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17年

第二次戰爭在周宣王十一年即公元前817年。 周宣王十一年即公元前817年。 公元前817年12月7日,西周宣王十一年十一月朔丁亥。

公元前817年,甲申年。周宣王十一年 魯武公九年 魯武公與太子括、少子戲朝見周王。宣王廢太子括,以戲為魯太子。第二次戰爭在周宣王十一年即公元前817年。該年狁人又南犯,周人方面以方叔、虢季子白、不為將,展開反擊。方叔統率的軍隊是周人主力,擁有兵車三千乘,其部將虢季子白殺敵五百,俘敵五十,受到周宣王賞賜.

歷史講述

公元前817年也就是宣王即位十一年的時候,魯國國君魯武公帶著倆兒子括和戲去拜訪宣王。估計是戲這個孩子比較聰明帥氣,一見面就討得了宣王的喜歡,宣王一高興就弄出點違背常規的事,要求魯武公立戲為魯地一把手的接班人。樊仲山一聽知道宣王又犯了混,明知對這種逼人勸也沒用,但出於做下屬的責任心,還是硬著頭皮向宣王匯報一下自己的看法。樊二山說:“立魯老二當國君這可不行啊,一般若是不合適的規定命令肯定有人去違背,違背了按法律又應該處罰,所以在制定政策規定的時候不能不合情理。有規定而不去貫徹那么行政程式就沒辦法嚴肅執行,就算是勉強執行但不合情理,那么政府就會被民眾所唾棄。下級輔佐上級,年輕的輔佐年長的,這就是合乎情理的事。現在領導您任用下屬部位的接班人是沒有資歷的人,是教唆別人違反常規啊。如果魯這個部門聽了你的話這樣做了,其他部門的領導也要跟著學呀,那從前的法度就被違背了;如果小魯不聽您的話,您再做掉他,那您自己就違背了先前制定的法度。這個破事,您是治他的罪不對,不治他的罪也不對,您一定得好好想想啊。”果然不出所料,宣王根本沒聽,立了魯二為接班人。

歷史人物

周宣王即位之初,以周、召二公輔政,效法文武、成康遺風,重整軍政,並廢除耕籍田制度。命尹吉甫擊退獫狁,使秦仲及其子攻破西戎,並在對荊、楚、淮夷的戰爭中小有勝績。因此他的執政成績被稱為“宣王中興”。有了中興的奇蹟,並不代表他沒重大決策失誤,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在其十一年(公元前817年)干預魯國立儲君的事件:該年春天,魯武公與長子括、少子戲去朝見周宣王。宣王喜歡少子戲,就打算立戲為武公的繼承人。仲山甫進諫阻,反對廢長立少。周宣王不聽,終於確定戲的地位。夏天,父子三人歸魯,武公病死,戲也由太子變為國公,為魯懿公。他的侄子,也就括的兒子伯御替父伸冤。

公元前817年,仲山甫諫宣王,史籍中第一次記錄他參與朝政。雖然此次諫王是被視為干涉魯國君位繼嗣,但是在宣王的眼裡,魯國就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子民。周宣王不聽勸諫,廢長立少,教民逆犯,躬身破壞了周室禮制中嫡長繼位的宗法制度。

周宣王十一年即公元前817年。狁人又南犯,周人方面以方叔虢季子白、不為將,展開反擊。方叔統率的軍隊是周人主力,擁有兵車三千乘,其部將虢季子白殺敵五百,俘敵五十,受到周宣王賞賜。以上兩次戰爭,雖然都挫敗了狁人的南侵意圖,但遠不能說取得決定性勝利,只是防禦中的反擊和反擊後的防禦而已。詩經中記載的“城彼太原”及“城彼朔方”,正是周人對狁人處於戰略防禦態勢的證明。

公元前817年12月7日,西周宣王十一年十一月朔丁亥。《虢季子白盤》周曆:“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十一月定朔戊子88分與經朔密近。《西周金文歷譜》將《虢季子白盤》依天象“定朔”推排為“正月戊子朔”。若依此推排,則銘文丁亥的“初吉”,將要釋義為上月的尾日?故拙見以為,注意到周代時授時依據是目測天象,不可能如後人精確,故《虢季子白盤》如繫於周宣十一年無誤,以定十一月丁亥為朔日較符合實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