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埠鎮

內埠鎮

內埠鎮位於汝陽縣北部,東於汝州市接壤,西和北於伊川縣毗鄰,是汝陽縣經濟重鎮,也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在民國以前,內埠一直是古絲綢之路上商賈雲集、店鋪林立的商貿重鎮。

內埠簡介

內埠鎮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北部,東鄰洛陽市汝陽工業區、汝州市,西接蔡店鄉,南與陶營鄉相連,北與伊川縣交界,總面積36平方公里。內埠交通便利,寧洛高速、二廣高速在此交匯,境內焦柳鐵路、省道洛界公路、汝安公路構成完善的交通運輸網;距洛陽機場47公里,距新鄭國際機場140公里。鎮政府駐地距縣城21公里,居洛陽市半小時經濟圈和鄭州市一小時經濟圈內;全鎮轄12個行政村、19個自然村、121個村民組,共5570戶、2.8萬人。

內埠是一個農業大鎮,這裡土地肥沃,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紅薯、花生、菸葉、蔬菜等農作物,素有“汝陽糧倉”之美譽;內埠是一個商貿重鎮,現代交通樞紐和古絲綢之路驛站的特殊地理位置及人文背景,加之產業集聚區產城一體的發展趨勢,使內埠由現在汝陽北部商貿中心逐步向輻射周邊更大區域的經濟、貿易、文化中心發展。

2011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6.2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10.1%,比2006年1.5億元增長313 %,年均增長7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34.4萬元,比2006年的690萬元增長107.8%,年均增長26.9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25元,比2006年 2828元增長60%,年均增長15%。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4000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10%。

歷史區劃

1948年內埠解放後,成立內埠區政府,轄內埠鄉、大安鄉、茹店鄉、南坡鄉、崗底鄉。1955年10月撤區建中心 鄉,1956年撤銷中心鄉。1962年5月,撤區成立內埠人民公社,下轄32個大隊。1975年9月劃出陶營、鐵爐營、小北西、大北西等13個大隊,建立陶營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為內埠鄉人民政府。1994年元月,劃出大安、茹店、曹劉莊、杜莊、高河、羅凹、馬營7個村建立大安鄉。2005年12月,大安鄉撤銷,併入內埠鄉。2010年,內埠鄉撤鄉建鎮,成立內埠鎮人民政府。轄內埠、上崗底、下崗底、柳溝、灣寨、黃灣、雙泉、馬坡、池子頭、東金莊、西金莊、南坡12個村委會。

自然條件

內埠鎮位於河南省西部,洛陽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12°8′—112°38′,北緯34°01′—34°21′。焦(作)枝(城)鐵路從北部穿境而過,與寧洛高速、二廣高速、省道汝安路、大蔡路交織成網,焦枝鐵路汝陽縣鐵路貨場年吞吐量80餘萬噸,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非常明顯。

內埠鎮地形西高東低,西部和北部丘陵起伏,東南部是平坦廣闊的“內埠灘”。黑石嶺從西南部西金莊、南坡一帶入境,向東延伸至大安與五縱山余脈相接,西部有柳溝河、杜莊河婉蜒西流,匯入伊河,屬黃河水系。省一級水庫陸渾水庫東一乾、東二乾灌溉渠覆蓋全境,灌溉便利。

內埠為大禹時期的古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和西北風,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資料

年平均氣溫 20.5℃

年平均降雨量 653mm

平均相對濕度 43%

年平均日照 259天

全年無霜期 228天

歷史文化

在歷史上內埠屬商埠重鎮,曾有大批商客的大漠駱駝隊及車馬運載商品貨物途經於此,並在此駐紮、飼餵駱駝並投宿就餐,其運載的商貨大部分為絲綢匹段,故在內埠村逐步形成了一個絲綢匹段市場,曾一度商客雲集,市場繁榮,貨物流通,商貿輝煌。2009年,河南省汝陽縣文物普查隊在內埠鎮內埠村發現與古絲綢之路有關的“絲綸市”石刻。

由於內埠是規模龐大的商業重鎮,聚集著東來西往、南去北返的客商,因此這裡文化底蘊深厚,過去內埠寺院、道觀、廟宇等各種文化信仰場所(其舊址至今皆有處可尋)之齊全,為方圓百里少有,這足以說明佛教、基督教、道教和儒教等傳統文化之繁榮。

現內埠有關帝廟、天爺廟、安陽宮等廟宇,多為清代所建。上崗底村有大槐樹一棵,枝肥葉茂,據脫落的枯枝年輪計算,有500年之久,還有八楞石碑、四石碾頂廟、一所三孔橋等。灣寨村現存的城隍廟大殿是清雍正年間重建的,本廟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即1573年),距今有近500年歷史。黃灣村村中有一棵古老的皂角樹,樹高十丈有餘,雖然主幹已空,但仍枝繁葉茂,遮天蔽日,至於樹齡已無法考證。

產業結構

內埠是一個工業重鎮,已經形成了以洛玻龍昊、洛陽國邦陶瓷、西金玄武岩等為主的建材工業,以天澤焦化為主的煤化工工業,以振峰麵粉為主的食品工業,以河南海鑫紡織、“南山松”壽衣加工為主的紡織和特種服飾加工業等四大工業體系

壽衣產業

壽衣,俗稱“送老衣裳”,是一種祭品,距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壽衣作為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 分,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是中國古文明的一個標誌。改革開放以後,壽衣產業在鎮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到2015年7月,內埠鎮有2500餘戶、8000餘人常年從事壽衣製作和銷售業務,每年製作和銷售壽衣高達200萬套,創造產值1.5億元,其生產能力之大,人財物投入之多,產品輻射市場之廣,堪稱“中國壽衣第一鄉”。壽衣加工布匹原料來源於焦作博愛或浙江、湖州等地,產品遍及寧夏以東、內蒙以南、長江以北等全國20多個地區。

工業現狀

內埠鎮黨委、政府始終圍繞“工業上規模、農業增效益、城鎮提品位、和諧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強力實施“東工西農”的發展戰略,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一批新興重點企業相繼落戶。總投資3.2億元的洛玻龍昊玻璃生產項目,於2005年3月開工建設,現已投入生產。洛陽國邦陶瓷、河南海鑫紡織、洛陽恆野農牧科技、天澤焦化、金堆城防輻玻璃、順和能源、俸達醫藥包裝公司等一批工業企業已經相繼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產。道路、供水、排水、供電等配套設施均已完備或基本完備,工業效應顯現,是汝陽極具發展潛力的鄉鎮,正成為汝陽縣北部集交通樞紐、新興產業集聚區和工商貿易重鎮為一體的中心城鎮,充分發揮作為汝陽縣對外開放的橋頭堡、招商引資的主戰場作用,成為汝陽的經濟核心增長極和副中心城鎮。

基礎設施

內埠鎮城鎮框架達495.34公頃,新建了人民路、文化南路、文化北路、中心街、興埠路等五條主街道,硬化率、亮化率均達100%;全鎮累計新修公路73公里,其中鄉村公路18公里,戶戶通55公里,12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村村通公路、通寬頻、通廣播電視、通電話,戶戶通電的目標。完成東金莊和池子頭社區服務中心和文化休閒廣場建設。投資800餘萬元,興建的鎮中宿舍樓、內埠國小綜合樓、雙泉國小、宏偉國小,其中前三項工程已於2012年秋開學交付使用。投資500餘萬元的教師周轉房項目和內埠鎮中心幼稚園已經立項。內埠有衛生院1所,標準化農村衛生室12個,警務室12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萬餘人。新建衛生院門診大樓和住院部,可同時滿足100位病人入院治療;中小型超市20個,農業銀行1所、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各1所,加油站4座,汽車站1個。居民自來水覆蓋率100%,現有220千伏和110千伏輸變電站各一座,35千伏輸變電站兩座,總容量46萬千伏安。

新建內埠鎮安泰家園社區位於內埠鎮陸渾東二乾渠北側,汝安路以西,總規劃面積為350畝,社區共35棟6層1680餘套住房。新型社區九川國際城占地880餘畝,社區設定國小、衛生所、便民超市、垃圾中轉站各一所,增設養老院一所,文化休閒廣場一座,大型購物中心一所及各項商業金融服務設施。

模範村莊

池子頭村位於內埠鎮政府西2.5公里,西與蔡店鄉毗鄰轄4個村民小組,206戶,835人,耕地1330畝,林地106畝,村莊占地196畝。大蔡路沿村北橫貫東西,交通便利。2011 年被上級批覆為省級示範村。池子頭村以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取得了新農村建設的喜人成績:一是大力開展通組達戶道路建設,投資50餘萬元完成村內道路6000米硬化;二是投資8000餘元,新購健身器材6件,建成民眾休閒廣場一處,投資12萬元完成占地300平方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三是全村共出動勞力350餘人次,投入車輛58台,清理街道垃圾100餘方,拆除違章建築5處、30平方米,治理標語、廣告18餘條,補栽綠化樹林150株,建沼氣池20餘座,同時投資3萬元興建的排污渠建設工程已基本竣工,架設派污管道600米;四是建立衛生長效保潔機制,村保潔領導小組一天一巡視、一周一評比,獎優罰劣,確保民眾擁有衛生整潔的生活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