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7年

公元267年

公元267年農曆丁亥年(豬年);東吳寶鼎二年;西晉泰始三年。

大事記

(圖)晉武帝晉武帝

公元267年,塞諾比亞王后繼承了丈夫遺志,她驍勇善戰,很快就控制了整個敘利亞,並把勢力擴張到小亞細亞尼羅河流域,咄咄逼人,儼然中東霸主。這時的帕爾米拉也被她帶入了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段。269年,帕爾米拉在女王的統治下宣布脫離羅馬帝國而獨立。 塞諾比亞女王不僅精於軍事,在文化藝術上也有很大貢獻,她下令修建許多建築和服飾華美的當代人的雕像。在塞諾比亞時代,其版圖擴張到埃及和安納托利亞,在268至271的短短四年中,帕爾米拉人統轄著廣大的領地,自幼發拉底河至安提利巴諾山,從阿那托尼亞的陶爾山直到上埃及的亞斯文
公元267年春天,趁羅馬帝國正陷於內亂的良機,部分東哥特人與其僕從民族赫盧利人坐著500艘帆船,從克里木半島出發,一舉攻破了拜占廷、雅典、斯巴達、科林斯等多座繁華的希臘城市。這些野蠻人所到之處,城內的金銀絲綢被洗劫一空,婦女和青年男子被掠為奴,老人和兒童被殘酷地殺害,多座神廟和民宅被拆。幸好希臘人的建築都是石頭結構,不易焚毀,因此其許多遺蹟直到今天都還能看得到。由於伽利安努斯此時還有高盧帝國需要對付,暫時無暇東顧,他們這種暴行一直持續到7月份才結束。
公元267年,中國最偉大的地圖繪製家斐秀被晉朝第一個皇帝任命為著述大臣,他的重要任務就是繪製全國地圖。
當西方還在黑暗時代的混亂狀態中絕望地掙扎時,中國的學者依舊在製圖方面不斷地取得進步。公元2世紀時,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它演示了地球同星星的位置關係。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晉武帝詔頒《晉律》,共20篇,又稱《泰始律》。《晉律》的主要成就在於:一是在《刑名》後新增《法例》篇目,豐富了刑律總則的內容;二是首立“準五服以制罪”的制度。三是精簡律令章句,以“刑寬禁簡”而著稱;四是再度改革刑制,使刑罰繼續朝相對寬緩人道方向發展;五是增加律注,並與法典本文合為一體,為法典的適用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因這部法典頒行之後又經兩位大律學家張斐、杜預作注釋,律文與釋文合為一體,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而《晉律》又名《張杜律》。總之,《晉律》作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唯一一部曾通行全國的成文法典,對後世影響深遠。
公元267年,司馬炎的長子9歲的司馬衷被立為太子,並在他百年之後,成為大晉國這隻豪華大艦的領航人。正是這個愚蠢的決定,引發了一系列的潛伏的社會矛盾,緊接著賈后亂政、八王之亂、五胡亂晉,大晉國終於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司馬衷,字正度,武帝司馬炎的第二個兒子,由於老大司馬軌2歲夭折,他便成為實際上的長子。司馬衷天生是個白痴,呆傻愚鈍,不堪造就。當然他並不是一個不識五穀雜糧、不知寒熱疾苦的傻瓜,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智力上的低能兒,低智商的人。
公元267年,中原高僧朱士行為求真經,由雍州啟程,穿過漫長的河西走廊,經敦煌進入沙漠,到達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站----于闐。朱士行在此研究收集佛教典籍並送入洛陽。而走得更為遙遠的是西晉的高僧法顯,他的目的地是佛國天竺。公元399年,他與幾位同行的僧人自長安出發,橫穿河西走廊,到達于闐,這裡是法顯奔往佛國的起點。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到達了天竺的烏仗那國,在天竺,他們學習梵語,精研佛典,最後在公元411年,攜帶著從印度各地收集來的佛經原本回到了中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