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聞傳播史》

《全球新聞傳播史》

《 全球新聞傳播史 》 是2005年8月1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新聞與傳播系列教材,作者是李彬。李彬的這部《全球新聞傳播史》,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力圖以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里揭示的一系列“全球化”命題為指導,同時吸取20世紀以來“新史學”的理論,針對全球新聞傳播的歷史演化、社會動因、專業背景、內在邏輯及發展趨勢等,展開全面系統而不失深入細緻的分析,點面結合、史論結合、歷史與邏輯結合,以期勾畫一幅有機的而非機械的、整體的而非割裂的、聯繫的而非分離的全球新聞傳播史,從而既為新聞傳播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學術支撐,又為我國新聞傳播界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和機遇提供科學的歷史參照。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 全球新聞傳播史 》

《全球新聞傳播史》《全球新聞傳播史》

(公元 1500-2000 年)(新聞與傳播系列教材)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8-1

ISBN: 7302113467

定價:¥ 49.8 元

本書採用史論結合、夾敘夾議的筆法,總述公元 1500 年以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聞傳播大歷史; 既專注新聞,亦兼及歷史、哲學、科技、文化和社會生活等領域。本書既可做專業教材,也可當普通讀物。

前言

《全球新聞傳播史》經過多年的經營,終於殺青問世了。這是新聞傳播史研究的一項新的成果,可欣可慰。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全球化”越來越成為諸多學科關注的歷史情景與學術話題,新聞傳播學也不例外。

《全球新聞傳播史》《全球新聞傳播史》

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國內外新聞傳播學界有關全球化與全球傳播的探究及其成果,不僅構成新聞傳播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而且也在研究視角或範式上產生廣泛影響。

不過,由於時間倉促,積累有限,加之涉及廣泛,論題繁雜,新聞傳播學界對全球化與全球傳播的研究雖然時有精彩篇章,但是總體看來多為就事論事,既缺乏理論上的深入思考,又缺少學術上的細緻考察。換言之,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還非常欠缺,特別是對全球新聞傳播的歷史分析幾乎付之闕如。

當然,過去與現在都不乏冠以“外國新聞史”、“世界新聞史”乃至“全球新聞史”的教材,其中有些內容屬於全球新聞傳播史的研究,也為這方面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比如,大陸的張隆棟教授、梁洪浩教授、張允若教授、李良榮教授、陳力丹教授、張昆教授、程曼麗教授、明安香教授和我國台灣的李瞻教授等,都有堪稱典範的著述。

不過,既有的許多教科書往往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史學理論以及新聞史觀的不足,而且經常不自覺地體現著薩義德所說的“東方學”意識。二是內容體系、篇章架構、材料使用等方面往往形同“一盤散沙”,既缺乏內在的思想邏輯,又忽略外在的歷史關聯,往往形同國別新聞史或地區新聞史的集成或集納。

另外,國外的一些相關研究及其動態,也存在類似問題,雖然總體的學術水準有時略高一籌。如新近出版的美國普渡大學教授葉海亞· R 伽摩利珀的《全球傳播》(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美國學者羅伯特·福特納的《國際傳播: 全球都市的歷史,衝突及控制》(華夏出版社, 2000 )、法國批判學者阿芒·馬特拉的《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 思想與戰略的歷史》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1 )、英籍印裔學者達雅·屠蘇的《國際傳播: 延續與變革》(新華出版社, 2004 )、日本學者左藤卓己的《現代傳媒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等。不過,這些新作雖然各有千秋,參差不齊,但都體現著越來越顯明的“全球傳播”視野和視角,都將全球範圍的新聞傳播納入一種整體的、系統的、聯繫的研究架構。

李彬的這部《全球新聞傳播史》,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力圖以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里揭示的一系列“全球化”命題為指導,同時吸取 20 世紀以來“新史學”的理論,特別是 JamesHarvey Robinson 的“新史學”, Marc Bloch 、 Fernand Braudel 等的“年鑑學派”, Hayden White 的敘事理論, Immanuel Wallerstein 的“世界體系”等,針對全球新聞傳播的歷史演化、社會動因、專業背景、內在邏輯及發展趨勢等,展開全面系統而不失深入細緻的分析,點面結合、史論結合、歷史與邏輯結合,以期勾畫一幅有機的而非機械的、整體的而非割裂的、聯繫的而非分離的全球新聞傳播史,從而既為新聞傳播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學術支撐,又為我國新聞傳播界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和機遇提供科學的歷史參照。

另外,為了突破此類著述往往“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本書在敘事環節、行文特徵及表述風格上進行了改進,以期達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其實,前輩大家在這方面有著深厚而良好的傳統,我們應該發揚光大。比如,翦伯贊先生的《中國史綱》、張蔭麟先生的《中國通史》、陳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費孝通等先生翻譯的《世界史綱》等,都將學術性、思想性和通俗性(或可讀性)有機地融為一體,讀來不僅開眼界,長見識,受啟發,而且文采斐然,輕鬆有趣。

我和李彬相知相識近 20 年,有過在一起共同砥礪和切磋的經歷。他焚膏繼晷,兀兀窮年,淹博多識,好學深思,不僅有深厚的中外文史根底,堅實的新聞傳播學和相關學科的基礎,也有廣闊的學術視野。這部專著是他窮 20 年心血的又一部新作。我樂觀厥成,並樂於向關注全球新聞傳播史的學者和從事這方面學習的學子們推薦。

目錄

第一章導論: 追尋新聞傳播的“光榮與夢想”………………………………1

第二章現代傳播探源: 從洪荒時代到文藝復興………………………………37

第三章17世紀: 新聞事業的“創世紀”………………………………………59

第四章18世紀: 革命烽火與新聞傳播…………………………………………95

第五章19世紀(上): 從政黨報刊到商業報刊………………………………153

第六章19世紀(中): 通訊社的興起與發展…………………………………213

第七章19世紀(下): 大眾社會與大眾報刊…………………………………255

第八章20世紀(上): 電子媒介之廣播篇……………………………………305

第九章20世紀(中): 電子媒介之電視篇……………………………………357

第十章20世紀(下): 電子媒介之網路篇……………………………………415

第十一章結語: 全球化與大眾傳播……………………………………………467

後記 ………………………………………………………………………………517

書摘

第一章現代傳播探源:從洪荒時代到文藝復興

第一節歷史與新聞史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人類的傳播交流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如今已達到以電子計算機為標誌的高度發達階段,“千里眼”、“順風耳”之類的幻想,早已成為不足為奇的傳播景觀。站在21世紀回首人類的傳播歷程,恰似站在一條大河的人海口眺望它的源流,只見一條如絲的細帶從邈遠的天際飄然而下,千曲百折,奔流萬里,最終以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雄渾氣魄撲入汪洋大海的懷抱!

這是一種漸進兼突變的進程,這是一種習焉不察的變遷。其中蘊含著許多發人深思的哲理,其中流傳著無數可歌可泣的傳說。極而言之,不參透傳播衍變的奧秘,便難以把握人類歷史的脈搏;不縷清這張無形網路的經緯,就無法揭示它所維繫的社會。遺憾的是,對此深切參悟者不多,而透闢闡述者寥寥。雖然當今有關新聞史的論著泛濫幾乎成災,但滔滔皮相之論於世何補?尼採在其《不合時宜的考察》第二部(1874)中,區分了三種歷史學:即紀念碑的、尚古的與批判的歷史學。就新聞史研究而論,大抵囿於紀念碑的歷史學,鮮有進抵批判的境界。

在許多人看來,所謂新聞史就是關於新聞的歷史,這仿佛是個自明的概念。然而細加分析便會發現,這個看似清晰的術語,實際上還是一本糊塗賬!首先,新聞史指的究竟是新聞事件本身的發生髮展呢,還是指人們對這類事件的記述呢?其次,新聞史所關涉的到底是新聞媒介對某些有新聞價值事件的報導呢,還是媒介自身的演進呢?如果新聞史把新聞事件作為考察的重點,那么它同一般的社會史又有什麼區別呢?假如新聞史只關心媒介自身的生成發展,那么某時某地創刊某張報紙又有多大意義呢?那種婆婆媽媽式的新聞史,難道不是沉悶得令稍有思想者無不感到窒息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