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導性聾

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耳的傳音系統結構改變或功能障礙所造成的傳導性聽力損失,稱為傳導性聾。又稱傳音性聾。積極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等,去除中耳病變是防治傳導性聾的重要措施。

疾病簡介

耳部傳音系統有外耳道、鼓膜、聽骨鏈、蝸窗等。外界聲波傳入內耳的途徑分為氣傳導和骨傳導兩個途徑。聲波經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動及聽骨鏈活動,使內耳淋巴液產生液波振動,該傳聲過程為聲音在人體內常見的傳導過程,稱為空氣傳導。若聲波是通過顱骨的振盪傳入內耳,引起聲音的感覺,稱為骨傳導。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骨傳導不受影響,而空氣傳導途徑中的傳音結構改變或功能障礙,均可導致進入內耳的聲能減弱,所造成的聽力減退為傳導性聽力損失,稱為傳導性聾。聽力損失的程度隨病變的位置和程度而異。

病變部位

單純耳廓畸形

對聽力影響輕微;

外耳道病變

先天性或後天性外耳道狹窄、閉鎖;耵聹栓塞或外耳道膽脂瘤、異物、外傷、炎症及腫瘤等;

鼓膜病變

鼓膜炎、外傷性鼓膜穿孔中耳炎的後遺病變如:內陷粘連、鼓膜穿孔等;

聽骨鏈病變

最為常見。先天性的聽骨鏈缺如、固定或畸形,後天引起的炎症、外傷、腫瘤所致粘連、中斷、固定等,如耳硬化症。

中耳其餘部位的畸形、炎症、外傷及腫物等

鼓室硬化纖維粘連骨性增生,聽骨鏈與鼓室壁發生粘連,影響其活動;鼓室積液積血等。

咽鼓管及鼓室、鼓竇、乳突等氣房病變

咽鼓管及鼓室鼓竇乳突等含氣腔的容積及氣壓維持在正常平衡的水平對於鼓膜、聽骨鏈及圓窗膜隨著聲波的振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鼻甲肥大、鼻息肉、鼻咽部腫瘤、增殖體肥大等多種因素導致的咽鼓管病變,可以造成咽鼓管口阻塞,從而鼓室氣房系統氣壓下降,鼓膜內陷、鼓室內滲出液體增多,造成聽力下降。

臨床診斷

病史及耳鼻喉科查體

了解病因、部位、損害範圍及嚴重程度。

聽功能檢查

A. 音叉試驗:Rinne test 陰性
Weber偏患側
Schwabach test 延長
B. 純音測聽:骨導聽閾基本正常,語言頻率氣導聽閾(500Hz、1000Hz及2000Hz的平均值)>25dB。
C. 聲導抗檢查:適用於耳道及鼓膜完整的病人,可以輔助判斷鼓室氣壓、有無積液及粘連、咽鼓管功能以及聽骨鏈的情況。

影像學檢查

高分辨顳骨CT有助於明確病變部位、範圍、嚴重程度及性質。
鼓膜完整的傳導性聽力下降,是傳導性聾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常見的有耳硬化症、粘連性中耳炎、鼓室硬化、隱匿性乳突炎、分泌性中耳炎、膽固醇肉芽腫、特發性血鼓室、聽骨鏈外傷或畸形、頸靜脈球體瘤、中耳先天性膽脂瘤等疾病。

疾病治療

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相應的處理。如聽力損失較輕,不影響生活工作者可暫且觀察隨診;影響生活者可選擇助聽裝置,或選擇中耳手術治療。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引起的傳導性聾,可通過手術去除病灶,重建聽力;分泌性中耳炎,應對因治療,及時改善鼓室內的負壓狀態,如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咽鼓管吹張等。鼓室硬化的患者,應行中耳手術仔細清除硬化灶,修復或重建中耳傳音結構和聽力。聽骨鏈外傷、畸形、先天性膽脂瘤等均應通過手術治療;耳硬化症可選擇鐙骨手術。另外,若病情允許或患者不願手術治療,佩戴傳統的助聽器是改善聽力的一種選擇。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植入式助聽器如振動聲橋、骨導式助聽器如BAHA,也逐漸成為部分傳導性耳聾患者提高聽力的另一種選擇。它可以提高在背景噪聲環境下的言語識別率,並克服了傳統助聽器的嘯叫和耳悶脹感 。尤其適合先天性外耳道閉鎖、中耳炎行開放式乳突根治術的患者、膽固醇肉芽腫、粘連性中耳炎、耳道潮濕、滲出及流膿的患者。但由於費用不菲、需要手術植入,目前僅僅為雙耳聽力減退或鼓室成形術仍未提高聽力的患者所接受。

疾病預防

積極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去除中耳病變是防治傳導性聾的重要措施。

危害

  1、外耳畸形、外耳道閉鎖、中耳畸形所致傳導性耳聾。
2、鼻甲肥大、鼻息肉、鼻咽部腫瘤、增殖體肥大等,壓迫咽鼓管造成傳導聾。
3、耳外傷聽骨鏈斷裂、血鼓室。
4、中耳炎症如鼓膜充血、鼓室積液、鼓膜大小穿孔,急性期治療不當,造成鼓室粘連,鼓膜內陷,纖維組織增生,聽骨鏈與鼓室壁發生粘連,影響其活動功能。
5、純音測聽骨導在正常範圍〈25dB,氣導一般不超過60dB。
6、聲導抗檢查鼓室壓圖B、C型,鐙骨肌反射正常或消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