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遇真宮

到嘉靖年間,遇真宮已經擴大到396間,院落寬敞,環境幽雅靜穆。 現存宮牆較為完整,長697米,高3.85米,厚1.15米,頂殘破。 真仙殿為廡殿式頂,面闊與進深均為三間,單檐飛展,彩棟朱牆,巍立於崇台之上,古樸典雅,莊嚴肅穆。

武當山遇真宮

遇真宮位於武當山鎮東4公里處,屬武當山九宮之一,位於山麓,海拔174.7米,背依鳳凰山,面對九龍山,左為望仙台,右為黑虎洞,山水環繞如城,舊名黃土城。此宮周圍高山環抱,溪流潺潺,大樹參天。明代初期張三豐在此修煉,永樂年間皇帝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宮,於永樂十五年竣工,共建殿堂、齋房等97間。到嘉靖年間,遇真宮已經擴大到396間,院落寬敞,環境幽雅靜穆。時有殿堂、齋堂、廊廡、山門、樓閣等大小建築二百九十六間。現存宮牆較為完整,長697米,高3.85米,厚1.15米,頂殘破。由前至後,有琉璃八字宮門、東西配殿、左右廊廡、齋堂、真仙殿、山門等。院落寬敞,道房幽雅。現存大殿為磚木結構,歇山頂,抬梁式木構架,四周飾斗栱,後檐毀,現封檐。面闊進深均為3間,面闊20.30米,進深11.15米,高11.23米。單檐飛展,彩棟朱牆,巍立於飾欄崇台之上。現存廟房33間,建築面積1459平方米,占地面積5678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琉璃八字宮門、東西配殿、左右廊廡、真仙殿及道舍等,基本保持原有建築風貌。真仙殿為廡殿式頂,面闊與進深均為三間,單檐飛展,彩棟朱牆,巍立於崇台之上,古樸典雅,莊嚴肅穆。遇真宮以奉祀張三豐而著稱,其真仙殿中存有張三豐銅鑄鎏金像,身著道袍,頭戴斗笠,腳穿草鞋,姿態飄逸,頗有仙風道骨,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明代藝術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