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修斯

克勞修斯

克勞修斯:男,1822年1月2日生於普魯士的克斯林(今波蘭科沙林),1888年8月24日卒于波恩。柏林大學畢業,是德意志帝國物理學家,熱力學奠基人之一。

個人簡介

1840年入柏林大學,1847年獲哈雷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850年因發表論文《論熱的動力以及由此導出的關於熱本身的諸定律》而聞名。1855年任蘇黎世工業大學教授,1867年任德意志帝國維爾茨堡大學教授,1869年起任波恩大學教授。

科研成就

在1850年那篇論文中,克勞修斯肯定了J.P.焦耳由實驗確立的熱與功的相當性(熱功當量)而完全否定了熱質說;他分清了熱能與內能這兩概念的關係和區別並明確內能U屬物質的一種狀態函式而功A與熱量Q則否,因此就對理想氣體而言寫出了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表達式dQ=dU+pdV=dU+dA。他進而又斷定了S.卡諾的卡諾定理結論的正確性及其推理中的失誤,他認為這兩者間的矛盾只有立足於“熱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轉移”的基本觀點才能解決,這觀點就是首先由他提出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克氏表述。在1854年《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另一形式》的論文中,他又進一步證明了在可逆過程中dQ/T=0,從中得出了他定名為熵S的重要狀態參量。他用熵把熱力學第二定律歸結為熵定理(即孤立系統的熵永不減小)。當然,他推斷的“宇宙總能不變而熵趨於一最大值”的“熱寂論”是可疑甚至是全錯的,但仍不失用物理來探討宇宙問題的一個歷史性的嘗試。他還從熱力學理論推導出原由B.-P.-E.克拉珀龍由熱質說首先得到的現稱的克拉珀龍-克勞修斯方程。
克勞修斯在氣體分子運動論上的貢獻是提出了嚴整的均位力積法來處理氣體的狀態方程,尤其是引進氣體分子的自由程的概念來研究氣體分子間的碰撞、其所屬量(能量、動量和質量)的遷移及分子的幾何尺寸與數密度等。這些都為研究氣體的輸運過程開闢了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