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6年

公元前686年

公元前686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乙未年(羊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公元前686年,齊公孫無知弒其君襄公,齊國大亂。公元前686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歷史書籍東周歷史書籍

公元前686年(周莊王十一年,乙未),齊、魯聯軍圍郕國(山東寧陽北),郕恨魯國之前的欺凌,遂向齊投降。齊大夫連稱、管至父殺國君襄公姜諸兒,立其堂弟姜無知(姜無知素來怨恨姜諸兒)。齊大夫鮑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奔莒國,另一大夫管仲則奉公子姜糾奔魯。姜小白與姜糾都是齊襄公姜諸兒之弟。這裡的魯國稱東魯:周公旦的魯國,是中國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之後。西周初年周公旦輔佐天子周成王,周公旦東征打敗了夥同武庚叛亂的殷商舊屬國,分封周公旦長子伯禽於其中的奄國故土建立魯國。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800年左右。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小部分。魯國是孔子的出生地。魯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魯國的第一代國君是周公旦的兒子

(圖)羊年紀念品羊年紀念品

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魯國也是孔子的故鄉。伯禽下傳九代到武公九年時,魯國發生變故,直到後來周宣王立魯孝公為止。孝公下傳兩代到隱公、桓公時,魯國再次發生政變。桓公之後到魯莊公時期,魯國多次與齊國發生戰爭。莊公兒子愍公、釐公時期,魯發生慶父之亂。釐公下傳兩代到宣公時,襄仲殺嫡立庶,從此三桓強盛。宣公下傳三代到昭公時期,三桓發兵攻擊魯君,魯國公室從此名存實亡。昭公之後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國外流亡死去的。魯悼公以後魯國漸漸衰落,到第33位國君頃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魯國被楚國滅亡。

出生

荷馬出生:希臘詩人,(另一說生於前1159年)。荷馬,古希臘盲詩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傳記述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在18世紀初年,法國僧正多比雍與維柯則率先發難。他們認為,此前人們一直篤信不疑的荷馬並不存在,他只不過是希臘各族說唱藝人的總代表,而不是一個人,兩部史詩前後相隔數百年,不可能是一人一時之作。這一新的觀點,可謂石破天驚,迅速在西方學術界引起轟動,“荷馬問題”驟起。

逝世

(圖)東周壁畫東周壁畫

公元前686年,齊公孫無知弒其君襄公,齊國大亂。齊襄公(?——前686年),春秋時代齊國第十四位國君。齊襄公於周莊王元年(前698年)即位為國君。公元前694年襄公四年鄭國大臣高渠彌叛亂,殺死了曾拒絕迎娶齊國公女文姜的鄭昭公忽另立其弟子亹為君。齊襄公於是假意示好,邀請子亹和高渠彌入齊。高渠彌自以為能夠得到強大齊國的支持,不料一到齊國,齊襄公就命令手下殺了子亹並且將叛臣高渠彌五馬分屍,幫助平定鄭國內亂。公元前693年,即襄公五年,齊師伐紀,攻取紀國三邑,齊襄公八年,齊國滅紀國,今臨朐、青州、壽光、昌樂等地大部歸齊。襄公九年衛國內亂,襄公姐姐宣姜的兒子衛惠公被衛國左右公子趕出國境,求救於齊襄公.襄公遂聯合宋、魯、陳、蔡四國共同伐衛誅殺衛國左右公子,衛惠公得以復辟.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十二年)大臣連稱、管至父夥同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起因是685年齊襄公命連、管二人率兵守葵丘(今沂源璞丘,舊屬臨朐),允諾甜瓜再熟時換防,一年後到期卻仍不換防.連稱又有妹為襄公妾,因文姜故無寵,公孫無知許諾若為國君當以連妹為夫人,故作亂。

公元前686年,周莊王11年,鄭子嬰8年,鄭祭仲死。 —《鄭世家》:祭仲,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生卒年不詳。鄭莊公身邊的權臣,“甚有寵於莊公,莊公使為卿。”《公羊傳》對祭仲明顯採取了褒揚:稱祭仲為賢相,知道事情的急緩輕重,不考慮自己聲譽的影響,做事只從國家利益出發(“自貶損以行權”),並說“祭仲不從其言,則君必死,國必亡。從其言,則君可以生易死,國可以存易亡。”《公羊傳》是從道德角度對祭仲加以了肯定。鄭厲公想殺祭仲,卻被祭仲發覺,厲公只得退避到叫櫟的地方,祭仲又迎昭公入鄭,昭公又被高渠彌所殺,於是又立子亹,史稱鄭子亹,子亹與齊襄公有私仇,在一次諸侯會上,齊襄公又殺了子亹,於是祭仲再立子嬰,史稱鄭子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