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9年

公元前559年

公元前559年是公元前6世紀50年代,公元前559年是壬寅年,楚康王元年,周靈王十三年,魯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發生了晉、齊、衛、宋、鄭、魯、曹十三國攻秦之戰。

簡介

公元前559年是公元前6世紀50年代,公元前559年是壬寅年,楚康王元年,周靈王十三年,魯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晉、齊、衛、宋、鄭、魯、曹十三國攻秦之戰。

大事記

公元前559年1、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曾奉命處死居魯士的大臣哈爾帕哥斯便開始與他聯絡,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則約為內應。原來,當初國王發現哈爾帕哥斯未殺死居魯士,一氣之下,把此大臣13歲的獨生子殺死,並烹成菜餚,讓哈爾帕哥斯當面吃下。據上面提到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這位大臣“沒有被嚇住,也沒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讓他冷靜思考如何報殺子之仇。

2、周靈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晉、齊、衛、宋、鄭、魯、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聯軍進攻秦國(今陝西境)的一次軍事行動。

十三年春,致力於重振昔日文公霸業的晉國在與楚國爭奪對中原控制權的較量中已穩操勝券,遂開始移軍打擊多次與楚聯兵攻晉的秦國。四月,晉悼公命荀偃、欒黶等六卿七率軍會同齊,衛、宋、鄭、魯、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國大夫所率軍隊攻秦。名義是報復十年冬秦敗晉櫟之役。其時,諸侯因連年發兵助晉征戰,多有厭戰之意。因此,當諸侯聯軍進至涇(水名,此指涇水渡口,在今陝西涇陽南)時,宋、齊等國軍隊不肯渡河入秦,後經鄭大夫子嶠、衛大夫北宮懿子的勸說,才勉強渡過涇水,駐於涇水西岸。秦國士卒在涇水上游投置毒物,致使諸侯軍士因飲水中毒而亡者甚眾。隨後,聯軍西進至械林(今陝西涇陽西南)。晉下軍主帥欒黶鑒於聯軍士卒厭戰,士氣低落,自料此役難以取勝,遂違抗晉軍主帥荀偃的繼續西進攻秦的命令,率部擅自回撤。荀偃無奈,亦下令全軍撤退。此戰,諸侯聯軍徒勞無功,晉人稱之為“遷延之役”。

公元前559年3、公元前559年(景公十八年):晉會請侯伐秦,敗秦師於棫林。

4、公元前559年,塞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並在其後承襲了亞薛米斯的王位,重新聯合阿契美尼德王國。塞魯士二世隨後開始擴張領土。他首先公開反叛米底王國,並在公元前550年將其徹底消滅。其後,他與巴比倫結盟,以確保王國的後方不會受威脅;然後再起兵西進里底亞,並於公元前547年在薩迪斯(里底亞的國都)將其征服。消滅里底亞後,塞魯士二世乘著巴比倫國內政局不穩之時揮軍向其進攻。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城陷落,塞魯士二世入城,並握住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願意以巴比倫人的身份來統治這個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勢力擴至埃及邊界。

5、文子之子士隰因功任上軍元帥,於公元前559年代表晉國作盟主,主持了晉、魯、吳等十四個諸侯國在向地(今河南鄢陵縣境內)的盟會。

公元前559年 - 出生

1、老子約於公元前559年生於湖北隨州賴鄉,公元前538年遷至湖北荊門,仕於東周洛陽,隱於湖北荊門一帶,著《道德經》、《老萊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