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分別是:廷鍇故里、學宮聖跡、東橋塔照、龍灣高瀑、龍龕蛻骨、長崗飛渡、銀河浮金和牛石仙蹤。

羅定簡介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羅定歷史悠久,文物史跡豐富,自東晉末年設縣至今的1600多年歷史長河中,羅定這塊古老的盆地積澱下的豐富的文化遺產,見證了南江流域民族融合、百業興旺的歷史痕跡。1991年,羅定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唐代摩岩石刻、明朝三元寶塔、清朝學宮、蔡廷鍇將軍故居等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近年來,該縣把旅遊產業作為重要的新興產業來培育,先後建設了聚龍洞風景區、龍灣生態旅遊區、羅鏡旅遊度假區、名茶大觀園、蒲垌生態旅遊區、連州漂流等一批旅遊項目,而在首屆南江文化節開幕式主題晚會上,又公布了剛剛評出的廷鍇故里、學宮聖跡、東橋塔照、龍灣高瀑、龍龕蛻骨、長崗飛渡、銀河浮金和牛石仙蹤這2011 “羅定八景”,著力推動旅遊與文化有機結合,彰顯歷史、文化、生態三大特色,努力把羅定打造成珠三角外圍重要休閒旅遊目的地,使旅遊產業逐步成為當地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和縣域經濟的新增長點。

羅定老八景

"瀧江八景"史實

羅定州志 羅定州志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有“羅定八景”,極少人知道有更早的“瀧江八景”。最近,呂永光教授從杭州天一閣藏書中發現了明嘉靖四十年的《德慶州志》,州志中的確有“瀧江八景”記載。其時,羅定州未建立,更沒有文塔和城東橋,自然沒有“東橋塔照”一景。為區別於“羅定八景”,我們不妨將“瀧江八景”稱為老八景。羅定歷史上最早的地方志是明天順《瀧水縣誌》和明萬曆《羅定州志》,可異這兩種方誌已佚,至今仍未找到,目前羅定州志中最早的版本是清康熙二十六——二十八年修的劉州志(為照相複製本),其八景的記錄出自張國經的八景詩,更早的晨萬曆州志是在萬曆十一年,文塔與城東橋都未有建造,所以可以確定,現在的“羅定八景”最早應該載於崇禎八年的《羅定州志》中。“羅定八景”的命名應比嘉靖年間的老八景晚七十四年,至於嘉靖四十年往前推一百年的明天順年間有無“瀧江八景”之命名,不可得知,故明嘉靖“瀧江八景”稱為老八景是後來的“羅定八景”相對而言的。

"瀧江八景"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瀧江八景”分別是“雙龍曉霧”、“四鳳朝陽”、“石牛仙蹤”、“雲霧文峰”、“東江遠餞”、“南嶺登高”、“大灣漁唱”、“徑口樵歌”。嘉靖《德慶州志》選用了當時德慶 州判莊楷的七首八景詩和瀧水知縣林昆的《徑口樵歌》詩,後來劉無祿《羅定州志》選用了莊楷的《東江遠餞》和林昆的《南嶺登高》到民國《羅定縣誌》僅剩下林昆的《南嶺登高》一首,也無該詩是八景詩說明 。

瀧江八景的地點也無確指,仍舊要從八景詩的詩意中推敲。但自古詩無直解,且詩意多為借景抒情,對景物欠缺直觀描寫,對地域考證尚十分困難,不管如何,我們可以從詩中領略到老八景的風韻,而不需確指其地點在哪裡。下面,我們大家一起共同欣賞八景詩與探討老八景的景觀。

"瀧州八景"詩

一、雙龍曉霧 (莊楷)詩

一抔勝地自天開,孕秀鍾靈亦壯哉;

綠水繞將千壑去,青山湧出二龍來;

曉生瞋色藏玄豹,晚覺晴光遍八垓;

此景己經題品後,誰夸金谷與涼台。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勝地指風景優美的地方,一抔勝地應該作何解釋呢?抔是用手捧的意思。《禮記·禮運》:“污尊而抔飲”,污尊指鑿地為尊,抔飲,用手掬也,後來用一抔土指墓堆。這裡的意思是說:“上天的鬼斧神工使一個小山崗成為了風景優美的名勝之地,既孕育出秀氣靈氣,亦非常之壯觀。”“綠水繞將千壑去,青山湧出二龍來”實際上己將地點指明。 民間所指的雙龍僅有低矮的山脊而無水流。而城南的天馬、立良兩條山脈,其勢如青山中湧出的巨龍(在石牛與四鳳山之間),金、銀兩條河流隨山勢賓士而至,流經了一個小山丘,水從石笏中傾瀉下來,形成瀑布,詩中未有寫明,但水流出山後,繞過素龍丘陵地區的千溝萬壑,是非常壯觀的,加上早晚的雲霧霞光,萬分奧妙,變化無常,華光遍於四野八方。“八垓”又稱“九垓”,原指八極之地,八極即九州,無怪乎詩人贊曰:此景一經題名之後,金谷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晉代石崇曾在那裡築園,後世稱為金谷園,其有名氣,庚信《枯樹賦》云:“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

二、四鳳朝陽 (莊楷)詩

四鳳雖雲古未聞,超然佳致自嶙峋;

地當麗日祥雲繞,人樂明時盛世春;

野有腴田皆種玉,山無脊土不栽筠;

蓬鬆野老觥村釀,曝背閭閻笑語頻。

“四鳳朝陽”即“八里明鏡”,古無爭議。詩人不為寫景而寫景,將景色描寫溶入民俗野趣,值得一讀。四鳳指四鳳岡,又稱八嶺山、八鐮(讀四聲)山,象四個展翅鳳凰朝向一面石鏡,其景致前所未聞,但好的景色有好的時世,一片麗日祥雲,好一個清平世界,人盡其樂,心境自然不同,種玉的故事出自《搜神記》,舊指孝行。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肥美的土地都長出豐碩的財寶,連瘦脊的山上都長滿竹子,真是一塊風水寶地。詩人好象悟出其中的道理說,怪不得不修邊幅的鄉村野老,大碗飲著豐盛的自釀美酒,連光著背曬著太陽的鄉村平民百姓也忘形歡笑,話語多多,這是大自然的福蔭啊。

三、石牛仙蹤 (莊楷)詩

青山卷石若牛然,二水交流過竇川;

閱世長蹲春草里,寄身高臥夕陽邊;

煙霏疊嶂濃尤淡,鳥下平蕪往又還;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仙子何年此棋局,空留往事古今傳。

石牛指石牛山上的巨石,象牛,山下有二條溪水交匯,從西邊的 溪水黃色,從東邊來的溪水白色,俗稱為金銀二河,二河交匯後經素龍匯入瀧江支流東水,(瀧江又稱雙床水,上游有雙竇峒,故名竇川),石牛蹲在草叢中閱進了人間春色。石牛山是瀧水縣丘陵地區中拔起的高山,石牛在日落之處,所以說常有西下夕陽陪伴著它。從石牛山上往瀧水縣城方向看,波光浮影,城池村落若隱若然,似濃似淡,鳥從山上到平曠的原野往返飛行。(平蕪指平曠的原野,從石牛山俯視,前面一馬平川,歐陽修曾有《踏莎行》詞:“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詩中是詩人從青山看平蕪)。石牛背上有棋局似的遺蹟,據傳是仙人坐在石牛背上下棋留下來的,僅留下傳奇故事,故取名為石牛仙蹤。

四、雲霽文峰 (莊楷)詩

雲外高峰露遠顛,削成文筆自天然;

挺身才俊中朝貴,涵育英豪內翰仙;

為國期同葵向日,挺身應與柏參天;

不由地勝鍾靈傑,何事舂陵出大賢。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明清特別相信風水,認為一個地方的人文好不好主要看有沒有象文筆似的山峰,象硯台似的案首,(嘉靖的瀧水、尚未有人工修造的塔,廣東不少文塔都是明萬曆修築。)雲霽山又名三叉山,在瀧水舊縣順仁鄉即今羅鏡鎮鏡南,是瀧水縣最高山峰之一,高峰象削成的筆尖,山下有雲沙溫泉、風景秀麗,山頂雲霧繚繞,山腳下熱氣騰騰。詩人希望這樣的好風水,能夠誕生天才俊傑,直達朝廷的顯貴,培育出象翰林一樣的文人,並希望這些人能忠君愛國,為人正直。詩人嘆息說,如果沒有這樣的風水靈氣,舂陵這個地方又怎會出大賢人呢?舂陵是古縣名,秦置,漢光武封舂陵候於其地,東漢改名章陵,治所在今湖北棗陽縣。原來,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劉秀也是湖北棗陽人,棗陽的人文景觀也一定很美。

五、東江遠餞 (莊楷)詩

觀光新喜士多賢,餞別盤桓碧水清;

帆掛不愁灘十八,囊虛猶怯路三千;

桄榔葉漲端溪雨,躑躅花開庚嶺煙;

珍重遠行無可贈,琅玕早獻五雲邊。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餞行指用灑菜送行。古瀧水人遠行,都是在縣城碼頭乘船沿江流東去,過了宋桂灘才改北行,出了西江又改東行。給遠行的人餞行,稱東江遠餞。按瀧水縣城附近水勢,以大?頭最優越,是一個深水灣。羅定八景之“東橋塔照”也是指這個地方,但因為未有塔和橋,為新進士子送別成為一大景觀。此詩也見於劉元祿《羅定州志》,但劉州志中錯誤較多。如第二句餞別劉州志作尊酒,?作?,第四句囊虛,劉州志作囊空,第六句花開劉州志作花間。大概碼頭的景色以士子和鄉賢東去遠行最有特色,他們常常因為舉行餞別而逗留江邊。劉州志?作?,即江邊的空地。嘉慶《德慶州志》作?,有風平浪靜的意思。“瀧”是急流之意,故瀧水有九瀧十八灘之說。航船掛起風帆,並不怕這些急流險灘,怕就怕行囊空虛、缺乏盤川,要遠行確有點兒心怯,路三千指上京赴試。桄榔葉漂浮在水面,正是端溪的雨季,而經過庚嶺之時正是躑躅花開的季節,山嶺上好像多了一層雲煙。劉州志作“躑躅花間”有錯,因為這句是詩的對偶句,躑躅花對桄榔葉,開對漲,遠行的人,是不會留戀徘徊於花間的。“躑躅花”是嶺南山間一種名花,又名“羊躑躅”,俗稱“鬧羊花”,花開時球狀花冠,漫山遍野如嵐煙。“珍重遠行無可贈,琅?早獻五雲邊”應該怎樣解釋呢?琅?是一種美石,五雲一般指五色瑞雲,多作吉祥的徵兆,五雲也指皇帝所在地。因為士子赴考,得中舉貢即是國家人才,送行時,親人好友們別無所贈,只有珍重祝福,希望順風順水,一路平安,此去若是得中,便成天子門生,美玉則早己為他準備好了。

六、南嶺登高 (莊楷)詩

頻城無處不堪游,獨有青山景物幽;

遠近道途泥滑滑,往來車馬日悠悠;

高山流水琴中趣,白雪陽春洞裡謳;

回首夕陽江上路,一聲長嘯海天秋。

羅定八景有“南嶺梅先”而無“南嶺登高”,“南嶺梅先”在龍頭岡一帶,“南嶺登高”無確指,但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是在瀧水縣城外山岡。頻城即瀕城,指近城的地方。瀧水縣城外的山岡為南門岡和東門岡,南門岡高於城樓,可俯瞰全城,東門岡在河對岸,隔岸觀城,城樓、江流、人流,盡收眼底,登高望遠的確有無盡情趣,其中遠近道途,往來車馬,熱鬧處充滿俗世塵囂,而高山流水,陽春白雪又是另一種高雅的情趣,相比下各得其樂。

《劉州志》和民國《羅定志》也收有林昆的一首“南嶺登高”詩:

嵯峨翠黛與雲齊,遺興尋幽策杖藜。

問酒村前黃犢小,捫蘿煙外夕陽低。

樹留空翠當尊入,鳥弄清音隔樹啼。

卻憶謝公逢此日,不嫌屐齒印香泥。

該首詩並未指為八景詩,與莊楷的“南嶺登高”亦不同韻腳,顯然不是唱和詩。“卻憶謝公逢此日,不嫌屐齒印香泥”句,引用了謝公屐的典故,南宋詩人謝靈運,喜歡游山,登山時常穿著木屐,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腳著謝公屐,身穿登雲梯”,《南史·謝靈運傳》引此作“木屐”,後來很多詩人都稱木屐為謝公屐,省稱為謝屐。

七、大灣漁唱歌 (莊楷)詩

大灣水勢出城西,幾曲奔流到柳堤;

十里湖光鷂上下,一川春色樹高低;

漁歌聲動雲煙豁,鳥夢驚回草木迷;

憶昨掀篷灘上過,花邊野雉近人啼。

新老八景都有“大灣漁唱”,大灣今屬鬱南縣,古瀧水的大灣原名大甑灣,是東安、西寧與羅定州之接壤交界處,原為瑤壯屯聚之地,明萬曆陳?開闢大灣墟,每年二八月丁後一日,環墟二十多個村子在此舉行祭社活動。大灣因為灣大而水勢平緩,水面如一平湖,《大灣漁唱》詩將平湖、柳真堤、上下翻飛的大鷂、迷水草的小鳥、野雉與花草、高樹與灌木、漁歌與行船帶入一幅春水畫圖中,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的確是一處風景幽美的風景勝地。

八、徑口樵歌 (林昆)詩

侵晨小逕入煙蘿,次弟歌聲嶺外過;

無累無羈塵慮杳,載游載詠逸情多;

松花不老觀棋局,洞日初斜覺爛柯;

有志負薪勤苦讀,五雲深處聽鳴珂。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瀧水縣地名叫徑口的很多,有著名的金山徑、牛路徑、蒲竹徑等,也有鄉村小徑。古來對“徑口樵歌”的景點地點多有爭議,但從林昆詩看,這徑口若懸河並非一定是名徑,如東安蒲竹徑。據《東安縣誌》記載,在東安縣西,自西藏自治區北徑口達東南徑口,延袤二十餘里,兩崖峻峭,茂樹蔽天,瑤賊舊據其中,人跡斷絕,為東山第一畏途。象蒲竹徑、金山徑、牛路徑等都不可能有載游載詠的逸情,又何來歌聲。而作為八景之一的“徑口樵歌”,不但有歌聲之逸趣,且主人公無拘無束,詩中同樣引述《述異記》中晉代王質伐木遇仙,觀其爛柯的故事。有仙人出沒處自然也不是一般鄉村小徑。所以多數人都指為大灣上游不足二里的徑口。詩人在《徑口樵歌》詩中引入我國農村耕讀傳家的傳統觀念,將樵夫寫成負薪勤學苦讀者,最後用“五雲深處聽鳴珂”來終結。五雲指皇帝的居所,鳴珂為唐長安街名,又叫鳴珂里,是達宮貴人車馬出入喧鬧之地,後來以鳴珂里指他人之鄉里。詩人是想說,即使你是個樵夫,只要發奮讀書,同樣會出人頭地,成為能進出京城繁華地方的顯貴。

“羅定八景”詩

張國經八首

張國經,字印棠,福建漳浦人,明天啟二年(1622)壬戌進士,崇禎六年(1633)任廣東按察司副使羅定兵備道,治事有方,重文學,工詩書,主修《羅定州志》凡十卷,八年書成,今佚。有羅定八景詩共八首。

一、龍龕蛻骨

茅依峭壁半侵雲,秀石疏花拂檻紛。

龍已升天留有骨,石曾皈佛印成文。

明霞欲卷孤村盡,落曰將移七寶分。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試向山僧詢往跡,苔碑洗出是唐紋。

註:“龍龕蛻骨”即龍龕岩,相傳有龍升天后蛻出龍骨,成為龍龕岩。唐代武德四年(621年),永寧縣令陳普光利用洞闢作佛寺,名為龍龕道場,武則天聖歷二年(699年),由當地人冠軍大將軍陳集原撰寫碑文,鐫刻在洞室石壁上,這就是著名的《龍龕道場銘》。《龍龕道場銘》並序歷代金石專家對龍龕岩摩岩石刻給予極高的評價,稱之為“粵之至寶”。

二、牛石仙蹤

仙子何年此共游,危岡片石踞青牛。

出關應代猶龍步,接漢常連織女浮。

野鳥去來雲不礙,松花開落水長流。

憑高更盡探奇興,尚有殘棋著未休。

註:“牛石仙蹤”在素龍街道境內的石牛山上,有石狀如臥牛。石前有古廟。廟前有石棋盤,相傳有仙人在此對弈。石牛傳能疴米。

三、雙龍曉霧

一村曉氣霧全封,樹色濛濛自淡濃。

三石朝天如搢笏,二山對峙久稱龍。

泉飛噴沫頻為雨,風拂須髯儘是松。

倘亦吾家神物托,應知長護匣中鋒。

註:“雙龍曉霧”今在本市羅城內雙龍關。古為大森林,傳說有兩道霧氣升起於早上。兩峰對峙,三石如笏。

四、四鳳朝陽

山勢雙雙列鳳凰,朝臨旭日宛將翔。

古苔浥露澄毛羽,清籟鳴風韻激揚。

飲啄無煩悟竹實,息機轉覺鶩鷗忙。

試看每每雲霞曉,不異靈苞五彩光。

註:“四鳳朝陽”即今素龍街道鳳塘村的八嶺山,即八鐮(讀四聲)山,山勢如飛鳳,泉水流過,光照八里,故又名“八里明鏡”。

五、東橋塔照

巍然七級鎮橋東,直把寰區一覽窮。

野水春隨青雀度,閒雲時共翠微通。

波翻日氣金流柱,石卷霞光彩落虹。

不必振衣勤頂禮,白毫夜夜放長空。

羅定八景 羅定八景

註:“東橋塔照”即今市羅城對河的三元寶塔,古塔東有石橋名青雲橋,相傳塔影於夜間在縣城南門大塘也能看見。文塔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羅城鎮瀧江河北岸,原名為三元寶塔,“三元”的意思是希望羅定的考生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能連“三元”。三元寶塔原為文人而建,自古為文人所重視,塔身高而尖,嚴似一支文人所用的尖筆,又稱文筆塔,人便把它改叫為文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高47米,外觀七層,內分十三層,整個塔身如七朵盛開的鮮花疊成,頂層的蓮花座鐵柱、塔剎九霄盤、寶珠等鑄件總重逾七噸,為廣東古塔之最。

六、南嶺梅先

參差瘦影錯嶙峋,數點清香撲馬茵。

白到三更應妬月,寒驕十月已開春。

尋幽自入雲間路,得句兼懷隴外人。

猶憶金陵曾踏雪,倉庚聲鬧蕊讒勻。

註:“南嶺梅先”在今市羅城南門外的瀧江嶺旁,相傳古有梅花早開,雲“陽月花開,白遍嶺頭”。

七、大灣漁唱

溪清雨過抹煙痕,網掛綸閒欸乃喧。

水抱雲來山欲合,山將月印水疑香。

滄浪一曲鷗同臥,蹤跡扁舟酒滿撙。

更有沙頭敲石火,倚歌拍拍徹花村。

註:“大灣漁唱”在今羅城河埠至下古稱“大灣”,漁舟晚泊,山歌互相響答,為羅定州城一昇平景象。

八、徑口樵歌

小徑曲通列障阿,樵夫次第共吟喔。

一肩晚色擔全濕,半嶺煙容踏破多。

喚子歸林禽解語,隨聲答響谷能歌。

山中世上俱棋局,滿向王郎問斧柯。

註:“徑口樵歌”在今羅平逕口。相傳古有樵夫入山砍柴,沿途山歌不絕,忽如仙人下棋,僅看一局世上已過百年斧柄早朽,回家看親人,孫輩已成老者雲。

羅定新八景

一、 廷鍇故里

1、核心景點:蔡廷鍇將軍故居

羅鏡鎮旅遊景點 羅鏡鎮旅遊景點

2、包括景點:帝瓮飛瀑、東南一景、瀧喉馬埒、凌十八起義遺蹟、羅鏡城牆遺址、鶴咀山南朝墓、圍塘村古墓群、水擺漢墓、雲沙溫泉、 翁氏貞節牌坊、東山公園(東山廟會)、雙陽駙馬廟等。

3、入選理由:蔡廷鍇將軍故居入選“廣東省人文歷史類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名單,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雲浮市、羅定市革命歷史教育基地。東山廟會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所在地:羅鏡鎮

二、學宮聖跡

1、核心景點:羅定學宮

羅定學宮 羅定學宮

2、包括景點:羅定古城牆和古碼頭、擷園、彭家祠、菁莪書院、興濂 書院以及羅定學宮至石牛山文峰塔中軸線沿線一帶歷史文化古蹟。

3、入選理由:羅定學宮,是廣東西、南二江流域僅存的形制最完整、規模最大、保存古建築物最多的學宮,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徜徉其中,可使我們領略到深厚的儒家文化。

4、所在地:羅城街道

三、東橋塔照

1、核心景點:文塔

羅定文塔 羅定文塔

2、包括景點:文塔公園、濱江文道、一二三橋景觀 、羅定南江文化主題園及瀧江一線的景色。

3、入選理由:東橋塔照是明清羅定八景之一,文塔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體現了文塔在羅定城市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於城市魅力的提升作用。

4、所在地:羅城、附城街道

四、龍灣高瀑

龍灣生態旅遊區 龍灣生態旅遊區

1、核心景點 :龍灣生態旅遊區

2、包括景點:亞婆髻風力發電景觀等。

3、入選理由:龍灣生態旅遊區入選廣東省“自然生態類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點”名單,是集雄、奇、秀、雅、險、幽於一體的自然山水迷宮,是享受閒情野趣、親近自然、愉悅身心的綠色天地。

4、所在地:龍灣鎮

五、龍龕蛻骨

1、核心景點:龍龕岩

萍塘鎮旅遊景點 萍塘鎮旅遊景點

2、包括景點:龍龕道場、聚龍洞、石山峰林、世外桃源、道村汶泉、妥村、談禮山歌會。

3、入選理由:龍龕蛻骨是明清羅定八景之一。龍龕岩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摩崖石刻《龍龕岩道場銘並序》,使用了武則天當皇帝時頒行的17個新字中的14個,被譽為“嶺南第一唐刻”。 該石刻具有六朝駢文風格,是嶺南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書畫家、收藏家葉恭綽(民國時期作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新中國作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稱之為“文章之佳為嶺南諸碑文之冠。”龍龕道場又是隋唐時期嶺南著名的最重要佛教場所之一。

4、所在地:苹塘鎮

六、長崗飛渡

廣東紅旗渠 廣東紅旗渠

1、核心景 點:長崗坡渡槽

2、包括景點:龍頭寺、惠民廟、進士牌坊等沿線景點。

3、入選理由:長崗坡渡槽有“廣東紅旗渠”之稱,素有“北看紅旗渠,南看長崗坡”之美譽。入選“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共165處),體現羅定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4、所在地:羅平鎮

七、銀河浮金

1、核心景點:金銀湖

羅定金銀湖旅遊風景區 羅定金銀湖旅遊風景區

2、包括景點:雲桂山自然 風光、雲桂庵、雲桂山電視轉播發射鐵塔等景點。

3、入選理由:金銀湖是羅定城區及周邊的生江、素龍、附城、雙東等鎮街近30萬人的飲水水源。金銀河水電樞紐工程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壯麗成果,與自然美景融為一體,風景壯美而清幽。

4、所在地:生江鎮

八、牛石仙蹤

1、核心景點:石牛山

羅定石牛山風景區 羅定石牛山風景區

2、包括景點:石牛山文峰塔、石牛廟遺址以及 石牛山下美麗的田園風光。

3、入選理由:牛石仙蹤是明清羅定八景之一。石牛山代表著羅定城市中軸線一線景點。每逢九九重陽,市民更以登石牛山為樂,扶老攜幼、熙熙攘攘的熱鬧場景構成了一幅獨特的風景畫。最近,市委、市政府已啟動石牛山公園建設,必將是今後城區一個重要的郊野公園。

4、所在地:素龍街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