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駱道

儻駱道

儻駱道是古棧道名。儻駱道得名於其南口位於漢中洋縣儻水河口,北口位於周至縣西駱峪。儻駱道長約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連雲棧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險峻的一條古道。至今從西安飛往漢中的飛機航線,就是沿著儻駱道飛行的。

佛坪山里隱藏著一條有名的古道,叫儻駱道,是舊時入蜀的7條蜀道之一。儻駱道北從陝西周至駱峪進秦嶺,南由洋縣儻水河谷出,至漢中,是褒斜道、文川道子午道金牛道、故道、連雲棧道等蜀道中最近捷也是最險峻的一條道路。
儻駱道因為是北從周至駱峪進秦嶺,南從洋縣儻水河谷出到漢中,進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所以叫儻駱道,全長240公里,是當年所有棧道中長安往漢中方向最近、也最險峻的一條古道。

概述

儻駱道儻駱道
儻駱道是古棧道名。儻駱道得名於其南口位於漢中洋縣儻水河口,北口位於周至縣西駱峪。儻駱道長約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連雲棧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險峻的一條古道。至今從西安飛往漢中的飛機航線,就是沿著儻駱道飛行的。
儻駱道又黨駱道,駱谷道,始通於三國,是穿越秦嶺,連通關中與漢中最近捷的古道路.唐代德宗,僖宗避兵火,均經由此路至漢中,四川。
儻駱道北口在周至縣西駱峪(駱谷),向西南,以太白、洋縣,三次翻秦嶺及其支脈,出儻水谷(儻谷)至漢中盆地,古道全長約200公里。
儻駱道一線的棧道、棧橋、摩崖碑刻等遺存共發現50餘處,主要分布於西駱河、黑河水,儻水等河谷,其架木或架石的棧孔多開鑿於河流一側的懸崖壁上下,個別地點的棧孔多達70餘個。棧孔以方形和圓為主,也有呈馬蹄形、三角形的。棧道的修造方式有平梁立柱式、千梁無柱形,依坡搭架式以及凹槽式。
儻駱道,因南口曰儻(在陝西洋縣境內)北口曰駱(在陝西周至縣境內),故名,又叫駱谷道,長約500華里。在中國歷史上穿越秦嶺的諸條古棧道中,儻駱道最靠近秦嶺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圍的五、六座分水嶺,人煙稀少猛獸出沒,是最便捷也最艱險的一條。秦嶺橫亘中國中部,被稱為華夏龍脈,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大致而言,秦嶺以北為黃河流域,其南就是長江流域了。《水經注》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 古道穿越秦嶺,艱險不言而喻,詩仙李太白有《蜀道難》嘆曰:“……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顛。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石梯石棧相鉤連……”

歷史

三國時期,劉備在漢中建立了對付曹魏的軍事基地,征戰進退,儻駱道是通北的首選道路。中唐以後,儻駱道成為官道,官員任免,回京述職,多走此路,路上曾經遍布亭帳館舍,以備軍旅之用。
儻駱道,從周至駱峪口沿駱峪、經厚畛子,越興隆嶺,沿酉水華陽至洋縣,全程425公里。這條路線主要于軍事活動。正始二年(244),魏將曹爽出駱峪罰蜀。甘露二年(257),蜀將姜維出儻駱道伐魏。唐代,儻駱道曾一繁榮,成為由長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沿途館驛多達11處。建安四川(783年)德宗避亂南鄭,廣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儻駱。
相傳當年楊貴妃就是取道儻駱道,再沿漢江水路入長江到達揚州,最後飄洋過海去了東瀛。

地圖

儻駱道儻駱道北段

儻駱道儻駱道中段
儻駱道儻駱道南段

駱口驛與儻駱道

駱口驛是儻駱道(也稱駱谷道)上一個控扼北口的著名驛站。最近,這座古代重要的交通郵驛和軍事關隘的遺址,已被當地考古愛好者發現、發掘。經專家認證,地址在今陝西省周至縣駱峪鄉駱峪村。
據《西安晚報》1999年12月26日報導,發現駱口驛址的是周至縣考古愛好者王安泉。已發現的驛城,城區7460平方米,北城有門,開在其中。城中有200餘間官房,分別為驛館、客舍、貨棧、兵營、郵亭、庫房、馬廄等。屋中地面一律青磚鋪墁,門前有明柱、迴廊,街道以石條鋪設。北城門石門墩稍加雕鑿,大門裹有鐵頁。古城牆基寬85米,高10米,城牆頂寬約5米,外牆基由石條砌築,上砌青磚,有垛口。城磚、石條和門墩已被村民移走,城區墾為耕地。出土時有許多五銖、開元和宋明清銅錢及個別銀幣 ,並有大量瓷、陶器殘片,其地道和排水道尚待發掘。
儻駱道也稱駱谷道,從長安去漢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駱水,入駱谷,稱駱谷道;而漢中去長安,自洋州道興縣(今洋縣)向北要先越儻水、入儻谷,故又稱儻駱道。《通典》載:“漢中去長安,取儻駱道,凡652里”,是當時從長安通往漢中的三條古棧道(另兩條為子午道,褒斜道)中最近的一條。
三條道中,駱谷道開闢較晚,當開通於三國時,其餘兩條則分別開闢於西漢和東漢。漢王(高祖劉邦)當年率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至南鄭”。《史記·高祖本紀》中所敘,指的就是子午道。西漢元始五年(公元5年)開始修築,首先開通了被高祖燒絕的子午棧道。此道自長安、杜陵,入子午谷後,穿秦嶺,逕至漢中,從而溝通了關中與巴蜀及西南的聯繫。東漢永平年間(明帝劉莊)又開通了褒斜道,更密切了關中與巴蜀的聯繫。儻駱道的開通當在三國時代。三國時,蜀漢的北伐基地在漢中。北伐,首先得修復、擴充秦蜀之間的道路交通。據《三國會要》載:三國時秦蜀之間的通道大致有三谷四道。三谷者,即漢中西北的褒谷、北駱谷、東北子午谷。四道即: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南棧金牛道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郵驛鬆弛。南宋初年,烽火連綿,金兵所到之處,大焚驛舍,鋪兵逃散,郵驛中斷,儻駱道隨即廢棄。此後,秦南北驛路,再未啟用儻駱道。

歷史地位

鼎盛時有棧閣九萬餘間

這條古道叫儻駱道,是歷史上長安通往蜀地和大西南各地的多條古道中最快捷、也較為著名的一條。僅聽這條古代道路沿途的地名,我們就可以想像當年它的繁華和輝煌———蒸籠場、騾馬店、火池壩、牌坊溝、三官廟、三星橋……店鋪、商旅、集市的痕跡無處不在。據歷史記載,由於儻駱道穿越的河流峽谷地段比較多,所以在這條路上的懸崖峭壁上修造的棧道多達近百處,約占道路全程的三分之一。

儻駱道儻駱道

文獻記載,從當時的京城長安到成都,棧道最盛時期,有棧閣9萬餘間,每間以3米計算,是27萬米,即500多華里,約占西安到漢中全程的三分之一。
其中儻駱道因為是北從周至駱峪進秦嶺,南從洋縣儻水河谷出到漢中,進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所以叫儻駱道,全長240公里,是當年所有棧道中長安往漢中方向最近、也最險峻的一條古道。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圍的五六座分水嶺,所經地帶至今人煙稀少、猛獸出沒。史料記載:儻駱棧道五里一郵,十里一亭,三十里則設驛置……這些凌空飛架的棧道蜿蜒於崇山峻岭之間、湍流綠波之上,時而一閣,時而一樓,時而一亭,是何等的考究和華麗,又是多么雄奇和壯美,我們今人很難想像。
並非人人都能上儻駱道
“李白當年肯定沒有走過蜀道,否則他就不會感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了。”漢中人杜映辰一說起儻駱道,就大發感嘆和評論,一副笑傲李白的口氣。“從後人對儻駱道等關中通往西南等地的7條古棧道的研究情況來看,在一千多年前,長安前往四川等地不僅沒有‘上青天’那么艱難,而且要比今人想像的快捷和方便得多,因為那時候就已經有中國的‘高速公路’了。當然在那個時候不叫高速公路而是叫棧道,因為大都是在懸崖峭壁上修造,路況有些差。”杜映辰很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路況”儘管因大都在險要處而過於崎嶇,但儻駱道當年的繁華和喧囂史料里卻記載的很多,而且讓人納悶的是,這些記載里的許多人幾乎都是李白時代的人。這就讓人很是納悶,游遍千山萬水的“詩仙”為什麼沒有選擇儻駱道出入長安和蜀地呢?
公元784年,大唐德宗建中年間,德宗皇帝李适的大女兒唐安公主走出秦嶺大山,過了儻水河口不久,就不堪艱險暴病而亡,年僅23歲,洋縣城西20公里馬暢鎮現存唐安公主墓;是年,大詩人白居易12歲,離他日後在儻駱道北口的周至縣做主管政法的縣官還有數十年;唐安公主是隨父親躲避兵變而逃亡的,百年之後,大唐盛世還有一位皇帝僖宗李儇,因為差不多的原因,也從儻駱道亡命奔逃……
儻駱道儻駱道

由此可見,當年的儻駱道真的和今天的高速公路有異曲同工之處,即並不是誰的“車”也不是什麼人想上都可以上的。
如今航班開闢天上“儻駱道”

遺憾的是,在歷代學者專家的文獻和有關資料里,關於儻駱道的確切修造年代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記載。最早的歷史事件記載為三國時魏國的曹爽曾由此出兵攻蜀,蜀將姜維率兵經此道而伐魏……唐中期以後,儻駱道作為京城的驛道被頻繁使用,官員赴任、京城述職、使臣出使等公務活動大多經儻駱道。元朝以後,該道路因歹人和猛獸出沒太多,不再被充作驛道。解放以後,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儻駱道徹底被人們遺忘了。雖然如此,但是當您乘坐西安市漢中市的航班經過秦嶺時,你會驚奇地發現,這條航道竟然走的是天上的“儻駱道”。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有意!
如今,偶有探險家、旅行家冒著生命危險步行走儻駱道,他們經常會在懸崖高處、峭壁之上、雲嶺深處發現一孔孔碗口般大小的石洞,當地的山民會自豪地說:這裡曾是當年中國最早的“高速公路”經過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