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丁

八角丁

八角丁是綠刺蛾幼蟲,又名豁拉婆、火辣蟲、火辣子、八過辣, 一旦被蜇了,要用溫水、肥皂水或者鹽水,如果傷口處有殘留的蜇刺,應立即拔掉。

簡介

真名八角丁,學名綠刺蛾,又名火辣子,毛髮有毒,生存於四川、湖南、貴州等西南地區地區。常見於棗樹、椿樹、李子樹、柳樹及某些低矮灌木叢,通常呈翠綠色,非常好看。每年的6-8月份是其生長周期,毛髮毒性很強,被刺後,會火辣辣的疼,農村一般用風涼油解毒。秋冬天棗樹葉子落光後,可在樹幹上發現許多圓溜溜的“蛋”,指甲蓋大小,表面光滑帶棕褐色花紋,即火辣 子的蛋。

形態特徵

中國綠刺蛾幼蟲

成蟲長約12毫米,翅展21~28毫米;頭胸背面綠色,腹背灰褐色,末端灰黃色;觸角雄羽狀、雌絲狀;前翅綠色,基斑和外緣帶暗灰褐色;後翅灰褐色,臀角稍灰黃。卵扁平橢圓形,長1.5毫米,光滑,初淡黃,後變淡黃綠色。幼蟲體長16~20毫米;頭小,棕褐色,縮在前胸下面;體黃綠色,前胸盾具1對黑點,背線紅色,兩側具藍綠色點線及黃色寬邊,側線灰黃色較寬,具綠色細邊;各節生灰黃色肉質刺瘤l對,以中後胸和8~9腹節的較大,端部黑色,第9、10節上具較大黑瘤2對;氣門上線綠色,氣門線黃色;各節體側也有1對黃色刺瘤,端部黃褐色,上生黃黑刺毛;腹面色較淺。蛹長13~15毫米,短粗;初產淡黃,後變黃褐色。繭扁橢圓形,暗褐色。[2]

主要危害

桃、棗、櫻花、蘋果、梨、李、柑橘等多種植物。[2]

生活習性

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羽化後即可交配、產卵,卵多成塊產於葉背,每塊有卵數10粒作魚鱗狀排列。低齡幼蟲有群集性,稍大分散活動危害。

生物學特性

北方每年發生1代,安徽2代。1代區5月間陸續化蛹,成蟲6~7月發生,幼蟲7~8月發生,老熟後於枝幹上結繭越冬。2代區4月下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蟲發生期為6~7月,7月中下旬化蛹,8月上旬出現第l代成蟲;第2代幼蟲8月底開始陸續老熟結繭越冬,但有少數化蛹羽化發生第3代,9月上旬發生第2代成蟲;第3代幼蟲11月老熟於枝幹上結繭越冬。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羽化後即可交配、產卵,卵多成塊產於葉背,每塊有卵數10粒作魚鱗狀排列。低齡幼蟲有群集性,稍大分散活動危害。[2]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成蟲羽化前摘除蟲繭,消滅其中幼蟲或蛹,及時摘除幼蟲群集的葉片。

(2)藥劑防治。幼蟲危害期噴藥,常用藥劑有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50%硫胺乳油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溴馬乳油2000倍液,20%菊馬乳油2000倍液,20%氯馬乳油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功夫3000~35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3000~35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3000~3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2]

分布範圍

中國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