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賦存狀態

元素賦存狀態,是一種化學學科的一種專有名詞。

元素賦存狀態
elements,modeofoccurrenceof
元素在其地球化學遷移歷史的某個階段所處的物理化學狀態及與共生元素的結合特徵。包括該元素所處的物態、形成化合物的種類和形式、價態、鍵態、配位位置等多方面的物理化學特徵。元素賦存狀態是化學反應的結果,與作用條件有關。已觀測到的元素在自然固結相中的賦存狀態,大多能反映其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因此,元素賦存狀態有地質成因意義。
元素的主要賦存狀態有:①獨立礦物。能夠用肉眼或儀器進行礦物學研究的顆粒(粒徑大於0.001毫米)。是元素的集中狀態。元素形成獨立礦物的能力與其豐度有關。常量元素在地殼中主要以獨立礦物形式存在。②類質同象狀態。元素以離子或原子置換形式進入其他元素的晶格,構成固溶體。是元素的分散狀態。③超顯微包體。元素呈極細小顆粒(粒徑小於0.001毫米)的獨立化合物或其原子和分子存在。又稱超顯微非結構混入物。主要特徵是不進入主要礦物晶格,但又不形成可以進行礦物學研究的顆粒化合物。④吸附狀態。元素以離子或化合物分子形式被膠體顆粒表面、礦物晶面、解理面所吸附,是一種非獨立化合物形式。⑤與有機質結合的形式。主要有金屬有機化合物、金屬有機絡合物或螯合物、以及有機膠體吸附態離子等。以上為元素在凝固相中的賦存狀態。當元素處於流體相遷移時,其活動形式有氣體狀態、溶解狀態、熔融狀態、各種膠體態、懸浮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