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腔醫學

兒童口腔醫學

兒童口腔醫學是研究自胎兒至青少年時期,人的牙頜面系統生長發育規律、健康保健和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的醫學學科。是一門學科,也是一本課本的名稱。這裡主要介紹了發展、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相關的資料。

基本信息

簡介

兒童口腔醫學是研究自胎兒至青少年時期,人的牙頜面系統生長發育規律、健康保健和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的醫學學科。是一門學科,也是一本課本的名稱。

發展

兒童口腔醫學教學具有悠久的教學歷史,自1950年就開展了本科生的兒童口腔醫學教育,2004年成立獨立的兒童口腔醫學教研室,出版了《兒童口腔醫學》雙語教材。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兒科是全國各院校第一個兒童口腔醫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葛立宏教授擁有博士生導師資格,培養了多名兒童口腔醫學專業博士。2006年被評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精品課程。1982年起,兒童口腔科被衛生部確定為全國兒童口腔醫學師資培訓單位,接受全國各省市兒童口腔醫師的培訓。兒童口腔醫學教研室不僅培養合格的畢業生還為全國各省市口腔專科醫院培養和輸送了大量骨幹力量,成為培養專門的兒童口腔醫學人才的重要基地。2010年,本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項目。

教學內容

本科主要從事嬰幼兒齲病(ECC)、牙齒發育異常的臨床及實驗研究以及乳牙、年輕恆牙牙髓細胞的研究等。在臨床上對兒童咬合誘導、牙齒外傷、微創與無痛治療、兒童青少年牙齒美容修復、兒童牙髓根尖周病等臨床課題的學習與研究;乳牙牙髓幹細胞、破骨細胞在牙根吸收中的作用和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牙髓幹細胞的學習和研究等等。

教學要求

兒童口腔醫學是研究自胎兒至青少年這一時期,小兒牙頜系統的生長發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醫學科學。它服務的對象是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
兒童時期頜面部、口腔及牙齒處在生長發育階段,不論在解剖上、生理上都具有其特點,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及診斷治療也有特點。學生必須了解並掌握這些特點,才能對兒童牙頜系統的疾病作出正確診斷和治療設計。同時,還應掌握兒童口腔疾病的治療、預防所必須的操作技能。此外,還應了解兒童心裡行為的發育,掌握接待兒童的方法。

資料—

兒童口腔學

版權資訊

作  者:石四箴 主編
兒童口腔醫學兒童口腔醫學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
字  數:294000
頁  數:185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ISBN:9787117093729
包  裝: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醫學>>臨床醫學>>口腔學
定 價:¥24.00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含兒童的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外傷、牙周組織疾病及常見黏膜病等臨床常見疾病的診斷及處理原則;對兒童時期牙(牙合)系統之生長發育特徵作有描述;就兒童臨床所見之牙齒髮育異常述有成因分析及表現特點;對咬合誘導之概念、影響(牙合)發育的因素、咬合誘導及早期矯治的處理原則作了介紹。兒童口腔醫學目前在我國口腔醫學中尚屬一新興學科,在理解、掌握、開展、運用等方面各地區間尚存有較明顯的差距,此學科臨床工作在各地的覆蓋面尚有待加強拓寬。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海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的開展,兒童口腔醫學之臨床診治及科學研究尤其在一些城市和地區已有較快的進展和提高。為此,編者在編寫時,注重體現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結合國情,強調實用性。編寫中充入的新知識、新技術、新進展在體現科學性、先進性及啟發性方面有所增強。在各高等醫藥院校對本專業的教學要求、安排、深度等實施尚不一致的現階段,本教材可作五、七年制共用教材,供酌情選用。
編輯本段

作者簡介

石四箴(1940.04~),第八台盟上海市委員會主任委員(任期1999.08~2002.05)。女,漢族,台灣台南人,博士,中共黨員,台盟盟員。同濟大學兒童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1956年畢業於江蘇師範學院附屬女子學校,1956至1961年,在上海第二醫學院口腔醫學系學習,畢業後留校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科主任,1986年起任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兼兒童口腔醫學教研室主任,1994年3月轉入上海鐵道醫學院口腔醫學系(現同濟大學口腔醫學院)任主任,1995年任上海鐵道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附屬口腔醫院院長。1989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次年轉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研究生導師。2000年4月起任同濟大學兒童口腔醫學院院長兼兒童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2002年7月起任同濟大學口腔醫學院名譽院長並繼續擔任兒童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1996年10月加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197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第六、七屆台盟中央委員、常委,第八屆台盟上海市委委員、副主委、主委。全國政協第九屆委員、第十屆常委,上海市政協第八屆委員,第九(2001年2月起)、十屆委員、常委、副主席,上海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常委。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第四、五屆副會長。中華口腔醫學會兒童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亞洲小兒齒科學會會長。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生長發育
第三章 牙的解剖形態與組織結構特點
第四章 牙齒髮育異常
第五章 齲病
第六章 牙髓病與根尖周病
第七章 兒童牙外傷
第八章 牙周組織疾病及常見黏膜病
第九章 咬合誘導
第十章 乳牙和年輕恆牙的拔除

書摘

第一章 概論
一、兒童口腔醫學的概念
當今在口腔醫學範疇中,不少國家已把以兒童為對象之教學、研究、診斷和防治等有關內容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命名為Pedodontics、DentistryforChildren和PediatricDentistry等。在日本稱之為“小兒齒科學”,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稱為“兒童牙醫學”。長期以來我國從事此專業的知名專家學者亦認為稱“兒童牙醫學”為妥,但鑒於我國大陸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習慣用“口腔醫學”一詞,故2003年第二版本專業教材名稱啟用“兒童口腔醫學”。“兒童口腔醫學”與全球常用的“兒童牙醫學”實為此醫學專業的通用名稱。臨床專業分科時,我們和海外類同,多稱為“兒童牙科”,也有稱“兒童口腔科”。
兒童口腔醫學作為口腔醫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是以處於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兒童為對象,研究其口腔範圍內之牙、牙列、(牙合)、頜及軟組織等的形態和功能,診斷、治療和預防其口腔疾病及畸形,使之形成有健全功能的咀嚼器官。此學科的臨床診療工作則體現於兒童口腔科,國內多有“兒童牙科”之稱。兒童口腔醫學的目的也就確定了兒童口腔科的服務對象,由於主觀、客觀等原因,服務對象年齡之劃分在各國及各診療單位並非絕對一致,一般至15歲左右。由於牙齒的形成並非僅從出生後開始,所以一些學者確定胎兒期及出生後之無牙期亦為此專業的研究和服務對象。第二恆磨牙的萌出及其牙根之完全形成,使機體的恆牙列基本形成,且體現了牙列生長發育的基本完成,因此這時期仍屬此專科的對象。在兒童口腔科的臨床中,有不少方面運用口腔內科、口腔修復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預防科等技術和方法,結合兒童的解剖、生理、心理等特點,研究、開展、創新適合本專業的診治方案與方法。
兒童時期,機體隨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而發生變化,由小變大,由單純變複雜,在牙、牙列、咬合、頜等部分也都有明顯的變化。牙科治療的目的也不僅是恢復因病受損的牙體、牙列等形態和功能,還應考慮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變化。例如在臨床治療中,3歲和8歲的患兒,年齡差距為5年。但是前者才形成乳牙列,而後者已處於混合牙列期,口腔內情況較為複雜,既有年輕恆牙的萌出,又有近脫落期的乳牙。在牙科治療中,對上述兩名患兒所考慮的方法和內容均有所不同。而在33歲和38歲兩名患者問,其問年齡差亦為5年。

資料二

兒童口腔醫學(北京大學醫學教材)

版權資訊

兒童口腔醫學(北京大學醫學教材)兒童口腔醫學(北京大學醫學教材)
作者:鄧輝
出版社: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年01月版次:2005年1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05年01月開本:16開
ISBN:7810715313包裝:平裝
分類:醫學>兒科學>綜合醫學>口腔科學>兒童口腔疾病

內容簡介

兒童口腔醫學是近20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年輕的獨立學科。既往的教材隸屬於口腔內科學口腔預防醫學。近20年來兒童口腔學在教學、科研、臨床等方面,漸漸自成體系,充實編寫兒童口腔醫學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本書是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及八年制口腔醫學生編寫的長學制教材,為提高學生閱讀原版的兒童口腔醫學教科書,及相關的口腔醫學及醫學文獻的能力,我們在本教科書內,強化學生對英文專業名詞的記憶,在專業辭彙後都注有英文辭彙,書中的圖和表也大都採用英文注釋。第十六章人類牙髓幹細胞及附錄中的“兒童口腔醫學試題”均為海外學者供稿,這兩部分全是用英文撰寫的。我們的目的是既便於學生閱讀專業知識,又利用學生記憶英文辭彙,從而提高學生專業英文水平,利於國際間的交往。

本書目錄
第一章概述第一節兒童口腔醫學概念及範圍第二節兒童口腔醫學的歷史、現狀及未來第二章乳牙的發育、解剖形態及組織結構特點第一節乳牙的發育第二節乳牙的解剖形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