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職

免職

免職是指依法享有任免權的機關按照法律或制度規定,免去某人所擔任職務的行為。

基本信息

釋義

基本解釋

詞目:免職拼音:mǐanzhí[dismiss;dispensewithsb.'sservice;release(remove)sb.ofservice;relievesb.ofhispost]解僱或解除職務刊印了違背富人利益的意見的編輯和記者們被免職

詳細解釋

撤銷職務。
《南史·劉孝綽傳》:“孝綽免職後,武帝數使僕射徐勉宣旨慰撫之。”唐白居易《前長安縣令許季同除刑部郎中前萬年縣令杜羔除戶部郎中制》:“遠恥以退,道不失正,各從免職,亦既逾時。”沈從文《王謝子弟》:“二爺一免職下野,帶了那價值兩萬元的愛情過南京去時,七爺就依然迴轉杭州。”

定義

免職指依法享有任免權的機關按照法律或制度規定,免去某人所擔任職務的行為。

相關規定

公務員法第三十八條 公務員職務實行選任制和委任制。
領導成員職務按照國家規定實行任期制。
第三十九條 選任制公務員在選舉結果生效時即任當選職務;任期屆滿不再連任,或者任期內辭職、被罷免、被撤職的,其所任職務即終止。
第四十條 委任制公務員遇有試用期滿考核合格、職務發生變化、不再擔任公務員職務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職務的,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的程式任免其職務

完善意義

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義:(1)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是加強國家政權的重要保證。公務員是國家意志和國家行政職能的具體執行者,擁有國家所賦予的一定的權力,擔負著管理國家行政事務的重任,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定後,也要靠他們貫徹執行。因此,只有建立並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讓優秀人才擔任行政領導職務,才能鞏固政權,確保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2)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是最佳化行政機構,實現行政管理職能的重要保證。現代社會的發展,必然要求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而行政工作效率的提高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務員的素質及其搭配結構。‘因此,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不僅關係公務員個人的能力與才智慧型否正常發揮,而且也關係整個公務員隊伍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的素質,關係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能否正常進行,影響到行政管理職能的正常發揮。(3)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是規定公務員的權利,明確其職責任務的具體方式。國家公務員擔任的一定崗位的職務,與其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享有的權利具有一定的對應關係,亦即一定崗位上的職務,預示和代表著其所應承擔的責任,而依據國家法律、政策的規定,擔任某一職務,就享有該職務所賦予的一定權利。因此,國家行政機關通過對國家公務員職務的任免,明確規定了其是否承擔某種責任和享有與這一職務相適應的權利。(4)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是使公務員隊伍結構合理化的組織保證。新陳代謝是自然界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公務員隊伍也是如此。一批批公務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轉任、離任;一批批新的人員又不斷進入公務員隊伍。只有通過合理科學的職務任免,不斷調整各個崗位公務員的數量、文化結構、年齡結構,從而保證公務員隊伍結構的合理化、最最佳化。
免職免職

性質

免職是幹部管理與任免的一種方式,是工作人員的職務變遷和調整,不是處分

適用條件

免職則依據《公務員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根據試用期滿考核合格、職務發生變化、不再擔任公職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職務的,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的程式任免其職務。

程式

根據地方組織法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可以根據政府主席、法院院長、檢察長的提請,免去政府秘書長、廳長等組成人員的職務,免去法院、檢察院由人大常委會依法任命的人員的職務;人大常委會的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副主任,工作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由常委會主任提請常委會免職

法律後果

按照身體、年齡和德、能、勤、績等情況,有的不再安排工作,有的安排平級或者較低職務,有的晉升職務。但除晉升職務的以及一些特殊情況外,一般原職級待遇不變。

決定機關

免職一般由有關部門提出免職報告或者本人申請,由任免機關下達免職令或者通知。

相關規定

公務員法第三十八條 公務員職務實行選任制和委任制。
領導成員職務按照國家規定實行任期制。
第三十九條 選任制公務員在選舉結果生效時即任當選職務;任期屆滿不再連任,或者任期內辭職、被罷免、被撤職的,其所任職務即終止。
第四十條 委任制公務員遇有試用期滿考核合格、職務發生變化、不再擔任公務員職務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職務的,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的程式任免其職務。

完善意義

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義:(1)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是加強國家政權的重要保證。公務員是國家意志和國家行政職能的具體執行者,擁有國家所賦予的一定的權力,擔負著管理國家行政事務的重任,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定後,也要靠他們貫徹執行。因此,只有建立並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讓優秀人才擔任行政領導職務,才能鞏固政權,確保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2)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是最佳化行政機構,實現行政管理職能的重要保證。現代社會的發展,必然要求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而行政工作效率的提高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務員的素質及其搭配結構。‘因此,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不僅關係公務員個人的能力與才智慧型否正常發揮,而且也關係整個公務員隊伍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的素質,關係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能否正常進行,影響到行政管理職能的正常發揮。(3)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是規定公務員的權利,明確其職責任務的具體方式。國家公務員擔任的一定崗位的職務,與其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享有的權利具有一定的對應關係,亦即一定崗位上的職務,預示和代表著其所應承擔的責任,而依據國家法律、政策的規定,擔任某一職務,就享有該職務所賦予的一定權利。因此,國家行政機關通過對國家公務員職務的任免,明確規定了其是否承擔某種責任和享有與這一職務相適應的權利。(4)完善公務員免職制度,是使公務員隊伍結構合理化的組織保證。新陳代謝是自然界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公務員隊伍也是如此。一批批公務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轉任、離任;一批批新的人員又不斷進入公務員隊伍。只有通過合理科學的職務任免,不斷調整各個崗位公務員的數量、文化結構、年齡結構,從而保證公務員隊伍結構的合理化、最最佳化。

與撤職區別

免職和撤職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撤職是對於違犯的紀律的黨員的一種紀律處分;免職是屬於幹部任用的一種制度。不是紀律處分,實際工作中,黨員違犯黨的紀律受到了黨內警告或者黨內嚴重警告後,黨組織又根據情況免去其所擔任的黨內職務,這屬於正當的幹部任免,不能視為黨的紀律處分。 免職和撤職的區別在於:

一、性質不同

人大常委會既有撤職權,也有免職權,但撤職與免職的性質不同,撤職是一種懲罰性行為,表明被撤職人員有重大過錯,如違紀工作嚴重失誤,甚至是有違法行為等。撤職與撤銷黨內職務、撤銷行政職務的黨紀政紀處分有所不同;人大及其常委會集體行使權利,一旦撤銷某官員的職務,沒有複議、申訴、訴訟等救濟途徑,只能當一般公務員。因此,撤職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人事任免權的一種最嚴厲的監督手段。免職則一般不具有懲罰性,其適用於包括因調任其他工作、輪崗交流、任職期滿、退休等因素而引起的免除其所任職務的行為。但在某些情況下,免職也適用於有過錯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但相對於撤職而言,其過錯程式要輕一些,或者其行為的性質還有待進一步查清核實,只是現在已不適於繼續任職而先行免職

二、提出主體不同

按照監督法的規定,可以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撤職案的主體有三類:一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提出。應由本級人民政府正職首長、人民法院院長和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代表本機關簽署,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二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對於由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經有關部門調查核實,發現有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等情況而需要撤銷其職務的,可採取會議的方式決定問題。主任會議提出撤職案應由主任會議成員討論,以少數服從多數通過;三是常委會組成人員五分之一以上聯名提出。常委會組成人員在集體行使監督職權的過程中,發出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撤職情形的,可以聯名提出撤職案,聯名提出撤職案的法定人數是常委會組成人數的五分之一,而且常委會組成人員參加聯名提出撤職案,應當認真研究領銜人提出的撤職理由是否成立,相關材料是否充分,經慎重考慮後決定是否參予聯名。
“免職”與“撤職”不同。免職與任職是對等的,一般情況下,由常委會任命的“一府兩院”人員需要免職,由“一府兩院”“三長”提出免職案。如果屬於人代會選舉的人員辭職或需要免職的,由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免職案。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四條第九項明確規定了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在閉會期間有決定本級政府副職的個別任免。

 三、內容要件不同

根據監督法的規定,撤職案應當寫明撤職對象和理由,即提出撤職案必須有充分的理由。這種理由大體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以為有違紀違法行為的;二是認為有失職瀆職行為的。提出撤職案還應當提供有關材料,也就是提出撤職案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以支持撤職理由,主要是有關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的事實和依據等。而在免職案中一般只需簡單說明免職理由,如工作調動退休離休等。

四、處理程式不同

撤職案提出後,其處理程式有兩種:一是對於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由“一府兩院”和主任會議直接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審議;二是對於撤職案指控的事實是否成立,證據尚不清楚的,由主任會議決定暫不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而是向常委會提議組織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由此後的常委會議根據調查結果報告審議決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撤職案,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可以就撤職案的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理由是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正確,處理是否得當發表意見和看法。在表決前,被提出職的人員有權在常委會會議上申辯。就撤職案所提出的事實,證據和理由等提出反駁意見,為自己申辯和辯護,然後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將撤職案提請常委會會議採用無記名票的方式進行表決。相比之下,免職案的處理程式相對簡單,一般直接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後即予表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