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等高儀

光電等高儀

光電等高儀是用光電方法自動記錄恆星經過60°等高圈的時刻,從而歸算出經度和緯度的一種新型儀器。

光電等高儀

正文

用光電方法自動記錄恆星經過60°等高圈的時刻,從而歸算出經度(世界時)和緯度的一種新型儀器。它與稜鏡等高儀的主要區別是用光電自動記錄代替目視觀測,在光學、機械結構上也有所不同。光電等高儀的焦平面上有一個玻璃記錄柵,它上面有相互交替的透明線條和鍍銀線條。當星像經過這些線條時,照射到光電倍增管上的光強便不斷變化。將光電信號放大並作適當處理後,可以用計時儀記下星像經過各線條邊緣(記錄線)的時刻,同時自動算出直接星像和水銀星像重合,即恆星過等高圈的時刻。焦平面上有十對記錄線,圖示其中的一對Ⅰ和Ⅱ。直接星像 A經過Ⅰ和Ⅱ的記錄時刻為t1和t2,水銀像B經過Ⅱ和Ⅰ的記錄時刻為t3和t4。恆星過等高圈時刻T可用下式表示:

光電等高儀

中國於1972年研製成Ⅰ型光電等高儀,並投入常規觀測。1974年又研製成Ⅱ型光電等高儀(見彩圖)。Ⅱ型儀器採用 R-C望遠鏡,其口徑為20厘米,等值焦距2.4米。儀器的測角基準不再是傳統的60°等邊稜鏡,而是由兩塊鍍有鋁膜的熔石英組成的角鏡。左邊的角鏡反射水銀面星像,右邊的角鏡反射直接星像。Ⅱ型光電等高儀也是首次採用真空室的天體測量儀器。鏡筒在真空室內的主要優點是:①可以自動消除大氣折射和由於大氣色散引起的天頂距測量中的光譜型差(光線入射窗需水平放置);②消除了由於儀器內部氣溫不均勻而引起的反常折射。儀器的方位軸能夠在電動機驅動下自動跟蹤恆星的水平運動,使星光能沿垂直的狹縫進入記錄柵,這樣可以減少進入記錄柵的夜天光。儀器裝在觀測室里,觀測者在它的樓下通過潛望式尋星鏡找星,這樣可以避免人和電器熱源影響星光和儀器。Ⅱ型光電等高儀可觀測到7等星,單星觀測的天頂距均方誤差約為±0奬13,觀測天頂距的穩定性也較高。

參考書目
 光電等高儀研製組:Ⅱ型光電等高儀,《天文學報》,第16卷,第2期,1975。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