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中星儀

光電中星儀,在中星儀上加一套記錄恆星通過子午圈時刻的光電裝置和一個導星鏡,就成為光電中星儀。

光電中星儀

它是蘇聯H.H.巴甫洛夫在1946年發明的,是世界上主要測時儀器之一。單星觀測均方誤差可達 ±0.012時秒。光電裝置由光電箱和放大器兩部分組成。光電箱安裝在望遠鏡水平軸的一端。在望遠鏡的焦平面附近裝著一塊鏡柵,與焦平面成45°傾角。鏡柵上交替排列著等寬度的透光和反光條紋。當星像通過透光條紋上時,星光透過鏡柵射到一隻光電倍增管的陰極上;當星像移到反光條紋上時,星光被反射到另外一隻光電倍增管的陰極上。前一隻光電倍增管的陽極和後一隻光電倍增管的最後一個倍增極並聯輸出。於是,恆星通過鏡柵,星光在兩隻光電倍增管上產生的光電流合成為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的正弦形光電流。微弱的光電流經過時延差約 100毫秒的直流放大器,被放大成矩形訊號,經平均時刻記時器記錄,最後列印出恆星中天的平均時刻。光電記錄裝置有直流、交流、光電跟蹤和光電計數等形式。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