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漢賦評註

全漢賦評註

全漢賦評註,即《全漢賦評註》(全三冊)。是20世紀漢賦研究的總結,又為21世紀的漢賦研究鋪上了一塊基石。作者:龔克昌等評註。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基本信息

介紹

全漢賦評註,即《全漢賦評註》(全三冊)。是20世紀漢賦研究的總結,又為21世紀的漢賦研究鋪上了一塊基石。作者:龔克昌等 評註。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ISBN:7806733086。印次:1。紙張:膠版紙出版日期:2003-12-1。字數:1016000。版次:1。該書,龔克昌教授等積十餘年之力撰成,該書凡1016千字,被學界評為“新世紀漢賦研究的奠基之作”。《全漢賦評註》得到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和山東省古籍整理規劃小組的資助。全書,分三冊印裝,花山文藝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詳細信息

《全漢賦評註》提要:龔克昌,通過三十多年的研究,作者越發感到漢賦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巨大價值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清人焦循在其《易余龠錄》卷十五里說:“夫一代有一代之所勝……余嘗欲自楚騷以下至明八股撰為一集,漢則專取其賦,魏、晉、六朝(按當系南北朝之誤——引者)至隋,則專錄其五言詩,唐則專錄其律詩,宋專錄其詞,元專錄其曲,明專錄其八股,一代還其一代之所勝。”。

《全漢賦評註》作者簡介:龔克昌,福建漳州人,1933年生,男,漢族。1962年山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洛陽大學特聘教授,全國賦學會會長,山東省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當代漢賦研究,龔克昌先生是治漢賦時間最長(始於1961年)、貢獻最大、影響最廣的學者之一,堪稱是漢賦研究的權威。。系建國後最早從事賦學研究,出版賦學專著、培養辭賦博士生的學者。1988年應美方邀請,赴哈佛等五所名校講學,其講稿已被美國傑出漢學家康達維教授譯成英文,在美國權威出版社出版。著有《漢賦研究》等專著十餘種,論文百餘篇。龔有兩個核心漢賦觀點:(1)對漢賦的產生持多源論,認為漢賦的出現是《詩經》、《楚辭》、倡優、先秦縱橫家等多種文化傳統共同作用的結果(《漢賦探源》)。(2)關於漢賦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龔先生主張:魯迅先生提出的“文學自覺的時代”至少可以再提前三百五十年,即提前到漢武帝時代的司馬相如身上(《論漢賦》)。此觀點在學術界引起了巨大的回應和爭論,在繼續著。

《全漢賦評註》學界評價:

康達維:“《全漢賦評註》更是國際賦學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其注釋之詳審,考證之精確,都將成為學界的典範,更是辭賦學者人人必讀之書。”。

王志民說:“在參加國際賦會上,感受到龔先生在國內外賦學界的崇高地位,感受到先生的巨大成就。”。

端志教授說∶“龔先生研究辭賦四十餘年。先生對於辭賦的貢獻是時代性的,里程碑性的。”。

鄭傑文教授說∶“龔先生是‘文革’後辭賦研究的一代宗師,是‘文革’後中國辭賦研究的領軍人物。”。

寇養厚教授說∶“重新公正評價漢賦,龔先生是大陸第一人。”。

焦世瑜教授說∶“看到龔先生的兩部大書,就是兩棵大樹,山東大學靠就是靠這樣的大樹。”。

焦世瑜教授說∶“沒有創作就沒有生命……我們的新時代需要用辭賦來歌頌她。”。

寇養厚教授說∶“台灣香港寫作古文的水平相當高。山大成立辭賦創作中心很有意義”。

王洲明教授說,“龔先生提出辭賦的研究與創作,極有意義,賦適宜歌頌新時代。”。

鄭訓佐教授說∶“辭賦研究與創作中心的成立,對山大文學基地的建設有重大意義。”。

馬瑞芳教授說∶“龔先生是中國辭賦研究第一人,到美國講學,講稿由美國著名教授翻譯成英文,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

韻文學會會長鍾振振教授說:“這兩部著作,代表著中國辭賦文獻整理及中國辭賦學研究的最高水平,是中國辭賦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誌性成果。”。

山師大王琳教授說∶“龔先生是大陸辭賦研究的奠基者,提出了很多有開創性的觀點,尤其是第一個提出漢賦是中國文學自覺時代的開始。”。

南京大學許結教授作七律以賀∶“一卷宏編起漢旌,文壇賦苑辟新程。曾經力挽天河破,幾度苦思泣血成。論學心堅唯物志,揚名意得美人情。虛詞濫說還須說,莫怨先生獨自鳴。”。

徐超教授∶“人文科學特點是需要積累,龔先生這類著作,應該給予‘冷板凳獎’。”。

王洲明教授∶“這兩部專著是龔先生集大成的研究成果,也代表了研究的思路、方法和風格。”

孔繁金教授∶“龔先生在濟南主辦首屆國際賦學會,辭賦研究已成為山大新的學術亮點。”。

王志民:“山大成立辭賦研究創作中心,正當其時,正當其地,甚得其人。”。

王延梯教授:“山大以文史見長。辭賦研究是山大特有的。”。

學者日不落:“《全漢賦評註》,是當代中國辭賦研究的經典巨著,價值甚於國學。”。

辭賦家潘承祥:“《全漢賦評註》是漢賦最權威的總結性文獻。”。

《全漢賦評註》目錄:

上部:劉玄、簧賦、桓譚、仙賦、崔篆、慰志賦、斑彪、覽海賦、游居賦、北征賦、馮衍、顯志賦並自論、楊節賦序、杜篤、論都賦並奏及序、首陽山賦、祓禊賦……

中部:梁辣、悼騷賦、傅毅、洛都賦、舞賦並序、琴賦、扇賦、反都賦、神雀賦、七激、劉廣世、七興、崔(馬因)、王充、袁安、班因、班昭、黃香、李尤、蘇順、葛龔……

下部:張衡、崔瑗、馬融、皇甫規、鄧耽、王逸、崔琦、朱穆……

《全漢賦評註》三個特點:

1.漢賦百科全書,成就空前開拓性。

唐李善的《文選注》,共注及漢賦15家,凡29篇(其中《天子遊獵賦》、《兩都賦》、《二京賦》各析為兩篇)

曲德來等編《歷代賦廣選新注集評》(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選注漢賦39家,凡73篇(包括建安賦2家,6篇)

《全漢賦評註》100餘萬字的巨著,該書共評註漢賦70餘家,195篇(不含建安賦)

未曾注及或小賦、殘賦、殘句全部納入注釋的範疇

蒐集最新資料,尹灣漢墓出土《神烏賦》收入詳加注評

僅存篇目的賦作,也略加介紹

是自古以來第一部也是目前惟一的一部將現存所有漢賦進行評註的著作

2.突破斷代難度,兼備資料考究性。

每篇賦分為作者小傳、正文、說明、注釋、辨析五個部分(有些賦作略去作者小傳與辨析兩部分)

“作者小傳”簡介作者的一生行事、思想傾向與主要著作,是我們理解賦作的前提

“說明”交代正文出處,賦篇的創作原委、思想內容、藝術特色以及文學史地位等,其中頗多中肯、精當的見解,有助於讀者正確、深刻地理解與評價作品;

“注釋”簡要明晰,周備通達,不作繁瑣考辨,但有時進行必要的徵引

“辨析”則對於圍繞該賦的有爭議的問題提出個人創見,有學術性與資料性

遍稽群籍,獨立思索下論斷

奇字僻字很多,殘斷錯訛嚴重,注釋、串通

查閱原始出處,認真謄錄,謹慎作注

劉向《雅琴賦》,嚴可均《全漢文》從《文選注》和《初學記》中鉤稽出7句賦文

錯誤多達5處(《全漢賦》亦然)細心核查,糾正錯誤

3.跨越思維鴻溝,獨具學術創造性。

(1)著名的漢代賦家賦作,吸收龔《漢賦研究》論述。

司馬相如的“作家小傳”,是司馬相如年譜

《天子遊獵賦》“辨析”集中兩個問題:

《文選》所載《子虛》《上林》二賦本為一篇,應題為《天子遊獵賦》

司馬相如的生年應在前172年左右。

發現孔臧生年早於相如一二十年,創作活動也比相如早得多

(2)小賦甚或是殘賦,考察獨特貢獻。

劉勝《文木賦》,指出:“用一篇文字來描寫一草一木,並非自劉勝始,屈原有《橘頌》,枚乘有《柳賦》,《七發》中還寫過梧桐,等等。但屈、枚的辭賦主要表現描寫對象的精神面貌和外部環境,象劉勝這樣對文木的紋理作如此生動、細緻、形象的刻劃,在此之前的文學中是難得一見的。出現在《文木賦》中的這種筆墨,與劉勝的生活環境有關,與賦體文學的特徵有關,與文學發展的進程也不無關係。其後,文學中精雕細刻的筆墨漸多,花草樹木也漸漸成為辭賦的描寫對象。”。

蔡邕《筆賦》“辨析”,龔說:“蔡邕是東漢後期著名的書法家,他創造了飛白書。……《筆賦》是繼崔瑗《草書勢》和趙壹《非草書》之後,現存最早的有關描繪書法藝術的專文,也是最早進入書法藝術的賦篇。” 。

(3)注釋、挖掘內涵、分析藝術---結合。

《天子遊獵賦》“楚使子虛使於齊”註:“子虛,虛構的人物。這是漢賦的一個特點,即虛構幾個人物進行對話,從對話中展開作者的創作意圖。子,古代對男子的美稱。虛,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