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基本形態

由此可見,勞動價值是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是勞動者或勞動力所具有、所釋放的價值,而使用價值是指一般事物所具有、所釋放的價值。 勞動效益:勞動過程中產出的勞動價值Qv與投入的勞動潛能Qp的比值,定義為該勞動過程的勞動效益,用E2來表示,即 勞動價值是勞動者通過消費生活資料使用價值來形成的勞動潛能,並通過勞動過程將勞動潛能轉化為勞動價值。

目前價值理論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失誤,不僅嚴重影響著價值哲學和經濟學的健康發展,也深刻影響整個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這就是政治經濟學把“勞動價值”概念抽象化、神秘化了,把它與使用價值對立起來,提出“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勞動價值”、“價值或勞動價值是由勞動者凝聚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的”等觀點,這些觀點造成了政治經濟學與現代經濟學(即西方經濟學)的嚴重對立,阻礙著價值理論的發展,進而影響著整個社會科學的發展。

一、使用價值與勞動價值的定義

前面已經指出,價值的物理學定義就是事物對於主體所具有、所釋放的廣義有序化能量。顯然,“事物”本身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一般的事物,另一類就是人類主體。與此相對應,價值也相應地分為使用價值和勞動價值兩大類。
使用價值:一般事物對於主體所具有、所釋放的廣義有序化能量,就是該事物的使用價值,用Qu來表示。
勞動價值:某個主體對於另一主體所具有、所釋放的廣義有序化能量就是該主體所具有的勞動價值,用Qv來表示。
由此可見,勞動價值是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是勞動者或勞動力所具有、所釋放的價值,而使用價值是指一般事物所具有、所釋放的價值。
使用價值與勞動價值是價值的兩種基本形式,這兩者都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使用價值與勞動價值分別代表著兩個不同的作用方向:使用價值反映了客觀事物對於人的生存與發展的作用程度,勞動價值則反映了人對於客觀事物以人的生存與發展為基本目的的反作用程度。

二、勞動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相互轉化

勞動價值是由人類自身機體所產生的,是人的勞動能力的價值體現,是由人在勞動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顯然,人類機體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生活資料的消費,人的勞動能力的形成、維持與發展,是以消費一定數量、一定質量、一定形式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為前提的,一般情況下,人在勞動過程中所付出的勞動時間越長,勞動強度越大,勞動複雜度越高,為補償這些勞動耗費所需消費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量就越多。進一步研究可以發現,一般勞動者的勞動量耗費與“社會必要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補償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由此可見,勞動價值來源於生活資料使用價值,並最終又會轉化為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使用價值與勞動價值的相互轉化可分為三個過程。
(一)使用價值向勞動潛能的轉化(消費階段)。
人們消費各種各樣的生活資料,雖然在主觀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各種情感(即欲望、感情和情緒)的需要,但在客觀上是為了維持和發展自己的勞動能力,更直接的意義是為勞動過程積累必要的勞動潛能。通常把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為勞動潛能的過程稱為消費。
在生活資料被消費以前,即在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為勞動潛能以前,往往需要進行使用價值形式上的多種變換,例如,將大米煮成米飯,把水燒成開水,生活資料的交換與貯運等,這種變化通常需要一定的家務勞動來完成,可以看作是一個由勞動者的家務勞動力為作用力,由生活資料為作用對象所組成的外部生產系統。
消費效益:消費過程中產出的勞動潛能Qp與投入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Qu的比值,定義為該消費過程的消費效益,用E1來表示,即
E1=Qp/Qu (1-15)
消費效益反映了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的增長比例,反映了消費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將自己有限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為儘可能多的勞動潛能。消費效益的提高需要通過勞動者消費信息的積累來完成。
(二)勞動潛能向勞動價值的轉化(勞動階段)。
勞動者在生產系統中通過具體的勞動方式,把勞動潛能釋放出來並轉化為勞動價值。通常把勞動潛能轉化為勞動價值的過程稱為勞動。
勞動效益:勞動過程中產出的勞動價值Qv與投入的勞動潛能Qp的比值,定義為該勞動過程的勞動效益,用E2來表示,即
E2=Qv/Qp (1-16)
勞動效益反映了勞動者在勞動活動中的勞動潛能的增長比例,反映了勞動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將自己有限的勞動潛能轉化為儘可能多的勞動價值。勞動效益的提高需要通過勞動者勞動信息的積累來完成。
(三)勞動價值向新的使用價值轉化(生產階段)。
勞動者所付出的勞動價值與生產系統中的生產資料相結合,並作用於勞動對象,使勞動對象的品質特性發生變化,從而增大其使用價值,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勞動價值向新使用價值的轉化過程。通常把勞動價值向使用價值的轉化和增值過程,稱為生產過程。
生產效益:生產過程中新增的產品使用價值Q′u與投入的勞動價值Qv的比值,定義為該生產過程的生產效益,用E3來表示,即
E3=Q′u/Qv (1-17)
生產效益反映了生產系統在其運行過程中勞動價值的增長比例,反映了生產系統是否充分有效地將有限的勞動價值轉化為儘可能多的產品使用價值。生產效益的提高需要通過改善生產系統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結構關係以達到最佳的資源配置,使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產生最佳的相干作用來完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一種使用價值經歷消費階段、勞動階段與生產階段後,完成了一個周期性運動,轉化為另一種新的使用價值,整個周期性運動可表示為
使用價值→勞動潛能→勞動價值→新的使用價值
在一般的生產系統中,勞動者的勞動過程與生產過程通常是同步進行的;勞動者的學習與技術培訓活動,其勞動過程與生產過程通常是分步進行的。

三、勞動價值與使用價值的辯證關係

1、使用價值是基礎,沒有使用價值為基礎,勞動者就不能形成勞動能力,就不能產生勞動價值。
2、勞動價值是主導,如果沒有勞動價值,使用價值就不能產生增值,就不能發展起來。勞動價值是勞動者通過消費生活資料使用價值來形成的勞動潛能,並通過勞動過程將勞動潛能轉化為勞動價值。
3、勞動價值既來源於使用價值,又是使用價值的源泉,是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是一種能夠創造使用價值的使用價值,它是由生活資料使用價值(通過消費過程)轉化而來,又服務於使用價值的增值。
由此可見,人類的機體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價值投入產出系統:投入使用價值(以生活資料的形式),以“勞動潛能”為其過渡形式,最終產出勞動價值(以勞動力的形式);一切形式的生產系統也是價值的投入產出系統:投入勞動價值(以勞動力的形式)和使用價值(以生產資料的形式),產出新的使用價值(以產品的形式),並形成一定的價值增量也凝聚在產品之中。
使用價值可分為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和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生產資料使用價值的實際效應最終體現為它所直接或間接生產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
從能量的角度來認識價值的本質,進而從能量的角度來認識使用價值和勞動價值的本質,全面而準確地揭示了使用價值與勞動價值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使勞動價值由抽象範疇回到了具體範疇,從神壇走向了現實,這是價值理論的重大變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