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39年

公元339年

公元339年,己亥年(豬年);成漢漢興二年;東晉鹹康五年;前涼建興二十七年;後趙建武五年;代國建國二年。

事件

(圖)公元339年王導(276~339)

公元339年,南中地區的大姓霍、孟二氏火併同歸於盡後,爨氏崛起稱雄當地,成為南中地區地方政權勢力最強大的大姓統治獨踞一方,其統治中心依舊是在今天雲南的曲靖;

爨氏地方政權從公元339年崛起,到公元748年被南詔消滅。

公元339年(東晉成帝鹹康五年)西爨稱霸南中暨公元746年南詔並西爨到公元1253年大理國滅亡約900多年,為地方政權時期。

公元339年(成帝鹹和十四年),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歷經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間,在中原政治動亂、民族紛爭的形勢下,爨氏對昆川一隅的統治,保持了“力役齊平,教化清靜”的較為安定的社會局面,使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

逝世

王導(276~339),字茂弘,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未年,王導追隨琅琊王司馬睿,協助他建立東晉政權,又助他樹立君主威信,逐漸得到江南大族的擁護。王導歷任元、明、成三帝,對東晉政權制度的創設多有貢獻,官至大司馬、丞相。曾受命參加平定華軼、徐龕、王敦、蘇峻、祖約之亂。曾兩次接受遺詔,做輔國重臣深得晉帝信任,尤為成帝所敬重。鹹康元年(335)三月,王導因病未上朝,成帝親自到他的府第,看望王導夫婦。同年四月,任命王導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鹹康四年(338)六月,任命王導為丞相,罷司徒官,與丞相府合併。鹹康五年(339)七月卒,享年64歲。成帝為他舉行了三天喪禮,喪禮之隆重一如漢博陸侯及安平獻王舊事,還參用天子之禮。同年八月,晉成帝因王導病卒,又把丞相改為司徒。王導為人簡素寡慾,待人寬厚,雖輔佐元、明、成三帝,但倉無儲谷,衣不重帛。在他主政期間,他率領南遷士族,聯合江南豪門望族,共同維持東晉政權的穩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