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6年

公元246年

公元246年,丙寅年(虎年);正處於三國爭霸混亂時期,曹魏正始七年;蜀漢延熙九年;東吳赤烏九年。三國魏正始七年即公元246年魏國與朝鮮半島南部的韓人發生過一場規模很大的戰爭。

大事記

(圖)公元246年公元246年,陸抗

赤烏九年,公元246年,陸抗遷立節中郎將,與諸葛恪換屯柴。而赤烏八年,公元245年,陸抗年僅二十,拜建武校尉,領遜眾五千人,送葬東還,詣都謝恩。孫權以楊竺所白遜二十事問抗,禁絕賓客,中使臨詰,抗無所顧問,事事條答,權意漸解。

公元246年,毋丘儉帶領魏軍步騎萬人,東出玄菟郡,向高句麗進發。高句麗東川王親自率領步騎2萬餘人迎敵至沸流水,戰魏軍於梁口(註:今通化市江口村)。兩軍對陣,以死相搏,魏軍以方陣迎敵。東川王被打得大敗,魏軍斬首數千級。東川王率少數殘軍狼狽逃回,據守堅固的丸都城。

公元246年,(赤烏九年) 二月,孫權派朱然征討魏國柤中,斬敵千餘人。

公元246年到公元263年,姜維總共九次起兵討伐中原卻未能取得中原寸土,反而弄得蜀國國力大減最終被滅。

公元246年,蜀漢實行大赦。

去世

(圖)公元246年公元246年

公元246年,蜀漢名臣蔣琬去世。

蔣琬:東漢末年零陵郡人(今屬湖南永州芝山人),三國時蜀國宰相。字公琰,少以才聞名於郡縣,隨劉備入蜀。劉備稱漢中王時為尚書郎.後主時,諸葛亮闢為東曹椽,舉茂才,遷參軍,又遷長史,加扶軍將軍。諸葛亮卒,進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後封為安陽亭侯,接替諸葛亮為丞相。

公元246年,蜀漢董允去世。

董允(?-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中郎將董和之子。初為太子舍人。劉禪嗣位,遷黃門侍郎。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前,慮後主年輕,不分黑白,以允秉心公亮,上表請以允、費禕、郭攸之任宮省事。不久,遷允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允對後主常諍諫。時後主寵宦官黃皓,允不但正色匡主,而且數責皓。皓畏允,允在世時不敢為非作歹。延熙七年(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為大將軍費禕的副手。九年,卒。

歷史紀事

魏攻歲貊
魏正始七年(一說六年)五月,魏攻歲貊(今朝鮮東部),歲首領不耐侯等舉城降,韓那奚等數十國亦皆降魏。次年,魏詔更拜不耐歲王。

(圖)公元246年公元246年,三國勢力分布

吳以步騭為丞相
吳赤烏九年(246)九月,吳以驃騎將軍步騭為丞相,車騎將軍朱然為左司馬,衛將軍全琮為右司馬。分荊州為兩部:以鎮南將軍呂岱為上大將軍,督右部;以威北將軍諸葛恪為大將軍,督左部,代陸遜鎮武昌。

蜀大赦
蜀延熙九年(246)九月,大赦。大司農孟光當眾責大將軍費禕,認為大赦乃非不得已而行之,蜀當時不需施此非常之恩,使奸宄之徒受惠。禕但顧謝踧踖而已。光之意蓋與諸葛亮同。亮曾謂:“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靈帝末為講部吏。董卓挾持獻帝至長安,光逃入蜀。劉備領益州,拜為議郎。劉禪即位,為符節令、屯騎校尉、長樂少府,遷大司農。後坐事免官,年九十餘卒。孟光博物識古,無書不讀,尤銳意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長於漢朝典章制度。好公羊春秋,不喜左傳。

吳罷大錢
吳赤烏九年(246)九月,吳以一當五百、一當千大錢不便,詔罷之,以其銅鑄器;私人手中之大錢,詔按其值收回。

蜀以姜維為衛將軍
蜀延熙九年(一說十年)九月,蜀以涼州刺史姜維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並錄尚書事。同年汶山(今四川茂汶)平康夷起事,維領兵討平之。

雜譚逸事

朱然攻魏柤中
吳赤烏九年、魏正始七年(246)二月,吳車騎將軍朱然襲魏柤中(今湖北襄樊南漳),殺掠數千人而還。

毋丘叢攻高句麗
魏正始七年(一說六年)二月,魏幽州刺史毋儉以高句麗王位宮多次襲擾,領步騎萬人擊之。位宮軍二萬人,於梁口(今遼寧桓仁北)戰敗,位宮單與妻子逃走。儉遂進軍高句麗都城丸都城(今吉林集字東),屠城,斬獲數千人。不久,僜復領兵出擊,位宮逃至賣溝(今吉林會寧)。儉遣玄菟太守王頎追擊,過沃沮(今朝鮮鹹興)千餘里,至肅慎氏南界,刻石紀功而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