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代表會議

全國代表會議

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舉行過兩次全國代表會議,分別是1955年3月21日至31日,和1985年9月18日至23日。全國代表會議召開的目的是解決重大問題。《黨章》(2012年11月14日通過)第十二條規定:“黨的中央和地方各級委員會在必要時召集代表會議,討論和決定需要及時解決的重大問題。代表會議代表的名額和產生辦法,由召集代表會議的委員會決定。”

會議簡介

會議會議

在延安召開的黨的蘇區代表會議,為即將到來的全國抗日戰爭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準備。

1937年5月2日,為了進一步動員全體共產黨員和全國人民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早日實現對日抗戰,中共中央於延安召開了全國代表會議(當時稱為蘇區代表會議),出席會議的正式代表260人,列席代表74人。

3日至9日,為會議的第一階段。毛澤東作《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的報告。報告指出:由於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國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從地位,中國革命處於新的發展階級。

中國共產黨在這個發展階段中,在西安事變前的任務主要是爭取和平,而現在的主要任務是爭取民主。沒有民主自由,便不能鞏固已經取得的和平,不能增強國內的團結,便不能進行人民的抗日動員。爭取民主是新階段最本質的東西,是中心一環。中國必須立即實行兩方面的民主改革:第一方面,將政治制度上國民黨一黨派一階級的反動獨裁政體,改變為各黨派各階級合作的民主政體;第二方面,是人民的言論、集會、結社自由。

在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統一的民主共和國而鬥爭的總任務之下,紅軍和抗日根據地的任務是:

(1)適合抗日戰爭的情況,改組國民革命軍,並將軍事的政治的文化的教育提高一步,成為抗日戰爭中的模范兵團。

(2)根據地改為全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實行新條件下的民主制度,重新編制保全部隊,肅清漢奸和搗亂分子,造成抗日和民主的模範區。

(3)在此區域內實行必要的經濟建設。

報告強調指出,為了實現黨的任務,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在黨內既要繼續反對關門主義、冒險主義,又要警惕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新的形勢下的復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