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2年

公元612年

公元612年是平年,是農曆壬申年,是中國農曆猴年,隋大業八年。

大事記

(圖)瑞士聖加爾修道院瑞士聖加爾修道院

公元612年,隋煬帝楊廣親自率領軍隊113萬,分水陸兩路征討高句麗。

公元612年,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在薩水戰役中戰勝隋朝。

公元612年,愛爾蘭修士帖留斯隱居於施泰納赫山谷,修建了祈禱室(瑞士聖加爾修道院的前身)。

公元612年,隋煬帝號令度僧,通過全國考試選擇14人出家為僧,但應試者必須年滿18歲。

歷史紀事

煬帝誓師擊高麗
大業八年(六一二)正月煬帝下詔誓師進攻高麗。陸路左右各十二軍,共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號稱二百萬,其饋運者倍之。令左十二軍出鏤方、長岑、溟海、蓋馬、建安、南蘇、遼東、玄菟、扶餘、朝鮮、沃沮、樂浪等道,右十二軍出黏蟬、含資、渾彌、臨屯、候城、提奚、蹋頓、肅慎、碣石、東施、帶方、襄平等道,總趨平壤。煬帝親授節度,每軍大將、亞將各一人;騎兵四十隊,一百人為一隊,十隊為團;步兵八十隊,分為四團。受降者一人,承詔慰撫,不受大將節制。其輜重散兵等亦為四團。每旦遣一軍,相去四十里,連營漸進,軍隊共四十天才發完,首尾相繼,鼓角相聞,旌旗亘九百六十里。煬帝御營內合十二衛、三台、五省、九寺,分隸內、外、前、後、左、右六軍,隨後出發,又亘八十里。水路由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江淮水軍,出東萊(今山東掖縣),浮海前進,船艦首尾相接數百里。出師之盛,可謂空前。

文化紀事

宇文愷卒
宇文愷(五五五至六一二),字安樂,其家世武將,愷獨好學,博覽書記,多伎藝,號為名父公子。隋文帝時,曾任營新都副監、將作少監等職。煬帝時,曾任營東都副監,尋遷將作大匠,後拜工部尚書。撰《東都圖記》二十卷、《明堂圖議》二卷、《釋疑》一卷,今佚。

雜譚逸事

段文振臨終上書煬帝
段文振,北海(今山東益都)人,膽氣過人,性剛直,明達時務。北周時,屢有戰功。後歸隋文帝,參加伐陳、北征突厥等一系列戰事,歷任衛尉少卿、蘭州總管、揚州總管司馬、并州總管司馬、雲州總管、太僕卿、靈州總管等職。煬帝即位,征為兵部尚書,待遇甚厚。遼東之役,段文振為左侯衛大將軍,途中身染重病,二月臨終前,上書煬帝,指出應出其不意,速克平壤,若遲疑不決,非上策。大業八年(六一二)三月,段文振死於征高麗途中。

麥鐵杖戰死遼水岸邊
大業八年(六一二)三月,隋軍進至遼水,臨水列陣。高麗兵阻水拒守,隋軍無法渡河。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自請為前鋒,對其三子說:“吾荷國恩,今為死耳。我得良殺,汝當富貴。”煬帝命工部尚書宇文愷造浮橋三道於遼水西岸,橋短,離東岸還差一丈多,隋兵還未渡過橋,高麗兵至,隋兵驍勇者爭赴水接戰,高麗兵居高擊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眾。麥鐵杖勇猛登岸,但終因人少力寡,與虎賁郎將錢士雄、孟叉等戰死於遼水岸邊。煬帝詔贈麥鐵杖為鐵杖宿公,使其子孟才襲爵,次子仲才、季才並拜正議大夫。

隋軍圍遼東城
大業八年(六一二)三月,隋軍造浮橋渡遼水。諸軍相繼登岸,大戰於東岸,高麗兵大敗,死者萬計。隋軍乘勝圍遼東城。煬帝隨後至遼東,下詔赦天下,命刑部尚書衛文升、尚書右丞劉士龍安撫遼左之民,免稅十年,建置郡縣,以相統攝。

遼東城久攻不下班師
諸軍圍遼東城,煬帝告誡諸將:“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毋得專擅。”遼東城將陷,城中人即請降,等馳奏批覆,則已喪失戰機,城中又固守拒戰,如此再三,遼東城久攻不下,大業八年(六一二)八月煬帝下詔班師,以所得高麗地置遼東郡。

水軍敗於平壤
隋軍出擊高麗,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江、淮水軍,浮海先進,在離平壤城六十里處大破高麗兵。來護兒因勝而驕,帶四萬精兵直至平壤城下。高麗在城內打好埋伏,出兵與來護兒戰而偽敗,來護兒追之入城,縱兵俘掠,中埋伏大敗,士卒還者不過數千人。高麗兵追至船所,周法尚整陣待之,高麗兵乃退。來護兒帶兵還屯海浦,不敢復留應接諸軍。大業八年(六一二)六月返回遼東。

陸軍大敗而還
于仲文宇文述等率九軍三十萬五千人渡鴨綠江,行軍中人馬皆給百日糧,重不能負。下令軍中:“士卒有遺棄米粟者斬!”士卒皆於幕下掘坑埋之,行至中途糧巳將盡。高麗欲疲勞隋軍,誘之深入。隋軍渡過薩水(清川江),離平壤城三十里,因山為營。高麗遣使詐降。宇文述等考慮到士卒疲憊,不可再戰,平壤城險固,難以攻下,遂因其詐而還。大業八年(六一二)七月,隋軍至薩水,高麗自後擊之,隋軍大敗,潰不成軍。及至遼東城,只餘二千七百人,煬帝只得下令從高麗退兵。

隋與高昌通婚
煬帝即位後,大業四年(六零八),高昌王麴伯雅遣使貢獻,煬帝待其使者甚厚。次年,伯雅來朝。大業八年(六一二)因從擊高麗,返回長安後,十一月,煬帝以宗女華容公主嫁伯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