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聞傳播史

全球新聞傳播史

《 全球新聞傳播史 》 (公元 1500-2000 年)(新聞與傳播系列教材)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8-1 ISBN: 7302113467 定價: 49.8 元。李彬的這部《全球新聞傳播史》,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力圖以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里揭示的一系列“全球化”命題為指導,同時吸取20世紀以來“新史學”的理論,針對全球新聞傳播的歷史演化、社會動因、專業背景、內在邏輯及發展趨勢等,展開全面系統而不失深入細緻的分析,點面結合、史論結合、歷史與邏輯結合,以期勾畫一幅有機的而非機械的、整體的而非割裂的、聯繫的而非分離的全球新聞傳播史,從而既為新聞傳播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學術支撐,又為我國新聞傳播界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和機遇提供科學的歷史參照。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李彬的這部《全球新聞傳播史》,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力圖以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里揭示的一系列“全球化”命題為指導,同時吸取20世紀以來“新史學”的理論,針對全球新聞傳播的歷史演化、社會動因、專業背景、內在邏輯及發展趨勢等,展開全面系統而不失深入細緻的分析,點面結合、史論結合、歷史與邏輯結合,以期勾畫一幅有機的而非機械的、整體的而非割裂的、聯繫的而非分離的全球新聞傳播史,從而既為新聞傳播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學術支撐,又為我國新聞傳播界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和機遇提供科學的歷史參照。

——方漢奇

圖書簡介

本書採用史論結合、夾敘夾議的筆法,總述公元 1500 年以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聞傳播大歷史; 既專注新聞,亦兼及歷史、哲學、科技、文化和社會生活等領域。本書既可做專業教材,也可當普通讀物。

前言

《全球新聞傳播史》經過多年的經營,終於殺青問世了。這是新聞傳播史研究的一項新的成果,可欣可慰。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全球化”越來越成為諸多學科關注的歷史情景與學術話題,新聞傳播學也不例外。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國內外新聞傳播學界有關全球化與全球傳播的探究及其成果,不僅構成新聞傳播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而且也在研究視角或範式上產生廣泛影響。

不過,由於時間倉促,積累有限,加之涉及廣泛,論題繁雜,新聞傳播學界對全球化與全球傳播的研究雖然時有精彩篇章,但是總體看來多為就事論事,既缺乏理論上的深入思考,又缺少學術上的細緻考察。換言之,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還非常欠缺,特別是對全球新聞傳播的歷史分析幾乎付之闕如。

當然,都不乏冠以“外國新聞史”、“世界新聞史”乃至“全球新聞史”的教材,其中有些內容屬於全球新聞傳播史的研究,也為這方面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比如,大陸的張隆棟教授、梁洪浩教授、張允若教授、李良榮教授、陳力丹教授、張昆教授、程曼麗教授、明安香教授和我國台灣的李瞻教授等,都有堪稱典範的著述。

不過,既有的許多教科書往往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史學理論以及新聞史觀的不足,而且經常不自覺地體現著薩義德所說的“東方學”意識。二是內容體系、篇章架構、材料使用等方面往往形同“一盤散沙”,既缺乏內在的思想邏輯,又忽略外在的歷史關聯,往往形同國別新聞史或地區新聞史的集成或集納。

另外,國外的一些相關研究及其動態,也存在類似問題,雖然總體的學術水準有時略高一籌。如新近出版的美國普渡大學教授葉海亞· R ?伽摩利珀的《全球傳播》(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美國學者羅伯特·福特納的《國際傳播: 全球都市的歷史、衝突及控制》(華夏出版社, 2000 )、法國批判學者阿芒·馬特拉的《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 思想與戰略的歷史》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1 )、英籍印裔學者達雅·屠蘇的《國際傳播: 延續與變革》(新華出版社, 2004 )、日本學者左藤卓己的《現代傳媒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等。不過,這些新作雖然各有千秋,參差不齊,但都體現著越來越顯明的“全球傳播”視野和視角,都將全球範圍的新聞傳播納入一種整體的、系統的、聯繫的研究架構。

李彬的這部《全球新聞傳播史》,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力圖以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里揭示的一系列“全球化”命題為指導,同時吸取 20 世紀以來“新史學”的理論,特別是 JamesHarvey Robinson 的“新史學”, Marc Bloch 、 Fernand Braudel 等的“年鑑學派”, Hayden White 的敘事理論, Immanuel Wallerstein 的“世界體系”等

另外,為了突破此類著述往往“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本書在敘事環節、行文特徵及表述風格上進行了改進,以期達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其實,前輩大家在這方面有著深厚而良好的傳統,我們應該發揚光大。比如,翦伯贊先生的《中國史綱》、張蔭麟先生的《中國通史》、陳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費孝通等先生翻譯的《世界史綱》等,都將學術性、思想性和通俗性(或可讀性)有機地融為一體,讀來不僅開眼界,長見識,受啟發,而且文采斐然,輕鬆有趣。

我和李彬相知相識近 20 年,有過在一起共同砥礪和切磋的經歷。他焚膏繼晷,兀兀窮年,淹博多識,好學深思,不僅有深厚的中外文史根底,堅實的新聞傳播學和相關學科的基礎,也有廣闊的學術視野。這部專著是他窮 20 年心血的又一部新作。我樂觀厥成,並樂於向關注全球新聞傳播史的學者和從事這方面學習的學子們推薦。

是為序。

目錄

序一 方漢奇

序二 孫旭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新聞傳播史是一門科學

第二節 研究路徑: 傳媒的社會功能與媒介社會學

第二章 新聞傳播活動與古代中國社會

第一節 傳播活動發端於人類社會的產生

第二節 古代報紙的誕生和形態

第三節 古代報紙的內容和形式

第四節 古代官報的管理與發行體制

第五節 坎坷的歷代民間報紙

第六節 中國古代的新聞控制

第七節 古代社會條件下的新聞傳播事業

第三章 中國近代新聞業: 西學東漸的產物

第一節 近代傳媒誕生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西方人在中國辦報的開始

第三節 鴉片戰爭後的在華外報

第四節 近代外報的社會功能

第四章 近代化圖景中的國人報刊

第一節 國人報刊與近代化同步發端

第二節 報業與近代政制改良: 維新報刊主導的國人辦報熱潮

第三節 報業與近代政體革命: 革命報刊主導的國人辦報高潮

第四節 近代化的重要標誌: 新聞法制建設

第五章 五四時期報刊與文化現代化

第一節 《新青年》與文化啟蒙

第二節 五四報刊與文學革命

第三節 五四報刊與民主科學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等主流思潮的傳播

第五節 五四時期新聞業務的改革

第六節 新聞專業化的形成

第六章 商業報刊及其資本主義企業化運營

第一節 資本主義商業報刊及其方針

第二節 商業報紙及其業務發展

第三節 商業報紙的經營模式

第四節 商業報刊與自由主義新聞思想

第七章 新聞傳媒與中國現代政黨政治

第一節 主導性政治力量: 國民黨的官方新聞體系

第二節 國民黨的“三民主義新聞思想”與新聞控制

第三節 獨立政治力量的崛起: 共產黨的新聞事業

第四節 馬列主義主導下的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

第五節 日占時期淪陷區的敵偽報紙: 反動的準黨報

第八章 泛政治化的新聞傳播: 1949—1976

第一節 新體系: 新中國的新聞事業

第二節 經濟恢復時期: 傳媒顯示社會發展功能

第三節 1956年的新聞改革: 新聞專業主義無果而終

第四節 “反右”運動: 傳媒成為階級鬥爭的工具

第五節 “大躍進”: 媒體對新聞原則的反叛

第六節 十年“文革”: 傳媒工具論登峰造極

第九章 改革開放的新聞傳播

第一節 撥亂反正中,傳媒重塑形象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新聞傳播全面變革

第三節 新中國新聞教育和研究的發展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新聞觀點

第十章 生產力大釋放的傳播媒介

第一節 新聞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節 傳媒體制的困境與變革

第三節 新生態下的新舊媒體

第四節 傳媒產業化: 體制性變革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