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倫鑄錢遺址

兆倫鑄錢遺址

位於陝西省戶縣與西安市交界處,遺址面積60萬平方米以上,遺址南部多瓦礫,其北有坩堝殘塊、銅渣、灰堆,遺址中北部有許多鑄錢殘范坑和廢棄錢範堆積,其中還出土有坩堝殘片、陶拍、定位銷、青銅工具等。兆倫鑄錢遺址是已發現的漢代最大的鑄錢遺址。

信息

..

兆倫鑄錢遺址V-並5

簡介

兆倫鑄錢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單位,漢代鑄造作坊古遺址,兆倫鑄錢遺址位於陝西省戶縣與西安市交界處,遺址面積60萬平方米以上,遺址南部多瓦礫,其北有坩堝殘塊、銅渣、灰堆,遺址中北部有許多鑄錢殘范坑和廢棄錢範堆積,其中還出土有坩堝殘片、陶拍、定位銷、青銅工具等。兆倫鑄錢遺址是已發現的漢代最大的鑄錢遺址。

漢代國家鑄幣中心

據省文物考古專家介紹,兆倫遺址是西漢時期最為重要的上林三官鑄錢場地,即自漢武帝鑄五銖錢始、直到王莽時期的國家造幣工廠。該遺址規模巨大,面積達90多萬平方米,跨戶縣、長安縣兩縣邊界,主體部分處於戶縣大王鎮兆倫村一帶。
兆倫鑄錢遺址古代屬秦漢上林苑範圍之內,是歷史上著名的鐘官鑄錢遺址,亦是漢代最為重要的上林三官鑄錢場所。上林三官鑄錢為何選擇此地,是由於距首都長安城較近,又位於皇家禁苑上林苑內,便於中央管理和控制;其次該地自然環境優越,適於鑄錢。再者,秦時其即為著名鑄造場地,漢代繼續沿用,成為主鑄錢幣的機構和場所。從上世紀末,此地不斷出土錢範等遺物,因此也被文物考古界關注。對於這一遺址的性質、價值等重要意義,文物界已有定論。現從地理上看,戶縣兆倫村向東南不遠即是長安苗駕莊,因此報導所說的苗駕莊發現錢範地點應是在兆倫鑄錢遺址範圍之內。

..

另據介紹,所發現的錢範應該是漢代五銖錢的錢範。范體上錢型未見文字,實為背范,也就是鑄造錢幣背面的那一半范體。古代鑄造錢幣用范為兩爿,一面刻制有錢幣正面型體,一面刻制有錢幣背面型體,鑄造時兩面范體相合為一、並以鉗夾固定,將銅液從灌口注入,沿流槽流入錢型空腔,冷卻後形成錢幣狀,再經加工最終完成。

漢長安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約3公里,為西漢都城遺址。高祖時始建長樂宮、未央宮,惠帝時添建城牆,武帝時興建北宮、桂宮、明光宮、建章宮,修上林苑,開鑿昆明池,規模始備。城牆周長約25公里,總面積約36平方公里。城牆用黃土夯築,每面各三座城門,每座城門有三個門道。城內有八條大街,互相交叉,形成許多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大街寬45米。未央宮在城的西南部,宮內前殿基址北部高達15米。長樂、未央二宮之間有武庫,南郊有辟雍和九廟。兆倫鑄錢遺址位於陝西省戶縣與長安縣交界處,遺址面積60萬平方米以上。遺址南部地表散布很多瓦礫,其北有坩鍋殘塊、銅渣和灰燼堆積。遺址中北部有很多鑄錢殘范坑和廢棄錢範堆積,其中還出有坩鍋殘片、陶拍、定位銷、青銅工具等。錢範種類有西漢五銖、新莽時期的一刀平五千、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貨泉、大布黃千次布九百幼布三百、貨布等,有些范上還有“鍾官前官始建國元年三月工常造”等字。史載漢武帝時期實行國家統一鑄造貨幣,位於漢都城長安附近的兆倫鑄錢遺址是已發現的漢代最大的鑄錢遺址,應該是當時的國家鑄幣工場。它的發現,對西漢、新莽時期的貨幣制度、鑄造技術以及中國古代貨幣史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兆倫鑄錢遺址歸入漢長安城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