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

公元617年

公元617年是農曆丁丑年,是中國農曆牛年,隋大業十三年。

大事記

(圖)翟讓翟讓

公元617年7月,李淵率軍3萬,正式起兵。李淵傳檄諸郡稱“義兵”,以維護隋朝社會安定。
公元617年11月,李淵擁立隋代王楊侑為帝,即隋恭帝,改元義寧,尊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為大丞相,封唐王,以武德殿為丞相府,李世民為秦王。

公元617年,巴夏·巴爾茲率波斯軍又一次攻占卡爾西頓城,並聯合蠻族共同進攻君士坦丁堡

公元617年,梁皇帝梁師都稱帝,都朔方,628年亡於唐,死於內訌。

公元617年,梁皇帝蕭銑稱帝,都江陵。

公元617年十一月,李密以賜宴為名,殺害了翟讓,篡奪了領導權。

617年藏曆火牛年,松贊乾布生於墨竹工卡強巴明久林宮。

逝世

翟讓( 公元?~617 年),東郡韋城( 今河南省滑縣東妹村) 人。隋末瓦崗起義軍領袖。

歷史紀事

杜伏威破隋陳棱,據歷陽(今安徽和縣),稱總管。竇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長樂王,年號丁丑。余圓朗破東
(圖)李淵李淵
平(治今山東鄆城東),據有琅邪(治今臨沂)以西,北至東平之地,盧明月在淮北稱無上王。被江都通守王世充所敗而死。朔方鷹揚郎將梁師都據延安等郡,稱梁帝,改元永隆,受突厥為大度毗伽可汗。馬邑(治今山西朔縣)鷹揚尉劉武周據郡,陷樓煩(治今靜樂)、定襄(治今內蒙古準格樂旗東北十二連城)起兵,稱永樂王,改元醜平。突厥封為屋利設。金城府校尉薛舉起兵,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鏇改稱秦帝,取天水為都。李軌在武威起兵,稱河西大涼王。翟讓、李密取興洛倉,開倉濟眾,翟讓推宇航局為首,稱魏公,稱元年,趙魏以南,江淮以北起義軍多來歸附,眾至數十萬,李密得原張須陀部將秦叔寶、羅士信,又得程咬金(知節)等,有為驃騎。李密使名士祖君彥為文,偉檄天下,數煬帝十罪。李密取回洛倉,屢破東都隋兵;又用徐世績計,取黎陽倉,開倉聽民取食,部眾日境。隋官多降,魏徵初為隋武陽郡丞元寶藏曲書記,隨寶藏歸密。煬帝遣王世充救東都。世充到洛口,與李密戰,大敗。李密殺翟讓。太原留守唐公李淵與子世民及劉文靜、裴寂等起兵,向突厥稱臣,引兵西進,招降孫華,流河入長安。與民約法十二條,除隋苛禁。十一月,立代王侑為帝。改元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以淵為大丞相、唐王。唐略定山南、巴蜀三十餘州及新安(今屬河南)以西之地。隋涿郡留守薛世雄南下救東都,至河間(今屬河北),被竇建德所破。羅川令蕭銑在巴陵(今湖南岳陽)重建梁國,稱王,年號鳴鳳。

文化紀事

王通卒
王通字仲淹,隋河東龍門人。據說生於北周大象二年(五八零),卒於大業十三年(六一七),或義寧元年,時僅三十八歲。死後,門人私謚為“文中子”。唐初著名詩人王績即其弟,王勃即其孫。從北宋初年以來,歷代都有人懷疑有否王通其人以及《文中子》(即《中說》)的真實性。原因是關於其人其書的原始材料都是出自王氏子弟及其家族,並無同時的正史記載。王通出生於世宦兼儒學家庭,曾中秀才。據說仁壽三年(六零三),他二十四歲時曾西遊長安,見到隋文帝,奏上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驗古,文帝非常高興。將他的十二策下給公卿議論,公卿皆不贊成他的看法。他的意見未被採納。此後,王通被任命為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後退居河、汾之間,作《續六經》,授徒自給,弟子遠道而來的非常多。特別是唐朝開國功臣房玄齡,杜如晦李靖李勣等比王通年紀大得多的人都被說成是通的學生。又說隋政府多次想起用他,他不接受,還說隋代權臣楊素對王通非常尊重。《文中子·中說》是王通及其門人言行的記錄,成書於王通死後,有些地方可能已被後人竄改。

展子虔作《遊春圖》
大業年間(六零四至六一五),隋代傑出畫家展子虔(生卒年不詳)正處於藝術頂峰,其存世作品有《遊春圖》。展子虔工山水、樓閣,兼擅長人物,後人稱為“唐畫之祖”。

楊上善校定《黃帝內經太素》
《黃帝內經太素》簡稱《太素》,是最古老的《黃帝內經》(十八卷)的另一類傳本。唐代初年,唐政府指派楊上善校定和整理唐以前的古代醫書,其中也包括《太素》一書。楊上善將《太素》一書在原來只有二十篇的基礎上加以擴充,定為三十卷,並為全書撰寫了詳細的注文。該書問世不久即傳到日本。當時日本政府曾經將楊上善校定的《黃帝內經太素》列為學醫的首位,足見該書備受日本醫學界的重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