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3年

公元643年

公元643年是農曆癸卯年,中國農曆兔年,唐貞觀十七年。

大事記

(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公元643年3月23日(唐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下詔:由著名大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中繪製24位功臣之像。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七日,魏徵逝世,年六十四歲。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為了收復秦漢的華夏故土遼東和漢四郡,開始了收復遼東之戰。

公元643年,唐朝曾在成都東設蜀縣,公元758年改為華陽縣。成都一城二縣一直延續了1000多年。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高麗與百濟聯合攻打唐的友邦新羅,新羅請唐援。

公元643年(年15歲) 貞觀十七年 廢太子承乾為庶人,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出生

釋法藏(公元643一712年),字賢首,集華嚴之大成的佛教學者。

逝世

(圖)魏徵魏徵

甄權,約生於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於唐貞觀十七年(643),許州扶溝(今河南扶溝)人,因母病,與弟甄立言,精究醫術,專習方書,遂為名醫。

唐初政治家魏徵字元成,生於公元580年,死於公元643年,為唐太宗時代的宰相,他忠言直諫,是歷史上有名的諍臣。

謝偃(?-公元643年),隋末唐初衛州衛縣(今濬縣衛賢)人,著名文學家。

歷史紀事

魏徵
貞觀十七年(六四三)正月,魏徵病危,太宗派遣使者候問,並賜給藥餌,又派中郎將李安儼睡在魏徵家中,隨時稟報一切。太宗與太子又同到魏徵家問候,並告訴他將把衡山公主嫁給其子叔玉。魏徵病故,太宗命九品以上官都赴喪,贈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因魏徵平素儉朴,不接受羽葆鼓吹,只用布車運著靈柩下葬。太宗自製碑文,並親自書寫在石頭上。太宗對侍臣講:“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太宗嘆稱,魏徵的死使他失掉了一面鏡子。

高麗無功而返
唐初,朝鮮半島高麗、新羅、百濟三國均與唐通好,三國素有隙,互相攻擊,後聽唐使勸和罷兵。貞觀十六年(六四二)高麗權臣泉蘇蓋文發動兵變,專霸國政。十七年(六四三)聯合百濟猛攻新羅,唐遣使囑高麗罷兵,不聽。四月太宗詔令出兵征高麗。貞觀十九年(六四五)正月,太宗親統諸軍自洛陽北上定州(今河北定州),留太子治監國,蕭瑀為洛陽宮留守。五月,令大將張亮率軍襲擊高麗占據的卑沙城(今遼寧海城),命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大軍進至遼東城下。在太宗親臨遼東後,唐軍士氣大振,攻克遼東城,太宗設遼東城為遼州。六月,李績率軍猛攻白岩城,太宗親臨指揮,白岩城守將孫代音被迫投降,太宗以白岩城為岩州,以孫代音為刺史。同月,唐軍進圍安市城(今遼寧海城南之營城子)。高麗派高延壽、高惠真統兵十五萬救援,太宗、李績布陣,大敗高麗軍,是役唐軍殲敵二萬人,俘虜無數,高麗舉國震動。後太宗未採納先攻弱城,後攻安市城的正確建議,而繼續圍攻安市城,六十餘日不下,太宗便於貞觀十九年(六四五)九月下詔班師,無功而還。

文化紀事

李世民命畫功臣像於凌煙閣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34)二月,太宗為表示不忘舊臣功勞,下令畫各功臣像於凌煙閣。凌煙閣在長安城內,坐落於太極宮內東北,閣內共設三隔,分別繪畫功高宰輔侯王及其他功臣像。太宗自己作贊,褚遂良題閣,閻立本繪畫。共繪有24位功臣像,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叔寶。

雜譚逸事

凌煙閣畫功臣像
貞觀十七年(六四三)二月,太宗命畫二十四位功臣像於凌煙閣(在長安宮城西內三清殿側),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齊王抗命敗死
齊州都督齊王李佑(太宗第七子)親近小人,喜好畋獵,並且私自召募勇士,長史權萬紀多次進諫,齊王不聽從,並且要謀殺權萬紀。權萬紀奉詔治之,佑乃占據齊州抗命,殺死權萬紀和校尉韋文振。私自任命上柱國、開府等官,開府庫行賞,設定拓東王、拓西王等官,將百姓趕入城中。貞觀十七年(六四三)三月,太宗命兵部尚書李世勣發兵討伐齊王,還未到達齊州(今山東濟南市),李佑巳被部下活捉,被帶到京師後,賜死於內侍省,同時誅殺了他的同黨四十四人。

太子承乾造反,被廢
太子承乾喜好聲色畋獵,逐漸失寵。漢王元昌(太宗弟)也經常做違法的事,太宗多次責備他,因此二人耿耿於懷,而承乾與漢王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當時魏王泰得到太宗的寵愛,承乾便私下豢養刺客紇乾承基及壯士一百多人,預謀殺死魏王。侯君集及其婿、東宮千牛賀蘭楚石及漢王多次勸承乾造反。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四月,紇乾承基因齊王佑造反受連累下獄,於是也上告太子預謀造反。太宗命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世勣按察此事。查驗屬實。太宗下詔廢太子承乾為庶人,關在右領軍府,賜漢王元昌自盡。侯君集等人皆被殺。太子左庶子張玄素等東宮官因輔佐太子不力都被免為庶人。紇乾承基因告密有功被任為佑川府折衝都尉,賜爵平棘縣公。

立晉王治為皇太子
承乾被廢后,太宗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議立太子之事。太宗欲立晉王治而同時又很寵愛魏王泰,不能決定。最後長孫無忌、褚遂良擁護立李治。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四月七日,詔立晉王治為皇太子,而將魏王泰幽禁在北苑。同年九月,太宗以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傅,蕭瑀為太保,李世勣為太子詹事,蕭瑀、李世勣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自此始。又以李大亮領太子右衛率,于志寧、馬周為太子左庶子,蘇勖、高季輔為右庶於,張行成為少詹事,褚遂良為太子賓客,並且定立太子見三師的禮儀。

薛延陀請婚
貞觀十六年(六四二)九月,薛延陀真珠可汗派他的叔父沙缽羅泥熟俟斤向唐獻馬三千匹、貂皮三千張以請婚。十月,涼州契苾部依附薛延陀,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被裹脅著一同前往,何力盡力勸阻沒有成功時,拔刀割掉左耳以示無叛唐之心。太宗聽說後,被感動得流下眼淚。於是命兵部侍郎崔敦禮持節告訴薛延陀,將以新興公主嫁給薛延陀可汗,而換回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回來後,被拜為右驍衛大將軍。貞觀十七年(六四三)閏六月,薛延陀派他的侄子突利設來唐下聘,獻馬五千匹,牛、橐駝一萬頭、羊十萬口。契苾何力極言不應與薛延陀聯姻。於是太宗讓真珠可汗親迎,在靈州相會,真珠可汗到期不來。太宗就藉口聘財沒有準備好而將公主下嫁將會使其它各族輕視中國,下詔拒絕薛延陀的請婚。

太宗仆所撰魏徵碑,罷其子尚主
初,太子承乾失德,太宗密謂中書侍郎兼左庶子杜正倫說,如果太子不可教誨,當立即稟告。杜正倫後屢諫太子,太子不聽,便以太宗語告之。太宗以杜正倫漏泄,貶其為谷州刺史。後再貶為交州都督。魏徵曾薦杜正倫及侯君集有宰相材,請以君集為僕射。及正倫以罪黜,君集以謀反誅,太宗開始懷疑魏徵阿黨,又有人言魏徵自錄前後諫辭以示起居郎褚遂良,太宗便罷魏徵子叔玉尚公主,並推倒親撰墓碑。

京師建朝集使住邸
以前,各州長官或上佐在每年歲首帶著貢物進京,被稱做朝集使或考使。長安無朝集使住邸,只得租房與商賈雜住。貞觀十七年(六四三)九月,太宗命有司為朝集使建設官邸。

太宗謀再換太子
太宗懷疑太子治仁弱,私下裡對長孫無忌說,他擔心太子治不能守社稷,而吳王恪英勇果斷,欲立吳王為太子。長孫無忌認為太子不能多次變動,太宗便作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