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年

公元81年

《提圖斯凱鏇門上的浮雕》,大理石浮雕,約創作於公元81年,現存於羅馬市內。 元興元年(105年),和帝駕崩,時年27歲。 韋柏薌死後由其長子提圖斯(公元79—81年)繼位,他只統治兩年即病死。

(圖)泰塔斯凱鏇門泰塔斯凱鏇門
辛巳年(年);東漢建初六年。

大事件

公元81年,班超率西域南道諸邦軍隊兩萬五千人攻莎車(今新疆莎車),龜茲王調兵五萬前來援助,卻中了班超之計,潰敗而逃。莎車歸漢,絲綢之路南道遂通。

提圖斯凱鏇門上的浮雕》,大理石浮雕,約創作於公元81年,現存於羅馬市內。 凱鏇門是羅馬帝王為炫耀其侵略戰爭勝利而創造出的紀念性建築物,通常橫跨在一條道路上單獨建立。羅馬共和時期的凱鏇門建立不多,到了帝國時期,幾乎每一次重大戰役的勝利都要建立凱鏇門。提圖斯凱鏇門就是現在羅馬城中保留下來的最典型的三座凱鏇門之一(另外兩座是塞維魯凱鏇門和君士坦丁凱鏇門)。

作品繪於1876年,展現公元81年,古羅馬時期在馬克西姆斯大競技場舉行的由奴隸駕駛的戰車比賽的場景,勝利者的獎賞是生存和自由。畫家將觀賞者帶到比賽最為驚險的位置,迎著烈馬的賽道中央,倆位領先的賽手駕駛著幾乎脫韁的戰馬狂奔而來,在他們的後面,飛揚的塵土中,一群戰車緊追不捨。賽場上的緊張激烈和觀眾的狂熱氣氛被完美的構圖和細膩的描繪展現的淋漓盡致。原畫保存於英國曼徹斯特藝術收藏館。

隋朝(公元81年--618年)。隋文帝對州縣加以並改,使流行了很長時間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隋煬帝時,又廢州改郡,以郡統縣,恢復秦制。大業年間,全國設190郡,1255個縣,山東地區分屬於15郡,即:東萊郡(治掖縣)、高密郡(治諸城)、北海郡(治青州城)、齊郡(治歷城)、濟北郡(治盧縣,今茌平西南)、魯郡(治瑕丘)、琅琊郡(治臨沂)、彭城郡(治彭城,今徐州)、東平郡(治鄆城)、濟陰郡(治左城,今定陶縣西)、東郡(治白馬,今河南滑縣)、渤海郡(治陽信)、平原郡(治安德,今陵縣城)、清河郡(治清河)、武陽郡(治貴鄉,今河北館陶縣境內),共166縣。

提圖斯是帝國時期弗拉維王朝第二代皇帝。為了紀念他即位前鎮壓猶太人的勝利而建,始建於公元81年。

出生

鄧綏(81-121),鄧皇后,新野人,高密候鄧禹之孫女,東漢和帝皇后,史稱鄧太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女皇后。東漢和熹皇后鄧綏(公元81年-121年),新野縣人氏,雲台二十八宿之首高密候鄧禹之孫女,6歲讀史書,12歲通《詩經》、《論語》,專志典籍,不問居家之事, 家人號曰“諸生”,其才能為諸兄弟所不及。其父鄧訓(時任護羌校尉)有疑難之事也常詢問鄧綏。她15歲應選入宮,16歲封為貴人。因鄧綏身材修長,姿容秀美,處事謹慎,善待下人,在後宮很有威信,深受和帝喜愛。因此,陰皇后對她十分嫉妒,揚言要除掉鄧綏。鄧綏獲此情報,向和帝哭訴,和帝於永安二十四年(102年)廢殺陰後,立鄧綏為皇后,綏終於如願以償。元興元年(105年),和帝駕崩,時年27歲。鄧皇后自己沒有兒子,但她知道後宮生有兩個兒子寄養在民間。一個年齡大些,但體弱多病,不能繼位;一個是新生嬰兒,剛滿百日。

即位

韋柏薌死後由其長子提圖斯(公元79—81年)繼位,他只統治兩年即病死。公元81年圖密善(公元81—96年)繼兄即位稱帝,他基本上繼續執行韋柏薌的政策,但他加強專制統治,以“主人和神”自居,藐視元老院,恢復叛逆審判,迫害元老貴族。結果,圖密善在政變中被殺,元老院推舉涅爾瓦(公元96—98年)為皇帝,開始了安敦尼王朝的統治(公元96—192年)。

古蹟

泰塔斯凱鏇門建於公元81年,是現存羅馬凱鏇門中最早的實例,是由泰塔斯皇帝為自己建造的,位於鬥獸場至羅曼諾廣場的路上,是單券洞式凱鏇門的典型,其造型比例與裝飾雕刻,均代表了當時最高水準的建築技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