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9年

公元799年

公元799年,己卯,貞元十五年。宣武節度使董晉死,以行軍司馬陸長源代之。軍士殺長源。監這俱文珍召宋州刺史劉逸準入城,眾始定。遂以逸準為節度使,改名全驚。全諒鏇死,將士推前節度使劉玄佐甥弘為帥。以李錡為浙西觀察使、諸道鹽鐵轉運使,掌握一部分財權。栗鍠在台州敗死。淮西吳少誠攻許州等地。朝廷命山南東道、安黃、宣武、陳許等鎮討吳少誠。諸軍無師,自潰於小殷水(在今河南臨穎以南一帶)。渾瑊死(736—)。瑊先世鐵勒族渾部,世為唐將,十一歲即入朔方軍。

文化紀事

盧綸

(圖)盧綸盧綸

貞元十五年(七九九),盧綸約卒於是年,生年不詳。綸,字允言,祖籍范陽,後徙居蒲州。數舉進士不第,經宰相元載、王縉推薦,任集賢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檢校戶部郎中。工詩,多送別贈答、奉陪游宴之作。後期因居幕府,所作邊塞詩較為雄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明人輯有《盧綸詩集》十卷行世。

歐陽詹

貞元十五年(七九九),歐陽詹卒,生年不詳。詹,字行周,泉州晉江人。貞元八年,與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王涯等同登進士第,時稱“龍虎榜”。自幼勤學好文,韓愈稱其“文章功深,喜往復,善自道”。有《歐陽行周集》十卷行世。

雜譚逸事

宣武軍作亂

貞元十五年(七九九)二月三日,宣武節度使董晉卒。行軍司馬陸長源性刻薄,恃才傲物。判官孟叔度輕佻淫縱,好侮辱將士,軍中皆惡之。董晉卒後,長源知留後,揚言說:“將士紀律鬆弛,當以法治之。”眾皆懼。有人勸長源以財勞軍,長源說:“我決不效法河北藩鎮,以錢買士卒而求節度使。”按照習慣,主帥卒後,要給軍士布以製衣服,長源命給錢以代布;而叔度抬高鹽價,降低布價,每人才得鹽三、兩斤。以此軍士怨怒,長源又不設防。十一日,軍士聞以長源為節度使,即作亂,殺長源、叔度,臠食其肉。監軍俱文珍因宋州刺史劉逸準為宣武大將,得士卒心,即密書召之,逸準引兵入汴州,軍亂才定。十五日,朝廷以逸準為宣武節度使,賜名全諒。九月九日,劉全諒卒,軍中思劉玄佐(劉洽)之恩,推其甥都知兵馬使韓弘為留後,二十日,朝遷以韓弘為宣武節度使。宣武軍自劉玄佐卒後,共作亂五次,士卒愈驕橫。韓弘為節度使數月,密察其首亂者主名,於貞元十六年(八00)三月,斬為亂者三百餘人。從此至元和十四年(八一九)韓弘入朝共二十一年中,士卒無敢喧譁於城郭者。

李錡為浙西觀察使

貞元十五年(七九九)二月,以常州刺史李錡為浙西觀察使及諸道鹽鐵轉運使。時閒廄、宮苑使李齊運受其賂數十萬,故薦之於德宗,德宗用之。錡搜刮以事進奉,德宗由是益寵信之。其後李錡卒以浙西叛。

吳少誠

貞元十五年(七九九)三月十日,淮西節度使吳少誠遣兵襲擊唐州(今河南泌陽),殺監軍邵國朝、鎮遏使張嘉瑜,掠百姓千餘人而去。八月二十五日,陳許節度使曲環卒。次日,吳少誠又遣兵掠臨潁,陳州刺史上官說知陳許留後,遣大將王令忠帥兵三千救之,皆被少誠俘虜。九月五日,以說為陳許節度使,少誠遂帥兵圍許州。說欲棄城逃走,營田副使劉昌裔止之。少誠晝夜攻城,昌裔募勇士千人鑿城出擊,大敗之。少誠又入寇西華(今河南西華),陳許大將孟元陽擊退之。陳許都知兵馬使安國寧與上官說不睦,謀翻城應少誠,劉昌裔以計斬之。九月十五日,詔削奪吳少誠官爵,令諸道兵進討。先是,吳少誠與宣武節度使劉全諒相約共攻陳許,以陳州歸宣武。使者數人尚在館舍,劉全諒即卒,朝廷以韓弘為節度使,弘悉驅其使者出斬之。又選士卒三千,會諸軍討少誠於許州城下。十月,山南節度使於由、安黃(今湖北安陸、新洲)節度使伊慎、知壽州事王宗與上官說、韓弘等共擊吳少誠,屢敗之。十二月,諸軍討吳少誠者因無統帥,每出兵,人自規利,進退不一,常自潰。於是始議置都招討使。

渾瑊

貞元十五年(七九九)十二月二日,中書令、鹹寧王渾瑊卒於河中(今山西永濟)。瑊,蘭州人,年十一,善騎射,後隨朔方軍李光弼定河北,隨郭子儀復兩京,並有功。在平定朱泚、李懷光之亂中戰功尤著,但性謙謹,雖位窮將相,無自矜之色,所以能以功名終。人比之漢代金日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