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

鼓膜炎

鼓膜炎或稱出血性大皰性鼓膜炎是伴隨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症,好發於兒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現為鼓膜及其鄰近外耳道皮膚出現充滿血清或血液皰疹,耳內劇痛。頭痛特點表現為發病初期劇烈耳痛在先,然後向患耳同側的顳頂枕部放射,引起難以忍受的半側頭痛。法夏10雲苓15薏苡仁20香附10辛荑花10柴胡10金銀花10川芎等中藥。醫生提醒市民:耳朵也需要休息,避免長時間讓耳朵處於嘈雜環境;家中有小孩的父母,要防止在孩子喝奶和洗澡時水從耳入,引起中耳炎;喜歡聽MP3的市民,在連續聽歌40分鐘後,要讓耳朵休息10分鐘。

概述

圖

大庖性鼓膜炎或稱出血性大皰性鼓膜炎是伴隨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症,好發於兒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現為鼓膜及其鄰近外耳道皮膚出現充滿血清或血液皰疹,耳內劇痛。

鼓膜炎

臨床表現

1.上感或流感流行時突發耳悶脹感、耳內劇痛,聽力輕度下降。

2.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和血皰形成。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鼓膜皰疹處表淺潰瘍或血痂。無鼓膜穿孔。

危害

1、失去保護作用--穿孔後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可經穿孔進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膿。

2、聽力下降--聲音首先振動鼓膜,然後經中耳聽骨鏈傳到耳蝸,進而引起神經反射形成聽力,如果鼓膜發炎後,鼓膜有效振動面積減少,外界聲波的能量傳入內耳減弱,聽力就會下降。

3、血皰破裂時,會流出少許血性滲出液,引起耳痛、眩暈。

診斷依據

1.為病毒性感染,常並發於感冒、流感。

2.耳內脹悶、劇痛,聽力障礙較輕。

3.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並有血皰,呈紅褐色或紫紅色,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培養無致病菌。

4.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應注意與急性中耳炎鑑別。

治療原則

1.治療原發病(如流感)。 鼓膜大皰自破或在無菌操作下刺破後(勿傷全層),局部滴2%酚甘油。

2.全身套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用藥原則

1.一般病例以全身套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為主。

2.若耳痛劇烈者,全身套用抗生素,嚴格消毒切開大皰,局部滴2%酚甘油。注意支持療法。

輔助檢查

1.一般病例門診處理。

2.重症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

療效評價

治癒:疼痛消失。鼓膜及外耳道皮膚恢復正常。

專家提示

本症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流感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認為是變態反應所致。因此,加強身體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抵抗病原體入侵。酌情套用止痛劑和抗病毒劑,血皰未破時,外耳道內可以滴用1%~2%酚甘油。血皰經久不破者可在無菌操作下將血庖挑破。為預防繼發感染,可以全身套用抗生素。

急性鼓膜炎怎么治療

關於急性鼓膜炎怎么治療?急性鼓膜炎怎么治療才得到最好的效果?下北京466醫院耳鼻咽喉專家來為你解答:急性鼓膜炎的表現及頭痛有何特點

耳痛是急性中耳炎早期的臨床症狀。患者耳痛劇烈,然一旦鼓膜穿孔或切開引流後,疼痛即減。其次是耳聾、耳鳴、眩暈這些症狀早期均被耳痛所掩蓋,輕易被忽視。全身症狀因患者反抗力和感染細菌的毒力而不同,常有畏寒、發熱、身不適及食欲不振。

頭痛特點表現為發病初期劇烈耳痛在先,然後向患耳同側的顳頂枕部放射,引起難以忍受的半側頭痛。直到鼓膜穿孔、膿汁溢出後,鼓室內壓力下降,耳痛馬上緩解,頭痛也隨之減輕或消失。

急性鼓膜炎怎么治療:

[治法]:祛痰利濕,活血化瘀

法夏10雲苓15薏苡仁20香附10辛荑花10柴胡10金銀花10川芎等中藥。

[加減]:

(1)中耳積液,加澤瀉10車前子10白芷10

(2)如有肝膽濕熱,加龍膽草15大青葉10B.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治法]:解毒排膿,清熱利濕

金銀花20連翹15蒲公英20野菊花15桔梗10白芷10柴胡10梔子等中藥。

[加減]:

(1)耳痛劇烈,加皂角刺12山甲10

(2)耳內膿液呈粘稠狀,加薏苡仁20雲苓15。

當心流感引發鼓膜炎

春季感冒多,而流感嚴重會引起病毒感染大泡性鼓膜炎,導致耳內流血。

病毒感染大泡性鼓膜炎多數是由流行感冒病引起。患者一般會突然感到耳痛、耳悶脹感,甚至產生輕度聽力障礙。“這是由於鼓膜及外耳道皮膚充血,出現紅色或紫色的血皰造成的。血皰爆裂後會流膿。”有這樣的病狀,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抗病毒藥和抗生素。由於春季易患感冒,導致耳病患者成倍增加。

醫生提醒市民:耳朵也需要休息,避免長時間讓耳朵處於嘈雜環境;家中有小孩的父母,要防止在孩子喝奶和洗澡時水從耳入,引起中耳炎;喜歡聽MP3的市民,在連續聽歌40分鐘後,要讓耳朵休息10分鐘。

求醫網鼓膜炎專題

鼓膜炎鼓膜炎

求醫網(www.qiuyi.cn)創立於2000年,是北京時代網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核心平台,我們力求打造中國最專業的醫療網站。求醫網正在努力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和專業的線上諮詢服務,同時建立海量信息庫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醫療信息資訊……

詳細 >>

本詞條全部內容由詞條認領機構及智願者共同編輯,互動百科權威評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