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斑鞘蛛

八斑鞘蛛

雌蛛體長2-3毫米,雄蛛體長2毫米。分布於湖北、湖南、四川、江蘇、浙江、雲南、西藏、廣東、台灣、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江西、福建、台灣、廣西、貴州 。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八斑鞘蛛
拉丁學名:Coleosomaoctomaculatum(Boes.etStr.,1906)
綱:蛛形綱
八斑鞘蛛八斑鞘蛛

目:蛛形目
科:球蛛
屬:鞘蛛屬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蚜蟲飛虱葉蟬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棉花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2-3毫米。體色多變,有淡綠、白色、黃色等。頭胸部小,自後眼列至後端有一較寬的黃褐色或黑色縱斑。前眼列微後曲;後眼列前曲,故兩側眼基部相接。各眼周圍有較大黑圈。中窩圓形,後眼列至中窩之間有1-2行毛。胸板末端尖並插入第Ⅳ步足基節之間。觸肢、步足皆淡黃色,以第1對步足為最長。腹部呈球形,背面白色或淡綠色,中央兩側有4對略斜小黑斑,呈縱向排列。有些個體在第4對黑斑後側有1-2對小黑點。腹部腹面白色。
雄蛛:體長2毫米。頭胸部及腹部背面的色澤較濃,頭胸部背面的黑色縱帶延伸至整個眼區。螯肢基部背面有一個較大的齒突。腹部背面灰褐色,4對黑斑多變異;有2對黑斑者;有後端呈黑色者。腹部背面灰褐色,在書肺部位有倒三角形黑斑。紡器周圍淡黑色。
卵袋:白色,圓球形,狀如桌球。表面蛛絲緊密較薄,從外面可以看到內面卵粒。直徑在2.00-2.70毫米。
幼蛛:八斑鞘腹蛛幼蛛一共蛻皮3次有4個齡期。
一齡:體長0.71毫米,白色半透明,8眼紅色,前中眼間距小於中後眼間距,中眼域呈梯形,兩側眼相連,後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頸溝處稍凹,胸板突起呈圓形。腹部前寬後窄,背面可見4個不太明顯的小凹陷。腹面可見書肺痕跡。全身光滑無毛,有光澤,包在卵袋內不甚活動。
二齡:體長0.80毫米,白色,前中眼為黑色,後中眼間距略寬於前中眼間距。中窩前方有1根長毛,兩側各有2根長毛,1根伸向前方,1根斜伸。下唇呈三角形。胸板多毛。腹部末端有一淺黑斑塊。步足膝節有刺2根,Ⅱ、Ⅳ對步足脛節有刺2根,Ⅲ對步足脛節有刺1根。
三齡:體長1.13-1.30毫米,體淺黃色,與二齡主要不同為中眼域呈正方形。背中窩兩側無毛。腹部前方有長毛幾根,腹部有的個體有6個或8個淺黑色斑。有的僅有幾個白點或無斑。
四齡:體長1.48-1.70毫米,體黃色,中眼域呈正方形。頭胸部背甲正中可見明顯的條狀黑斑,少數頭部無斑。也有的個體背甲邊緣有不很明顯的黑紋,腹背斑紋不一,有6、8、10個,形狀有圓形或不規則形,斑的顏色有淺紅、淺黑、黑色等。有的個體腹部黑斑分別連成兩條縱向黑條斑,有的兩條黑條斑前部相連,後邊各有一個黑斑點。雌雄已可以分出,雌蛛生殖厴處突出,雄蛛的觸肢末端開始膨大。

生物學特性

(1)習性:八斑鞘腹蛛是長江和黃河流域棉田內發生量較大、進入棉田較早的一種蜘蛛。該蛛一般在棉株下部結不規則小網,以網捕食棉蟲,亦可在棉株上遊獵。它的適應性較廣,無論是山區、湖區、平原或崗地棉田,均有較大的數量。
(2)歷期:八斑鞘腹蛛在個體發育各個階段時間的長短隨著代次和溫度的不同而異。
世代歷期:該蛛在武漢市完成一個世代所經歷的平均時間是:第一代48.29天;第一代35.40天;第三代39.41天;第四代28.27天;第五代27.30天;第六代45.20天;第七代(越冬代)可達180天。
溫度對歷期的影響:在20-35℃溫區內,八斑鞘腹蛛各階段發育歷期與溫度呈負相關。
(3)發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八斑鞘腹蛛各階段的發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分別是:卵期9.76℃和97.33日度;一齡幼蛛期12℃和39.64日度;二齡幼蛛期9.47℃和140.10度;三齡幼蛛期7℃和133.42日度;四齡幼蛛期12.57℃和50.94日度;整個幼蛛期9.26℃和372.90日度。
(4)幼蛛成活率:幼蛛成活率的高低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溫度有較明顯的影響。根據我們試驗(1989),26-29℃為該蛛發育的最適溫區。在此溫度區,幼蛛的成活率最高。在20℃、23℃、26℃、29℃、32℃和35℃六種恆溫下的世代成活率呈現拋物線趨勢。
(5)壽命:八斑鞘腹蛛雌成蛛的壽命比雄成蛛長,兩者的壽命與溫度呈負相關。在武漢市4-6月份,雌蛛的壽命一般在60天左右,雄蛛50天左右。7-8月份,雌蛛可活40天左右,雄蛛30天左右。越冬代成蛛的壽命可達150天以上。
(6)年生活史:八斑鞘腹蛛在湖北省武漢市以第六代成蛛、亞成蛛和第七代幼蛛於11月中、下旬在冬播作物上,如麥田、油菜田、苕籽田、蠶豆田和雜草內越冬,翌年3月中旬開始活動,一年可完成6個世代,各代出現的時間見表3。
(7)繁殖
性比與交配:在正常情況下,雌蛛的數量比雄蛛多,根據我們統計(1976-1990),雌雄性比為1.42:1。
八斑鞘蛛的亞成蛛蛻下最後一次皮後即可尋找異性進行交配。大部分雄蛛在尋找異性前已將精液轉到觸肢器內,少部分雄蛛在遇到雌蛛後,再織精網將精液轉入觸肢器內。交配在網上進行,交配時,雄蛛在雌蛛腹面,雌雄蛛身體呈90°或120°的角度。交配全過程,歷時30-60分鐘。雌雄蛛均有多次交配習性。但雌蛛交配一次可終生產受精卵。
產卵前期:產卵前期的長短受溫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一定溫度範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逐漸縮短。在15℃恆溫條件下為11.58±2.02天;20℃為10.00±1.96天,25℃為7.58±1.31天;30℃為5.26±1.02天;35℃為6.57±1.43天。以30℃恆溫條件下的產卵前期為最短。在武漢市,該蛛5、6、9、10月份產卵前期一般7-8天;7和8月份為5天。
根據我們試驗(1988-1989),在長光照條件下,產卵前期縮短,短光照條件下,產卵前期延長。
產卵袋數:雌蛛一生平均可產3-4個卵袋,最多8個。產卵袋的多少,除個體之間的差異外,與溫度關係較密切。以20-30℃溫區內產卵袋數最多。高於或低於此溫區,就顯著減少,平均產卵袋數15℃為1.37±1.13;20℃為3.35±1.91;25℃為3.58±1.24;28℃為2.93±1.27;30"C為3.35±1.33;32℃為2.20±1.37;35℃為1.60±0.89。
卵袋含卵量:每個卵袋內含卵量一般20粒左右。溫度對含卵量亦有影響,在25-35℃溫區內,隨著溫度的升高,含卵量降低,其平均含卵量在15℃時為19.54±81.87;20℃為21.38±3.88;30℃為16.45±6.18;32℃為11.93±7.80;35℃為13.37±3.55。以25℃時含卵量為最高。
產卵量:單雌一生產卵量為70粒左右,最多可達200多粒。溫度影響產卵袋數、卵袋含卵量,也直接影響產卵總量。單雌平均產卵量,在15℃時為32.38±15.10;20℃為74.51±54.23;25℃為107.00±55.08;28℃為67.71±43.15;30℃為60.86±33.66;32℃為37.20±26.45;35℃為20.60±14.12。以25℃為最高。
孵化率:卵的孵化率,以25-30℃溫區內為最高,平均在80%以上。超過或低於此溫度就顯著降低。
(8)種群增長指數:在15.28-34.92℃的溫區內,八斑鞘腹蛛種群世代數量變動呈上升趨勢。以25.10℃時種群增長指數最大,繁殖一代後種群數量增加28.40倍,在15.28℃或34.92℃時種群世代數量基本保持穩定;當溫度高於34.92℃,低於15.28℃時,種群數量將呈下降趨勢。
(9)抗逆能力:根據我們測定(1991),在各種不同恆溫和斷水斷食條件下,雌雄成蛛的壽命分別是:20℃為12.72天和6.22天;25℃為11.68天和2.65天;30℃為4.10天和1.10天;35℃時雌蛛為2-3天,雄蛛只有幾個小時。
(10)捕食:八斑鞘腹蛛可結小網,以網來捕食同翅目和雙翅目昆蟲,亦可遊獵捕食棉蟲。在棉田內主要捕食棉蚜、葉蟬和各種鱗翅目害蟲的初孵幼蟲。根據我們室內測定(1976),對不同棉蟲日平均捕食量;棉鈴蟲初孵幼蟲32.50(27-68)頭;未見捕食棉鈴蟲卵、斜紋夜蛾和棉小造橋蟲初孵幼蟲。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四川、江蘇、浙江、雲南、西藏、廣東、台灣、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江西、福建、台灣、廣西、貴州

相關文獻

[1]尹紹武,王洪全.1種快速測定蜘蛛熱值技術的探討[J].蛛形學報,2001,(1).
[2]孫林水,趙敬釗.八斑鞘蛛對多種獵物的選擇捕食作用研究[J].蛛形學報,1998,(1).
[3]張古忍,張文慶,古德祥.稻田主要節肢類捕食者群落的結構和動態[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5,(2).
[4]趙敬釗,李代芹.武漢東西湖棉田蜘蛛資源調查[J].四川動物,1991,(2).
[5]趙敬釗.溫度對八斑鞘蛛繁殖力的影響[J].昆蟲天敵,1989,(4).
[6]李代芹,陳建,趙敬釗.確定棉蚜捕食性蜘蛛種類的血清學方法的可行性研究[J].生態學雜誌,1989,(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