年(88),安息國派使者來獻獅子、抉拔(似麟無角)。

(2)鄧訓平息羌亂

章和二年(88),公卿薦舉鄧訓代張紆為護羌校尉。燒當羌豪迷唐率萬餘騎兵至塞下,企圖脅迫小月氏胡。鄧訓派兵護衛小月氏胡及其家屬,湟中諸胡因此對鄧訓十分感激。鄧訓遂撫養教諭,賞賂招誘諸羌種。迷唐叔父號吾也率種人八百戶降附。鄧訓隨之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在寫谷擊敗迷唐。迷唐只得撤離大小榆谷,據頗岩谷,部眾逐漸離散。永元元年(89),迷唐想還歸故地。鄧訓發湟中六千人,由長史任尚率領,襲擊迷唐,斬首一千八百級,俘獲生口二千人,馬牛羊三萬餘頭。迷唐收拾殘眾西徙千餘里,過去附著迷唐的十種羌人隨之脫離與燒當羌豪帥東號一併投降漢朝。鄧訓接納歸附諸羌胡,威信大行,遂罷屯兵,各歸本郡。只置弛刑徒二千餘人,分以屯田,修塢壁而已。

國外大事

圖密善統治的羅馬對德西巴盧斯率領下的達契亞人在多瑙河下游的戰爭劣勢狀態發生了扭轉,雙方於公元88年議和。圖密善為防止駐防軍叛變,縮小各地駐防軍人數,每地只有一個軍團。

人物

明帝(公元57—75年)和章帝(公元75—88年)的政府在成功地完成改革和改善經濟活動的某些計畫方面贏得了聲譽。光武帝曾打算治理平帝統治時期(公元前1年—公元6年)黃河和汴河決堤所造成的某些受破壞的部分,但人們勸告他不要在帝國蒙受內戰損失時承擔這樣的重任。政府優先注意那些不太緊迫的工作以致未能制止頻繁的洪水泛濫,這引起了公眾的怨憤。公元69年由王景帶領幾十萬勞工開始了一項重大工程。在千乘郡內,沿滎陽到沿海的一條水路建起了堤壩,每隔十里(約四公里)建一座水門。為防止洪水泛濫,使用了各種各樣的設計,並設法讓河水改道。但無論王景怎樣精打細算,費用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史籍記載公元69年是世道太平的一年。沒有徵發人民到遠地服役。有一系列好收成,人民享受著高度的繁榮:穀物價格低廉,田野里漫遊著成群的牛羊。

逝世

劉妲,東漢第三位皇帝(58年出生)。

肅宗孝章皇帝(公元58-88)中國東漢皇帝。名炟。明帝五子。公元75-88年在位,凡十四年。年號:建初、元和、章和。明帝永平三年(60),立為皇太子。在位期間,行寬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謀逆等大罪則親屬皆受牽連的禁令。命罪人減刑遷到邊境地區。禁用酷刑,以尚書陳寵之議,除刑罰殘酷的條文50餘條。禁鹽、鐵私煮、私鑄。注重選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為政治清明的保證。打擊豪強地主兼併土地,採取優惠政策募民墾荒,鼓勵人口增殖,減輕徭役賦稅。提倡儒術,建初八年(83),選高才生受學《左氏春秋》 、《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因經學家多分歧,集中諸卿、博士等於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並命班固將討論結果整理成書,名為《白虎通德論》(又稱 《白虎通議》 、 《白虎通》 ),這部書系統地吸收了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形成今文經學派的主要論點,是董仲舒以來儒家神秘主義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改革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曆》。

孔僖,東漢魯人,字仲和,御史孔豐之子,孔子十九代孫。生年不詳,卒於東漢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