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38年

公元前848年,周厲王時,熊延卒,子熊勇立。 公元前838年,周共和四年,熊勇卒,弟熊嚴繼立。 公元前838年,周共和四年,熊勇卒,弟熊嚴繼立。

公元前838年,周共和四年魯真公十八年 蔡國君武侯卒,子夷侯即位。楚國君熊勇卒,弟熊嚴即位。123世熊嚴。公元前848年,周厲王時,熊延卒,子熊勇立。公元前838年,周共和四年,熊勇卒,弟熊嚴繼立。熊嚴有子四人,長子熊霜先立。熊霜卒,三弟爭立:仲雪死,叔堪亡濮,而少弟季徇立,是為熊徇。123A熊勇。公元前前848年,周厲王時,熊延卒,子熊勇立。公元前838年,周共和四年,熊勇卒,弟熊嚴繼立。

共和四年

國人擁立召公、周公二相攝政,他們和衷共濟,史稱“共和”。共和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38年,熊勇死,弟熊嚴繼立。公元前828年(共和十四年),熊嚴逝,熊嚴長子伯霜立,楚國歷史稱他為熊霜。也就是在這一年,逃居到彘邑的周厲王,在過了十四年的隱居生活後,憂憤而死,訊息傳回周王室,召穆公含淚講述了當初以親子假冒太子的往事,通過巨大的努力,召公、周公二相輔佐太子靜繼立周王,即周宣王。二相執政,號為共和,這個說法源於司馬遷的《史記》,然而,關於這段歷史,許多先秦古籍和金文都說:當時,有一個被周冊封為伯爵的共國,其國君名“和”,才幹卓著,在厲王朝中任職,國人暴動後,受人愛戴的他被國人擁立代行王政。以上兩種說法究竟以何為是,曾經聚訟千年。但現今學者基本上都主張“共和”是國名、人名,而以司馬遷之說為非。周宣王執政後,在異常情況下已經執政了十四的共伯和,平靜地回到了自己的所封之國。

信仰習俗

中國道教的三屍信仰和守庚申的習俗早在奈良時期就已傳到了日本。慈覺大師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承和五年(公元838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條記有:“夜,人鹹不睡,與本國正月庚申之夜同也。”這是最早關於日本守庚申的記錄,說明在9世紀時日本已有守庚申的做法了。如在營原道真(公元837—903年)的《營家文集》中就有“守庚申”詩,並使用了“三屍”一詞。在《日本紀略》後篇“朱雀天皇天慶二年(公元939年)八月二十二日庚申”中有“內里有庚申御游,侍臣獻和歌”的記載。另外頭藤原篤茂的詩《冬夜守庚申:同賦修竹冬青,應教》反映了日本人守庚申的情況,詩中寫道:“其守庚申者,玄元聖祖之微言也。世,揚其餘波。人,傳其道跡。或至此夜,不眠而達明。”這說明庚申信仰在日本的實際流行情況。在日本,以天皇為中心的守庚申被稱為御庚申、御庚申之游,而宮廷貴族、女官的守庚申,稱之為守庚申、守三屍。守庚申活動在日本一直盛行不衰,至15世紀後期興起了佛教的庚申信仰,到江戶時代佛教的庚申信仰普及到全國,庚申堂、庚申塔在各處相繼建立,還成立了庚申講的組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