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觀村

八仙觀村

八仙觀村位於湖北省武當山景區腹地,平均海拔800餘米,常年飛雲盪霧,氣勢磅礴,風景旖旎,氣候宜人。爬好漢坡、穿磨針井,上老君堂,翻過太子坡,有一座元代古建築八仙觀。相傳,八仙過海,到大岳太和山參加玉皇大帝刪封真武盛會,慕名武當道茶,在老君堂盜來太上老君用煉丹般工藝製作的修性養生長壽道茶,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樹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觀。山民以這裡聚仙藏氣,世代植茶,成為盛產道茶而聞名的八仙觀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八仙觀村位於湖北省武當山景區腹地,平均海拔800餘米,常年飛雲盪霧,

八仙觀茶園八仙觀茶園
氣勢磅礴,風景旖旎,氣候宜人。相傳,呂洞賓等八仙曾在此悟道,元代建有八仙觀祠,該村因此而得名。

我國素有“西湖有龍井武夷岩茶寺院禪茶武當道茶”四大特色名茶而著稱,尤其是武當道茶傳統獨特的制茶工藝、精彩玄妙引人入神的道茶表演,吸引著國內外遊客慕名仙山武當八仙觀村道茶文化旅遊,觀光生態茶園、了解博大精深的道茶養生文化,品味古代被皇帝御為貢品的武當道茶,觀看精彩神奇的道茶工藝表演,汲取道茶修性養生長壽之道,領略寧人難忘、陶醉的道茶的人生真諦。

地理

八仙觀村八仙觀村
進武當山門,爬好漢坡、穿磨針井,上老君堂,翻過太子坡,有一座元代古建築八仙觀。相傳,八仙過海,到大岳太和山參加玉皇大帝刪封真武盛會,慕名武當道茶,在老君堂盜來太上老君用煉丹般工藝製作的修性養生長壽道茶,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樹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觀。山民以這裡聚仙藏氣,世代植茶,成為盛產道茶而聞名的八仙觀村。

神話故事傳說引人入迷,而八仙觀所處的南依中華詩祖、周朝太師尹吉甫故里房縣和神農嘗百草的神農架原始森林;北臨古老漢水孔子采詩飲茗尋找的孺子歌處;西接渝陝巴山秦嶺;東連古代三國文化歷史名城襄樊。獨特的秦巴武當山區地理位置,使之成為中國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令人慕名神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道茶文化之鄉武當山八仙觀。中國是茶的故國,是世界的“茶的故鄉”。朝鮮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茶文化都是從中國傳入。

世界上大多數茶學研究者認為: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現在世界各國稱茶為“Cha”或“Tea”,就是在中國茶傳到外國時,由中國語言翻譯而來的。中國既是茶的故鄉又是詩的祖國。我國古籍中,最早見有“茶”字的記載始於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中有七首詩寫到了茶,《詩經·邶風·谷風》中有“誰胃荼苦,其甘如薺”、“採茶新樗,食我農夫”。

《詩經》在《出其東門》中說:“有女如荼”,把見到的婦女,比作又輕又白的荼花。"荼"是我國中唐以前對"茶"的主要稱謂,現今的"茶"字源於"荼"字。這正如我國書法大師啟功先生寫詩所說:“古稱荼苦近稱茶,今古形殊義不差。”“茶”字的記載最早見諸於《詩經》。

詩經

《詩經》是中華文化的元典,是我國四書五經之首。《詩經》的採風者、被歌頌者、編撰者是2800多年前周朝太師尹吉甫,被稱之為中華詩祖。據《鄖陽府志》等史料記載:“尹吉甫房陵人”,其故鄉就在八仙觀武當山南邊緊連的房縣。至今這裡還流傳著周太師尹吉甫秦巴武當漢水採風、飲茶編撰《詩經》的傳說。中國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據秦漢時所作《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武當山南依神農架原始森林,相傳古時神農炎帝在神農架“斫木以耜,揉木為耒”,搭架採藥,開創農耕文明和醫藥文明。自古以來,這裡流傳著“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故事。成書於三國魏明帝太和年間的《廣雅》一書記載:“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飲。”茗,即茶也。據《山海經》、《鄖陽府志》載“荊山之首景山在房縣城南240華里”。據《括地誌》載:今湖北西北的竹山、房縣“是巴蜀之境”,是春秋文公十六年巴與秦、楚共同滅庸後巴國擴張所至之地。由此證明:《廣雅》書中記載的“荊巴間采葉作餅”的茶,產於鄂西北房縣、竹山所處的秦巴武當山區。

武當功夫茶

我國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里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功夫茶功夫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葉如丁香”。唐代已是“比屋皆飲”家家飲茶了。武當山地處鄂西北秦巴山區,十堰市的竹山和房縣西南部山區古稱巴國之地,正是陸羽《茶經》里所說的茶的產地巴山之地,是世界及我國茶文化的發源地、是道茶文化的發祥地。據中國茶葉博物館前言介紹:“茶,自神農最初發現和利用以來,在中國歷史上已吟詠了幾千年之久”、“中國鄂西山地(大巴山、武當山、荊山、巫山等山脈組成)是茶樹原產地”。中國茶葉博物館周文棠研究館員認為:茶樹誕生於地球上,約在晚第三紀至第四紀,中國未被50萬年前冰川覆蓋的地區就包括鄂西山地,鄂西山地四季變化明顯,符合茶樹生物學特性。茶葉原地產鄂西山地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結果。鄂西山地有許多野生茶樹。由此說明:武當山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屬於全國茶葉原產地,尤其是武當道茶製作工藝乃2000多年來道家俢性養生傳承的獨道技藝,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道家千年傳承道茶貴在道茶養生之道

八仙觀村,地處武當山脈中段,在太子坡劍河U谷和狀元岩東河U谷,兩U谷相聯成一個奇特的象英文字母“W”型的山上,海拔在600至1200米之間,其地深幽,聚氣藏風,冬暖夏涼,素有雲霧山村之稱,在深山峽谷、懸岩峭碧間,生長著許多天然原始的野生茶樹,自古來吸引著許多名道採茶制茶修性養生。武當道茶與武術表演古代武當有神仙家、名道尹喜、尹軌、殷長生等在這裡採茶飲茶,修性養生,追求長生不老。三國時諸葛亮武當學道、藥王孫思藐、武術泰斗陳摶、武當武術祖師張三豐、明代醫聖李時珍等在武當有許多採茶研茶、飲茶論道、修性養生的傳說。在武當山還有許多道茶的神奇傳說,相傳玄天上帝真武祖師武當修道,玉皇大帝賜茶修性養生,得道成仙;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武當道人要在盛大的法事活動中,用最好的道茶,舉行敬奉真武祖師品茶儀式。唐中宗李顯皇帝被武則天貶到武當山南房陵州,途經武當山,又渴又累,飲了武當道茶,心曠神怡,賦詩讚稱武當道茶。明代皇帝將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組織全國20萬能工巧匠大興武當宮觀14年,武當道人將武當道茶作為貢品由派來監修武當的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及宮廷太監,將武當道茶作為貢品帶回宮廷。明代皇帝為打造弘揚武當道教音樂,由皇宮派往武當400宮廷樂師,他們將將武當道教音樂、武當道茶文化融為一體,成為道教樂舞,令人賞心悅目,宮廷樂師將武當道茶作為珍品帶回宮庭贈師送友。自古以來,武當道人對道友和善男信女也是以茶禮待,盛是欣慰。

武當道茶民歌

這正如《道藏》里所言:茶味似道意。茶最早為禮據說也與道教有關,道經《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記載:“老子出函谷關,令尹喜迎之於家首獻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反映出道家以茶禮待文化的悠久。魯迅先生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中國的茶文化在於道茶文化。在中國的史書上有許多宮觀廟宇道人植茶制茶記載。三國名道葛玄,人稱葛仙翁,種茶有“葛仙茗圃”。南朝齊梁時名道陶弘景撰寫的《本草經集注》書中說“苦茶,輕身換骨。”唐代茶聖陸羽童年時被僧人收留,服侍師父,供奉茶水,得於茶道,後與唐代著名詩人、坤道李季蘭等眾多宮觀寺廟高僧交友收集茶道,隱於廟觀著《茶經》。道家千年傳承道茶,貴在道茶養生之道。道家以“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表達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徹悟茶道、天道、人道,表現對自然的回歸渴望“道法自然”的理念。以品味道茶,修性養生,追求長壽之道。古武當道人將茶道功夫作為道人必備的“誦課、打坐、茶道”三大功夫之一。

武當道長話道茶

修性養生長壽茶道茶出自道人,道人傳承茶道,道茶與道人何以相緣?這得從道茶中蘊藏著多種藥用價值和道人注重養生修性談起。傳承武當道茶茶藝據《武當山志》記載:武當山,亦名仙室山、太和山,方圓八百華里,風景旖旎,群峰聳峙,飛雲盪霧,氣勢磅礴,古木參天,泉水潺潺,氣候宜人。相傳,古代道人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到茶葉的芬芳、清心明目,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為一種嗜好。隨著生活的進化,生嚼茶葉的習慣轉變為煮服,時間長了,漸漸成為沸水沏茶品飲的習俗。武當道茶,因其武當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人飲此茶,心曠神怡,清心明目,心境平和氣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極,謂之太和,由此,成為名茶和貢品。武當道茶何以成為貢品,以其獨特地理位置、我國南北兼有的氣候,有著其特殊的藥用和健身養生價值。據史書《神農本草》記載:“茶葉,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神農食經》曰:“茶葉利小便,去痰熱,止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唐代陸羽《茶經》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登仙山武當採藥,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武當山道教協會會長李光福說,武當道人,對道茶妙用有其三:一是飲茶消病。茶,藥書上稱“茗”,俗話說,十道九醫,道人十分注重道茶的藥用價值,在仙山武當,古往今來,有不少道人飲茶消病。二是飲茶養生健身。飲茶能清心提神,清肝明目,生津止渴。在養身健身上是一個多功能的飲品。三是修身養性之用。道人打坐,講究“和靜怡真”,尤其是夜裡打坐,在靜坐靜修中,難免疲倦發困,這時飲茶,能提神思益,克服睡意,以及道人修身養性,飲道茶可品味人生,參破“苦諦”,沏杯好的道茶,飄香觀色,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妙用。

現年過古稀的武當山道醫王太科道長,研閱武當道人春夏秋冬飲道茶頗有講究:即:春天,沏茶時輔之以少許葛根、桔梗、野菊花,具有春季萬物生長,飲之有提神昇陽解毒作用;夏天,沏茶時適當輔之以連翹、二花、石斛,飲之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暑作用;秋天氣候乾燥,沏茶時輔之生地、麥冬沙參,飲之具有斂肺滋陰潤燥作用;冬天寒冷,沏茶時輔之枸杞、桂圓、山茱萸,飲之具有滋陰禦寒養胃作用。八仙茶亭的武當道茶茶藝表演千餘年來,武當道茶之所以能夠盛名不衰,譽滿中外,貴在其品質優質。據科學測定,茶葉中存在有祛病、保健、益壽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維生素、胺基酸等,還存在有無機化學成份,如微量元素鉀、銅、鐵等,總計有上百種。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不僅具有降低膽固醇、抑制血壓上升、降低脂蛋白的作用,而且以茶多酚為主的多種有效成分能防癌。茶葉中的黃酮醇類和硒等成分具有強化微血管、降血壓、防止心肌障礙等作用。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和脂多醣類具有抑制血糖上升(抗糖尿病)的功效。有關醫學研究還表明,常飲綠茶,有益於抗衰老,延年益壽,有保健功效。中國在唐代時由僧人將茶道傳入日本,日本人十分崇信飲茶養生。50年代核子彈在日本廣島爆炸後,日本將蒙難者遷移到茶區居住並飲用大量優質綠茶,不僅仍然存活,而且體質良好,日本專家在對事實調查中驚奇地發現,茶是一種有希望的輻射解毒劑。

武當名茶

道茶飄香溢四海我國素有西湖有龍井、武夷岩茶、寺院禪茶、武當道茶四大名茶著稱。據有關史書記載,古時植茶、制茶、飲茶在道觀寺廟風行,於是出現歷代名山大川道觀寺廟出名茶的現象。如碧螺春、武夷岩茶、武當太和茶、紫筍貢茶等出自名山道觀寺廟。中國道茶文化之鄉——武當山八仙觀村武當道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由於歷史的滄桑,武當茶樹在解放前夕,除深山中野生的茶樹外,樹齡上百年的家植茶樹所剩不多,武當道茶的製作工藝則也隱藏於道人或武當山民間。道茶何處去,香茗復又生。1984年,湖北省茶葉協會組織專家學者來八仙觀等村,通過對八仙觀村的土壤、氣候、茶葉內質等進行考察論證,認定武當名山出名茶,結合綠化美化景區,撰寫出了關於建立武當山名茶基地的報告,丹江口市決定在武當山八仙觀村等建立名茶基地。1986年,八仙觀村在村主任王富國帶領下墾復了荒蕪的茶園,結合荒山綠化、退耕還林和發展旅遊觀光林業,興建茶園1000畝,尤其是八仙觀村的土質正如陸羽《茶經》中所說的:土壤對茶樹的生長極其重要,生有爛石的土壤為一等土壤,生有礫壤的土壤為二等土壤。據省組織的茶葉專家實地考察化驗,八仙觀村屬宜茶土壤,岩石主要是石英質岩類泥質岩類和基性岩類,分(風)化形成的土壤,多為砂壤或輕壤,加之海拔高,植被好,山上雲霧繚繞,相對濕度大,發展茶葉具有比較好的生態條件。為弘揚道茶,創名茶,王富國苦讀陸羽《茶經》,向武當道人求藝,先後向全國20多名著名茶葉專家拜師,考察近百家茶場,引進優質茶樹,分期分批將20多名年輕員工送往農業大學和茶葉研究所等學習,結合武當道茶特色,潛心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八仙觀茶葉總場獨特的制茶工藝,生產出了武當系列名茶。國際名茶——武當銀劍:因“武當劍”得名,屬高檔禮品茶,多次榮獲國家金獎,國際名茶。乾茶樣外形扁平光滑,挺直似劍,披滿銀毫;泡之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聞之花香持久;嘗之甘甜鮮爽,回味無窮;觀其葉底勻齊明亮。武當銀劍茶:以武當武術中的武當劍為創意,外形似劍,毫毛披露,茶香持久,回味甘甜,葉底亮麗,入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該產品榮獲1995年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1998年國際名茶。

武當國際旅遊節上中外遊客品飲道著名商標——武當針井:因武當山磨針井“鐵棒磨成繡花針”神話故事而得名,茶葉外形似針,毫毛顯露,鋒苗挺秀,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栗香持久,並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多次茶獲國家金獎,國際名茶獎。明朝貢品——武當太和茶:以武當山亦名太和山為創意,外形似龍牙形,毫毛披露,緊秀鋒苗,湯色嫩綠明亮,香氣嫩香持久,嘗之回味無窮,沖入杯中似葵花朝上,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明清時代的朝廷貢品。知名品牌——武當奇峰茶:以武當七十二峰朝金頂,群峰聳峙為創意,乾茶樣條索曲美,色澤油潤,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可口,頗具回味。道家養生長壽茶——武當道茶王:即武當太極養生功夫茶,因其工藝源於武當內家36功法之一的太極乾坤球功得名,是武當道教養生茶道之精華,以太上老君煉丹般的工藝持續20多小時特製而成,集“觀音頭,武將身,菩薩心”於一體,茶條曲美,色澤油潤,湯色金黃,濃艷清澈,醇厚回甘,茶香撲鼻,馥郁持久,素有“七泡有餘香”之譽。具有消食化膩,抑菌抗癌,縮身健美,養生延年等獨特功效,是現代醫學保健養生之天然佳品。與此同時,八仙觀茶葉總場在著力打造武當道茶品牌的同時,還用本地的優質藥材資源,著力研製開發了武當藥枕系列專利保健品,形成又一特色產業。由於武當山八仙觀獨特的地理環境,科學施用有機香餅肥料,2001年所產道茶一次性通過歐盟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又因其武當道茶在國內外享有盛名,2002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道茶之鄉”。

茶藝表演

古負盛名道茶香茶藝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古老的中華茶藝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融匯古今茶文化的精典。

茶藝表演茶藝表演
泡茶可修心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無論是俗世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雅致的“琴棋書畫詩酒茶”。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具有始終無可取代的獨特作用,觀看精彩的茶藝表演,簡直是一場美好的享受,叫人大飽眼福,令人陶醉叫絕。武當功夫茶沏泡十八道工藝表演:焚香靜氣、火沸甘泉、孔雀開屏、請客酬賓、大彬沐壺、青龍入宮、高山流水、春風拂面、烏龍入海、重洗仙顏、天女散花、道法自然、再注甘露、真武巡城、三軍點兵、珠連壁合、鯉魚翻身、捧杯敬茶。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蒂·里比執導的《聖山》電影攝製組慕名八仙觀村拍攝武當道茶武當道茶表演還有其獨道之處,就是融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家“修性生”、宗教文化武當武術文化、宮觀道樂、道教醫藥、武當名山秀水等融為一體,其茶藝更為獨特絕妙。隨著武當道教文化的弘揚,武當文化武術的發展,一些海內外知名人士、茶道專家、文藝、武術名家借訪武當名山或參加武當國際旅遊文化節、國際武當武術節、武當山下民歌、故事大賽等活動之際,慕名尋訪武當道茶,交流武當茶道,盛讚武當道茶。日本八代市市長壽川宗央慕名來八仙觀茶場品茶交流茶藝後,欣然寫下:“八仙真神佑,養身人長青。”北京大學教授俞偉超為武當道茶題字“武當針井,天下好茶”。中國著名茶葉專家沈培和讚美武當名茶:“武當針井形態美,仙山武當道茶好。”近年來,隨著旅遊經濟的發展,武當山八仙觀茶葉總場代表湖北省知名品牌產品,先後赴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香港地區參加經貿洽談會和茶文化交流會,受到高度稱盛讚。同時,武當道茶還引起了國內外電影、電視劇組的慕名取景與攝製。2008年先後有中央電視台《問道武當》電視紀錄片、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蒂·里比執導的《聖山》電影、中國著名導演張紀中執導的新版《倚天屠龍記》電視劇等慕名來八仙觀取景拍攝,宣傳武當道茶文化。央視《問道武當》慕名八仙觀村拍攝武當道茶武當山區還唱出了武當山八仙觀茶場道茶飄香的民歌:“嫩綠芽兒似針井,婷婷玉立杯中香,呷口如飲甘露液,清心明目提神思”“益鳥昆蟲生物多,歐盟認證有機茶,一片茶樹一叢林,百花園中茶奇香”“仙山武當出名茶,古負盛名道茶香,請到八仙觀賞茶,捎杯香茶獻客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