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之死

傳說之死

《傳說之死》是 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李銳。

圖書信息

作者:李銳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06249-2

字數:211千字

開本:880×1230毫米 1/32

定價:21.00元

目錄

總序

紅房子

運河風

古 牆

傳說之死

黑 白

——行走的群山

北京有個金太陽

——行走的群山

後記:留下的,留不下的

李銳作品年表

作者簡介

李銳,男,1950年9月生於北京,祖籍四川自貢。1966年畢業於北京楊閘中學。1969年1月到山西呂梁山區插隊落戶,先後做過六年農民,兩年半工人。1977年調入《山西文學》編輯部,先後擔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曾任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為山西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2004年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自1974年發表第一篇小說,迄今已發表各類作品將近兩百萬字。系列小說《厚土》為影響最大的作品,曾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十二屆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並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出版有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紅房子》、《厚土》、《傳說之死》;長篇小說《舊址》、《無風之樹》、《萬里無雲》、《銀城故事》;散文隨筆集《拒絕合唱》、《不是因為自信》、《網路時代的方言》。和外國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一樣,李銳的作品也曾先後被翻譯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蘭文、越南文等多種文字在海外出版。

前言

這套叢書一共收入了我的八部作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厚土》開始,到最近的一些隨筆為止,大致選了二十年以,內的文字。《厚土》是我的成名作。嚴格地說,我的文學創作也是從《厚土》開始的。在其之前的十二三年雖然也寫了一些作品,但只能算是學習和準備。

我為自己的寫作定下一個標準:用方塊字灤刻地表達自己。但是,為什麼在全球化的時代強調使用方塊字?怎么才能算是深刻?用什麼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又是一個什麼樣的自己?這幾個問題一問,就知道這個看似簡單的標準,其實很苛刻。用這個標準衡量自己這八本書,我不能說真的做到了,只能說還算是一種自覺的追求。

本來文學創作是個人的事情。作家和好作家的分野就在於類似和獨創的不同。但是我相信,無論多么獨特、獨創的寫作者,他都無法使自己分身於歷史和時代之外。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作常常是對歷史和時代的反省與反抗,是獨自一人對生命深情的抒發和挽留。諷刺的是,歷史會讓反抗和反省變得多餘,生活會讓抒發和挽留變成自作多情。因為,無動於衷是歷史的基本屬性,變幻無常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我是和“文革”以後的“新時期文學”一起成長起來的。當我們在一波又一波的主義和潮流中模仿和“創新”的時候,身邊的這個世界早已翻天覆地:

從天安門廣場上高舉毛主席語錄本狂呼萬歲的紅海洋,到燈光廣場上揮動螢光棒淚流滿面的追星族;從千百萬城市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再教育”,到億萬農民像潮水一樣湧向城市去打工;從所謂的國家主人翁,到失去生活依靠的下崗工人、沒了土地的農民;從排著長隊用糧票、布票購買生活必需品,到琳琅滿目的超級市場、名品專賣店;從“深挖洞,廣積糧”的自我封閉,到高樓林立、汽車塞路的國際化流行病,這一切都是我們親歷親見的歷史和生活。眼前的這個世界變化之大,之劇烈,之深刻,說翻天覆地沒有半點誇張。在所謂全球化的潮流下翻天覆地的中國,讓所有的文字描述相形見絀。我們已經從狂熱信仰的革命天堂或地獄,一步跨進了權力和金錢的狂歡節。在這個狂歡節上被權力剝奪的精神侏儒們,卻又同時依靠金錢變成了消費巨人。有入宣稱,這是一個歷史終結於消費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經典被讀物取代,獨創被複製取代,欣賞被刺激取代。總之,在“作者死了”之後,文學的死期也就不遠了。可是在我看來,文學是人記錄自己生命體驗和想像力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在沒有文字之前被人們口口相傳,在有了文字之後人們就用文字記錄。就像食慾和性慾一樣,這樣的生命本能並非專屬吁某一時代。真正的文學從來都是出’於內心的渴望和需要,權力的剝奪,金錢的驅使,或許可以得逞於一時,甚至得逞於一個時代,但它們從來也沒有能得逞於永遠。刻骨的生命體驗,勃發的想像力總是會從岩石的縫隙中生長出來,總是會在大漠的腹地匯聚成茂盛的綠洲。真正的創作者從來用不著向歷史撒嬌,非要要求一個適合文學生長的“盛世”。生活本來就是泥沙俱下的,歷史也從來就不可能幹淨。唯其如此,才滋養出了意想不到的文學。

在這翻天覆地的世界上,幾十年來除了讀書就是寫作,很單純也很單調。寫的東西也簡單,除了小說就是散文隨筆。如此這般,在單純和單調之中一晃三十載,眨眼間,曾經的熱血青年忽然白髮雜生。真快。快得來不及感嘆。所謂的反省和反抗,在落到紙面的同時,也漸漸變成一個人的獨白。到這時候才體味出什麼叫“創作是個人的事情”。那情形很像是一個人把沙子扔進黑夜,也很像那隻銜來石子填海的笨鳥。

牢記著歷史無動於衷的基本屬性。我不想給自己的選擇塗上浪漫的色彩,更不想找一個道德的高台階站上去。義無反顧的自生自滅是用不著宣言的。

二00七年六月二十九日傍晚,於草莽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