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獄養老

入獄養老

入獄養老,湖南農村老人付達信為了養老,故意搶劫被捕,在如願度過一年半“牢”有所養(入獄養老)的美好時光後,養老問題,再次現實地擺在他面前,付達信無法通過正常渠道養老,卻在監獄裡尋覓到幸福的“牢”有所養,以至於要求法官判得重些,甚至不願意提前出獄。

概述

73歲的付達信老人在2008年曾為入獄養老故意搶劫被抓。73歲的付達信老人在2008年曾為入獄養老故意搶劫被抓。

入獄養老,有些農村老人,居於社會最底層,收入微薄,失去勞動能力,既沒有自主養老的基礎,又缺乏養老保障制度的足夠覆蓋,極易陷入老無所依的困境,生病後沒錢去醫院治療,連生活都無法保障,正是在走投無路之下,付達信選擇搶劫“入獄養老”。在監獄裡,他不僅一日三餐有保障,還吃上了肉,得到了最基本的醫療保障。

典型案例

付達信付達信

付達信是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靈官村的農民。在村里同齡人中算是個“秀才”。2008年9月,付達信在北京站廣場搶劫未遂,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宣判的時候,付達信懇求法官:“判得太輕了,你再好好審審。”他的想法只有一個,進了監獄,就不必再為吃飽飯而四處奔波。

在靈官鎮敬老院,付達信是個“見過世面”的老人。他去過北京,還在年三十兒的晚上吃過甜酒沖雞蛋。這樣的待遇其他老人想都不敢想。儘管村里人告訴他不要講搶劫入獄的事,付達信還是經常講給敬老院的老人聽。
河南商丘人李慶春,26歲時裝神弄鬼當“神漢”害死了人,入獄當年鑽進樹葉堆躲過檢查後越獄。在32年的逃亡中,他走遍中國。近日,在經過“調研”得知監獄有吃住、有醫療條件後,58歲的他回獄自首。而等待他的,是未服的14年多刑期,以及按慣例會再加幾個月的監獄生活。

“牢”有所養

和其他人不同,付達信進了看守所便喜上眉梢。見到饅頭,付達信更是歡喜得不得了。“饅頭,我最喜歡吃了。”付達信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做過胃部手術,付達信的胃腸一直不好。饅頭可以綜合他過多的胃酸,讓他舒坦許多。看守所里的犯人很少見到這么能吃的老頭。他什麼都吃,並且絕不浪費。別人吃不完的飯菜,付達信也會一一代勞。三個月,付達信胖了10斤。
在看守所呆了三個半月,付達信被轉到天河監獄。這裡是送服刑人員回地方監獄的中轉站。付達信發現這裡的生活更好了。不僅天天有饅頭吃,老年人每天早晨還有一個雞蛋。在監獄裡,付達信兩年來,第一次吃到了肉。他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生怕把肉片很快吃完。付達信把肉放在嘴裡反覆咀嚼,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被同囚的獄友笑話了好半天。三個半月後,付達信被轉回到湖南省長沙監獄服刑。監獄發給他夏服、春秋服、冬裝各兩件,鞋子兩雙。被子發了兩床,一床鋪,一床蓋。不僅有被套床單,夏天還有蓆子發。熱水瓶、桶子、杯子一應俱全。付達信覺得長沙監獄吃得更好了。一日三餐按時吃飯,不僅饅頭管夠,午飯的時候還會有西紅柿炒雞蛋、海帶燉排骨玉米燉排骨。開水是統一供應,不限量。年三十兒晚上過了12點,監獄還會給犯人送來甜酒沖雞蛋。
在監獄裡,付達信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他總希望時間過得慢些,再慢些。但是,好景不長,付達信被減刑了。提起減刑,付達信滿臉的不高興。“上過報紙、上過照片的犯人都會被減刑半年。”付達信不接受減刑,減刑要寫悔過書,付達信不肯寫。“我敢作敢當,沒有什麼好後悔的。”最終,其他犯人為付達信代寫了悔過書,付達信提前半年出獄。

敬老院生活

老人為自己備好的棺材。老人為自己備好的棺材。
2010年3月7日,村里為付達信的侄兒出了500元路費,將付達信從長沙監獄接了出來。沒有耽擱,付達信被送到了靈官鎮敬老院。這是2009年新落成的敬老院。磚混結構四合院式,有兩棟共32間住房,工作人員三名。過了兩天,靈官鎮民政辦的彭主任便來看望了付達信。因為“入獄養老”的事情,當地的民政部門頗為緊張。

付達信對敬老院還是非常不滿意。在他看來,這座養老院只是一座空殼,根本比不上監獄。出獄三天后,付達信就發現了敬老院的問題:二樓的平台高於房間,下雨便往房間裡灌。房間的牆上裂了一條條口子,食堂後面的水泥平台已經全部塌陷。

敬老院的棋牌室里放了一口棺材,是院裡的其他老人備下的。棋牌桌上布滿了灰塵,蜘蛛正在一台嚴重損壞的電視機上專心地織網。付達信說,院裡本來兩台電視機,壞了一台,大家就只能湊在一起看電視。他保持著監獄裡的習慣,堅持看新聞聯播。

存在問題

大多數養老院,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農村的養老院,也只處於有其名沒有其實還不如監獄的尷尬局面。一套出租房裡擠了幾十張簡陋的單人床,老人們睡在這裡,吃的是刷鍋水泡的饅頭,時不時地還會被捆綁虐待,這是發生在長春部分福利院裡的事情。
社會福利機構不善待老人的現象不僅僅發生在長春。湖北鄂州市鄂城區燕磯福利院曾將一位老人送入停屍房,老人被接回家後,家屬發現其腰部至腿部多處潰爛,有的地方深可見骨;在青島一家福利院,九旬老太摔傷後,福利院竟半月之久沒將老人送去醫院,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老人不但無法感受天倫之樂,連基本的生活都沒有保障,許多地方還發生老人自殺事件。

分析原因

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

雖然付達信老人“牢”有所養事件中所體現出的養老院不如監獄的問題,是農村存在的問題,但日前媒體披露的北京“公辦養老院床位缺口巨大就近養老或需排隊十多年”訊息,無疑證明經濟發達地區極少數條件好的養老院已經成了有錢的富貴階層獨享的養老領地,凸顯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同樣面臨日趨嚴重的社會養老難題。
養老設施、人力供應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中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但養老護理人員不論是規模還是專業水平都不能適應這種嚴峻的現實,目前最少需要1000萬名養老護理人員。社科院有關專家指出,目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達1.69億,養老床位250萬張,僅占老年人口的1.5%,也就是說中國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擁有養老床位,而已開發國家是70人。

近年來政府對養老事業加大了財政支持力度,農村養老問題有了一定程度上改觀。但是由於政府財政資金多年的缺位,農村養老問題不僅面臨資金短缺的難題,更存在公共資源分配不公的頑疾。2010年中國社會養老保障的覆蓋率,城鎮達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農村34.6%,月均養老金74元。且不說覆蓋率過於偏低,僅就每天不足3元的養老金來說,這無異於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那些生活艱難的農村老人的養老難題。

解決途徑

入獄養老入獄養老
在傳統的孝順文化還沒有凋落的時候,中國的父母都有“養兒防老”的意識,在中國計畫生育政策還沒有出來之前,那時社會鮮有獨生子女,兒孫滿堂,幾世同堂的和諧畫面不斷出現,這就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了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
對農村承包土地的社保功能有待於提高,除了像付達信老人那樣無力耕種之外,過低的農業產出,也使承包土地失去了通過轉包獲得養老收入的可能。尤其是隨著農村土地流轉,越是需要社保扶助的農民,往往會率先失去承包土地,其保障功能自然隨之不復存在。

中國社會保障全部支出中,只有11%的比重用於占全國人口70%的農民就中國農村現狀而言,藉助遍布鄉、村的黨政組織系統,社保網路的組織建設應該不是難題,增加政府財政投入則成為最關鍵的因素,政府對於農村社保的投入嚴重不足,在城鎮居民中已經逐步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也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實際上“入獄養老”這樣的極端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社會保障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對此,相關部門應有所反思和行動。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生活在和諧的社會氛圍之中,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