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坡

地理位置——位於湖北省當陽市育溪鎮,由育溪鎮至漳河水庫風景區所經過有八座山坡又有八個不同的景色而得名“八景坡”。那裡山清水秀,一條漳河,從古到今養育了千千萬萬的兒女,古代三國時期,張飛於漳河水畔,獨自一人擋住了曹操的十萬大軍,一聲大吼,還嚇死了曹軍一員大將啊。而“八景坡”八景之一的歇馬崖,正是關羽當年歇馬飲水之地,如今那裡的水依然清澈。

八景坡

地理位置——位於湖北省當陽市育溪鎮,由育溪鎮至漳河水庫風景區所經過有八座山坡又有八個不同的景色而得名“八景坡”。那裡山清水秀,一條漳河,從古到今養育了千千萬萬的兒女,古代三國時期,張飛於漳河水畔,獨自一人擋住了曹操的十萬大軍,一聲大吼,還嚇死了曹軍一員大將啊。而“八景坡”八景之一的歇馬崖,正是關羽當年歇馬飲水之地,如今那裡的水依然清澈。

當陽市育溪鎮八景坡村村民委員會

當陽市育溪鎮八景坡村村民委員會,主要經營村民行政管理,公司地址是育溪鎮八景坡村五組,聯繫王在銀,歡迎各界人士聯繫合作,共謀發展。

企業名稱:當陽市育溪鎮八景坡村村民委員會
聯繫人:王在銀
地址:育溪鎮八景坡村五組
行動電話:13872669405
郵編:444118
公司網址:http://company.ch.gongchang.com/info/50128638_99fb/

當陽市育溪鎮八景坡村農民合作造林側記

用熱情染綠荒山的“拓荒牛”—當陽市育溪鎮八景坡村農民合作造林側記

踏上當陽市育溪鎮八景坡村這塊熱土,耳畔總會聽說“叫花子坡上挖煤漢、合作造林治荒山”的動人故事,原來是該村二組村民袁孝松、黃才林、李明三個挖煤工人在俗名“叫花子坡”的荒山上,合夥投資搞開發。正是這件事,讓昔日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如今呈彩疊翠的一片片“綠洲”。
笑迎挑戰的創業者,傾其所有植樹造林
2年前的“叫花子坡”,“山上沒長草、地上無飛鳥、風吹嗚嗚叫、爭著往外跑”是最真實的寫照,長年居住在這裡的村民想改善生態環境、改變這種落後的面貌也因種種原因而無奈告終。2007年9月,一直在育溪鎮煤礦5號井挖煤的該村村民袁孝松、黃才林和李明聚在一塊兒侃大山,不經意間,“我們總不能挖一輩子煤吧!再說附近的煤挖完了還跑到外地去掏煤嗎?”的憂慮在三人心中隱隱作痛,“即使挖一輩子煤,回過頭來也只能住在這個人煙稀少的窮山上”的念頭令他們越發感到不是滋味。三人左思右想,經過一番思索合計,不約而同地達成了“咱們合夥承包荒山植樹造林,不僅可以青山綠水,還能發家致富”的共識和默契。
雖然15年來,冒著生命危險在煤礦苦苦掙來的錢除了養家餬口,每個人的積蓄所剩已寥寥無幾,但他們深深懂得“指頭握到一起就是拳頭”的道理。於是,三人把辛苦錢攢到一起,湊足了12萬元,在村委會和林業部門的支持下,承包了該村欲舉家遷往外地的王維新的200畝荒山。同時,袁孝松將自己的100畝責任山林和黃才林的50畝責任山林都投入進來,大膽地構想了“2年500畝荒山開發”的長遠規劃。
原來三個掏煤工,竟做出了投資荒山搞開發的驚人決定,此舉一出,眾人譁然。都說他們三人傻,莫不是瘋了,但他們認為“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只要我們勁往一處使,就沒有綠不了的山”。其實他們心裡早就算好了一本帳,挖煤一年不吃不喝才萬把塊錢,一輩子也富不到哪裡去,但是現在栽上4萬棵樹,10年後不但村里增添了綠蔭,而且保守估計,一個輪伐期15年後將增值200萬元左右,每人都得獲利70萬元左右,平均每年收入5萬元,綠蔭蔭的財富讓人充滿了希望與夢想。他們三人都是掏煤工人,“敢於豁出去”、“說乾就乾”的那種豪爽和淳樸便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從此,他們風雨無阻,披星戴月,走上了荒山開發的艱辛之路,他們與僱請的20餘個民工一道,除雜整地、培土定植,經過不懈努力,整整幹了6個月時間,4萬多株濕地松幼苗就在350畝荒山上安營紮寨,叫花子坡上,終於綻放出滿目新綠。
不怕困難的探索者,歷經挫折痴心不改
挖坑、栽樹、澆水……在其他地方可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兒,可在長年荒蕪、坡陡土薄的亂石山崗上植樹,在那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簡直就是啃硬骨頭,有時鐵杴剁下去,杴被崩的老高,空留一道白印;鎬頭砍下去,手被震得發麻,濺起幾顆土星。在有些亂石崗上,挖一個樹坑,虎口都被震出血來,可是,他們三人沒有一人打退堂鼓,風來胸擋、沙來腳踩,連手指都派上用場摳樹抗,硬是憑著鐵杴銀鋤,撬起了連片造林的信心和決心。
“植樹造林,光靠手心裡脫皮、背脊里淌汗不行,還得講科學”,這是他們荒山造林的實踐。眼看著漫山遍野荊棘叢生,最初他們也總是擔心能不能把林子造起來,荒山開發到底能不能成功,可袁孝松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於是,他們請來林業部門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教、心貼心的講,對現有的雜灌林進行除雜,然後租來機械實施全墾,再按照2×3米的行間距進行定植,為了保證高標準定植,他們請來了20餘個村民幫助栽樹,自己卻翻山越嶺,逐棵驗收,對定植培土不符合林業技術要求的進行重新加固,確保了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活一片。
辛勤付出終有收穫!他們所定植的樹苗成活率達到95%以上,昔日荒山坡、今成青山林,山綠了、水清了、花艷了、鳥多了、村莊變漂亮了,村民們紛紛向他們三人豎起了大拇指。
追求境界的攀登者,拓荒造林造福子孫
曉松說,他植樹的初衷並不是為了賺錢,為的是造福子孫後代,讓他們擁有一片綠洲。
黃才林說,他植樹是為了改善村民的生存環境,為後人留下豐富的綠色資源。
李明說,他植樹就是想開拓發家致富的渠道,引導全村人民走發展永續利用的綠色道路。
他們是自信的,他們也常說自信得益於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讓他們獲得了發展的機會;他們更常說得益於當今好的林業政策,是林業的大好政策讓他們萌生了從挖黑色資源到開發綠色資源的念頭。每當談及造林經歷,他們都覺得自己很幸運,這份幸運來自不畏困難和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2008年,他們被親切地稱為叫花子坡上的“拓荒牛”,並被冠以“全市營林大戶”頭銜。
在他們的帶動和影響下,全村村民都覺醒了,村民都紛紛在自己的責任山林里栽上了濕地松,空前提高了農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以前荒蕪的坡崗上隨處都能見到植樹的身影,放眼望去,貧瘠的山頭上全是綠油油的幼苗在歡笑。開荒造林中,他們不但用自身實際行動在影響社會、回報社會,而且始終不忘眾鄉鄰,今年,他們就累計為全村植樹散戶義務幫助調運苗木近2萬株,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今年,他們又與別人簽約,再次征並了150畝荒山,準備再接再厲,把植樹造林作為一生的事業來乾,為後人多留下一片綠蔭,實現心中那個誓將荒山變“綠洲”的夢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