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恐懼症

兒童恐懼症

兒童恐怖症是對外在環境和刺激產生的一種持續的,不現實的,強烈的焦慮反應.對此應鑑別與正常發育年齡相關的害怕和由家庭緊張或外在衝突引起的害怕或恐怖。

概述

兒童恐懼症兒童恐懼症
兒童恐懼症是指兒童不同發育階段的特定的異常恐懼情緒。表現為對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觀事物和情境產生過分的恐懼情緒,出現迴避、退縮行為。患兒遇到的事物與情境並無危險或有一定的危險,但其表現的恐懼大大超過了客觀存在的危險程度,並由此產生迴避退縮行為,而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學習生活和社交等,這種恐懼,具有顯著的發育階段特定性。該障礙的患病率目前尚無確切報導。

疾病病因

社會學習理論這種良性的和不確定的刺激所引起的不合理反應是學習得來的。精神分析學說這是由潛意識內衝突產生焦慮,而又移置和外表化於所害怕的物體和境遇所致。發展學說提示對恐懼、焦慮應在發展的過程中理解,它們可能在一段時期內合理,而在另一段時期內不合理。相互影響學說恐怖是發生和保持在特定的家庭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之中的。另有學者認為恐怖症與患兒存在的素質因素有關,如個性內向、膽怯、依賴性強,遇事易產生焦慮等。經歷或目睹意外事件(如車禍、地震等自然災害)也是恐怖症的誘因之一。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個方面:(1)患兒對某些物體或特殊環境產生異常強烈持久的恐懼明知恐怖對象對自身無危險但無法自制恐懼與焦慮情緒內心極其痛苦根據恐怖對象臨床上分為動物恐怖疾病恐怖社交恐怖特殊環境恐怖(如高處學校黑暗廣場等)。(2)患兒有迴避行為往往有逃離恐怖現場的行為。(3)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如心慌呼吸急促出汗血壓升高等。

類型

常態恐怖

恐怖感是個體面臨某種危險刺激或意識到危險將要發生時產生的一種強烈的緊張不安的情緒反映。它往往伴隨有一些生理上的不適表現:例如心跳加速、呼吸短促或停頓、血壓升高、臉色蒼白、嘴唇顫抖、四肢無力、出冷汗、產生逃避行為等。正常的恐怖往往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動物也會有恐怖。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兒童出現恐怖感不奇怪。相反,如果兒童對任何事物都無恐怖感,這倒是真正的嚴重問題,因為在出現了真正的、可能傷及生命的危險時,沒有恐怖感的兒童將不知道如何逃離危險。

特質恐怖

如果在沒有明顯的恐怖性刺激出現的情況下卻出現了嚴重而持久的恐怖,或在正常兒童不再對某事物產生恐怖的年齡卻仍然表現出對該事物的嚴重恐怖,這樣的恐怖就不再是正常的恐怖了,而是一種病態的、適應不良的恐怖病。例如,一個12歲兒童,十分懼怕貓,不僅看見貓時恐怖不安,就是聽見貓的叫聲、甚至在有人提到貓或在書上看見貓的形象時,都感到異常不安。這種狀況,就屬於不正常的恐怖,這種不正常的恐怖在嚴重時甚至發展成為恐怖症。

診斷

患兒對某物(人)或處境感到害怕,並出現異常強烈的焦慮反應或迴避行為,並嚴重干擾其生活、學習或人際交往,患兒為此苦惱,並排除了其他精神障礙,可予以診斷。

特殊恐怖症的DSM-Ⅳ診斷標準

兒童恐懼症兒童恐懼症
(1)由於存在或預期某種特殊物體或情景而出現的過度或不合理的顯著而持續的害怕;(2)一接觸所恐懼的刺激,幾乎毫無例外地立即發生焦慮反應,採取一種僅限於此情景或由此情景所誘發的驚恐發作形式。這種焦慮表現為哭鬧、發脾氣、驚呆或緊緊拖住他人;(3)患兒一般都設法避免這種情景,否則便以極度的焦慮或痛苦、煩惱忍耐著;(4)這種對所恐怖的情景的避免、焦慮或痛苦煩惱,會顯著地干擾個人的正常生活、學習或社交活動或關係,或者對這種恐怖感到顯著的痛苦煩惱;(5)應有至少6個月病期;(6)這種伴於特殊物體或情景的焦慮、驚恐發作或恐怖性避免,都不可能歸於其他精神障礙,如強迫症(如對污染有強迫思維的患兒在接觸髒物時的害怕)、社交恐怖症(因害怕、窘迫、難堪而避免社交場合)等。

社交恐怖症的DSM-Ⅳ診斷標準

(1)在與熟悉的人們作與年齡相稱的社交關係時發生問題,或在同伴中出現焦慮;(2)處於所害怕的社交場合,幾乎必然不可避免地產生焦慮,因而可能採取限止這個場合或為此場合所誘發的形式。這種焦慮可能表現為哭鬧、發脾氣、驚呆,或從有不熟悉人們的場合退縮出來等;(3)患兒一般都設法避免這種場合,否則便以極度的焦慮或痛苦煩惱而忍耐著;(4)這種對所恐怖情景的設法避免、焦慮或痛苦煩惱,顯著地干擾個人的正常生活、學習或社交活動或關係,或者對這種恐怖感到顯著的痛苦煩惱;(5)應有至少6個月病期;(6)這種害怕或逃避都不是某種物質(如濫用藥物、治療藥品)或由於一般軀體情況所致之直接生理反應,也不可能歸於其他精神障礙(如分離性焦慮障礙、某種廣泛性發育障礙或分裂樣人格障礙)。(7)如存在某種一般軀體情況或其他精神障礙,那么“在與熟悉的人們作與年齡相稱的社交關係時發生問題,或在同伴中出現焦慮”也與之無關。

治療

需綜合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包括系統脫敏法、實踐脫敏法、衝擊療法、暴露療法、正性強化法、示範法等)結合支持療法、認知治療、鬆弛治療及音樂與遊戲療法,一般可取得較好療效。對症狀嚴重的患兒可予小劑量抗焦慮藥物或抗抑鬱藥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