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恆志

傅恆志

傅恆志,男,1929年8月出生,材料及冶金學著名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0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機械系,195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962年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研究生畢業,獲副博士學位,歷任西北工業大學鑄造教研室主任、科研處處長、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1986年任陝西省航空學會理事長。1987年任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兼常務理事,1993年後任常務理事。1991年任中國材料研究會常務理事。1993年當選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95年當選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

基本信息

簡介

傅恆志,男,1929年8月出生,材料及冶金學著名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0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機械系,195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962年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研究生畢業,獲副博士學位,歷任西北工業大學鑄造教研室主任、科研處處長、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1986年任陝西省航空學會理事長。1987年任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兼常務理事,1993年後任常務理事。1991年任中國材料研究會常務理事。1993年當選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95年當選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傅恆志院士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獎2項,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12項,發表論文500餘篇,出版專著5本。

個人履歷

傅恆志院士 傅恆志院士

◆1946年~1947年,在 焦作工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前身)學習。

◆1950年,畢業於國立西北工學院機械系。

◆195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

◆1962年,在前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獲副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後在西北工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歷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航空學會第四屆理事長。

◆1984至1992年,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西北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當選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3年11月3日榮獲第三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

歷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校長兼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學術兼職

傅恆志 傅恆志

◆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國家科委科學技術諮詢成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一、二、三屆評審組成員;

◆陝西省航空學會理事長;

◆西安市科協名譽主席;

◆河南理工大學特聘教授;

◆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學術領域

傅恆志 傅恆志

傅恆志院士是中國著名的冶金材料學家,也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 曾執掌著名的西北工業大學8年之久。

傅恆志的一生,可謂是格物致知、求索創新的一生。

他於1988年創建了國內唯一的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要基礎研究項目(973)和國防預研項目的課題,出版有《高溫合金及其熔煉技術》等專著4部、指導博士30餘名、碩士40餘名、博士後10名。

1958年,傅恆志作為當時全國鑄造學科唯一的留蘇研究生,遠赴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學習。蘇聯鑄造界最有聲望的聶亨齊教授是傅恆志的導師,曾對他提出的熔煉特殊材料的高溫合金新技術構想大加讚賞: “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具有創新思維。好! ”當時傅恆志研製出了新型高溫合金系列,其中鎳鉻基新型高溫合金就被運用在蘇聯航空發動機的葉片上,填補了國際高溫合金領域的空白,獲得蘇聯科學技術發明專利。

1962年,傅恆志研究生畢業的同時,因其成就卓著又獲得了副博士學位。

從蘇聯學成歸國後,傅恆志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材料學方面的研究。他在科教事業中還擁有許多首創和第一: 西北工業大學鑄造專業的創始人之一,培養出中國第一位鑄造工程博士,國內首創以控制液固界面位置為基準的定向凝固穩態及非穩態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和晶向三維控制技術,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質再分配和定向組織超細化的概念,這些新穎的觀點,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被認為是凝固理論界的突破……

傅恆志 傅恆志

傅恆志院士獻身科教事業,碩果纍纍,業績輝煌。他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及發明獎4項,獲部、省級特等獎及一等獎4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上百篇被載入《SCI》《EI》《美國化學文摘》《國際宇航文摘》《套用物理學報》等國際文摘和著名刊物。他在科學研究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在第五屆國際大學聯合會上被推薦為理事會成員;1992年被俄羅斯國立聖彼得堡技術大學授予名譽博士稱號,同年由美國傳記研究院提名並獲世界終身成就獎;1993年成為中國首批入選由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組成的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95年年初被選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5月,又高票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航空航天材料及其加工技術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詣,曾主持了多項型號研製任務,他提出的特種合金及其金屬間化合物航空航天發動機葉片液態無模電磁成形和超高梯度超細化定向凝固技術屬世界首,為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向推比10以上發動機方向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材料和工藝基礎。

傅恆志院士博學多識,治學嚴謹,具有敏銳的科學思維,始終站在材料科學發展的前沿,精闢的提煉出材料及其加工過程的科學問題,特別對航空航天用高溫結構材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寬以待人、嚴於律己、誨人不倦,以其科學家的膽識和魄力,對促進材料和加工學科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曾於1988年創建了國內唯一的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傅恆志院士長期從事鑄鋼、鑄造高溫合金、定向和單晶凝固理論和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質再分配的概念及相關函式關係;在亞快速定向凝固及組織超細化、高溫合金和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組織與性能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獲得性能提高數倍的超細胞/枝晶定向組織.“ZMLMC超高溫度梯度定向凝固方法與裝置”獲199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與此同時還獲得包括《定向凝固超細柱晶組織及其形成機制》在內的多項國家發明獎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出版《高溫合金及其熔煉技術》等專著4部、指導博士30餘名、碩士40餘名、博士後10名。

傅恆志 傅恆志

鑄鋼、鑄造高溫合金、定向和單晶凝固理論和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要基礎研究項目(973)和國防預研項目的課題,並以大推力、超高溫發動機為研究背景,自主開發耐熱溫度在1000℃以上的鈦鋁基金屬間化合物無(軟)接觸電磁成形單晶定向凝固發動機葉片的製備技術。該技術的開發成功將使我國的航空航天發動機材料水平邁上一個新台階,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1961年研製出新型高溫合金,用於生產。在合金非平衡定向凝固及組織控制的研究中,提出了非平衡溶質分配的新概念。撰有《高溫合金非平衡狀態的凝固特性》等論文。在非平衡凝固理論、亞快速定向組織及組織超細化、高溫合金、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組織與性能、電磁約束成形定向凝固技術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領導研製的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裝置的溫度梯度可達1300°C/cm,超出當時國際最好水平達三倍之多;主持創建了枝胞轉換及亞快速定向凝固的理論框架,開闢了單晶及定向組織超細化研究的新領域。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電磁成形定向凝固新技術。

1938年抗戰初期,全家逃難,輾轉到西安。

1947年,傅恆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北工學院機械系。在迎接解放的日子裡,這位熱血青年,參加了青年團,擔任團支部書記,

1950年加入了共產黨,同年畢業。

1952年至1955年,他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1958年,傅恆志作為當時全國鑄造學科唯一考取的留蘇研究生,赴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師從蘇聯鑄造界最有聲望的權威聶亨齊教授,進行耐熱合金的研究工作。

傅恆志 傅恆志

那時,用於航空航天尖端技術領域的鎳基高溫合金,性能優良?但在世界上,此種合金都以高含量的鋁、鈦作為主要強化元素,必須在真空下熔鑄,否則極易氧化。而在上世紀60年代初,國內這樣的真空冶煉設備極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傅恆志想:能不能搞出一種既不含鋁、鈦,又不需真空熔煉,而其性能又與含鋁、鈦的鎳基高溫合金相當的高溫合金呢?如果有了這種高溫合金,不就解決了國內對這一高溫材料的急迫需求嗎?這可是一個破天荒的大膽構想! 傅恆志小心翼翼地把這一構想告訴了自己的導師聶亨齊教授,得到了導師的大加讚賞:“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具有創新思維。好!”

在導師的支持下,傅恆志進行了艱難的探索。他先後設計了60餘種合金方案,每一種方案的性能測試都要在800℃的高溫下持續做6000小時的實驗。為了實驗,他常常廢寢忘食,通宵不眠。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不懈努力和反覆篩選,在對鎳鉻鉬鎢鈮合金系列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終於研製出了″無鋁、鈦的鎳鉻基″這一新型高溫合金系列。傅恆志把這些研究成果寫在論文《鎳鉻基鑄造高溫合金組織和性能的研究》里,在論文尚未答辯、合金尚未最後定型的情況下,他研製的鎳鉻基新型高溫合金就被用在蘇聯航空發動機的導向葉片上。為什麼蘇聯航空專家特別喜歡這種新型合金呢?因為該類合金雖然不含鋁、鈦,不需真空熔煉但卻達到了當時世界上含鋁、鈦的鎳基高溫合金的優良性能,即不但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而且具有優異的鑄造性能。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填補了國際高溫合金研究領域的一項空白,當之無愧地居於國際領先水平,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讚譽。也正因為如此,他的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蘇聯科學技術發明專利。1962年,他從列寧格勒工學院物理冶金系研究生畢業時,獲得蘇聯科學技術副博士學位。

標新立異 勇攀高溫合金研究高峰:

傅恆志 傅恆志

傅恆志1962年從蘇聯學成歸國後,繼續致力於高溫合金的成份、組織、鑄造性能與力學性能關係的研究。高溫合金是廣泛套用於航空、航天、艦船、發電、工具機、石油和化工等工業中的耐高溫材料,在航空發動機上主要用於製作熱端部件。他針對新型發動機發展的需要,開展了對渦輪葉片定向凝固和單晶技術的研究,在國內首創了以控制液固界面位置為基準的定向凝固穩態及非穩態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和晶向三維控制技術,顯著改善了定向和單晶葉片的組織及性能,為我國葉片的定向凝固和單晶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此後,針對現行定向凝固溫度梯度低、冷速小、組織粗大的缺點,他又提出了超高梯度定向凝固和組織超細化的新構思,成功地獲得定向超細柱晶組織。在鎳基和鈷基合金中,所得到的結晶組織較HRS定向凝固這一通用方法細化4~10倍,高溫持久性能超出同類合金1~2倍。他領導研製的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裝置,其溫度梯度超過當今世界最高水平3倍多。由於在高梯度晶體生長和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裝置的研究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這兩項技術分獲航空航天部一、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及國家發明二、三等獎。

儀器儀表工業的發展對磁性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用傳統粉末冶金方法制出的稀土永磁材料性能極脆,很容易破損,無法製作出很薄或形狀複雜的永磁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傅恆志教授以凝固理論、磁學理論和複合材料理論為指導,提出了引入塑性相的新構思和運用控制凝固過程的新手段,經過幾年的努力,建立了第二代(釤-鈷)和第三代(釹鐵硼)永磁體的鑄造組織、成分、凝固特性、晶體取向和磁性能的關係,發明了可加工的稀土鈷永磁材料。這種材料可以車削,可以變形,也可以切削成僅0.2毫米厚的超薄磁片,從而突破了釤鈷合金完全脆性、不可能加工的禁界;而且所獲磁能積居當時國際同類材料的領先水平。已成功地套用於國產衛星的隔離器上,並獲得了航空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發明三等獎。

九十年代,針對航天工業的需要,傅恆志教授又領導開展了對超細石英纖維加工機制和析晶性的研究,所研製的高純超細石英纖維,被國家高技術新材料鑑定組確認為:“其性能已相當於美國同類產品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如今,高純超細石英纖維已用於航天防熱陶瓷瓦,其理論成果獲1994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

1995年,傅恆志教授承擔了“單晶與定向葉片組織超細化與自約束成形綜合技術”的課題研究。這一課題研究試圖解決材料冶金技術上的兩個重大難題:一是如何提高單晶及定向凝固技術裝置的溫度梯度;二是如何消除液態合金在成形過程中的污染。傅恆志教授致力於對高溫合金定向凝固技術的研究,探索了提高定向凝固過程的溫度梯度的途徑,推出了超高梯度ZMLMC定向凝固方法,在實驗室實現了高達1000K/cm以上的溫度梯度,比德國Leybold公司生產的定向凝固設備的溫度梯度整整高出10倍左右,達到了當今世界領先水平。這項成果因而獲得了航空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類)。

碩果纍纍 奮鬥不息:

傅恆志 傅恆志

傅恆志院士獻身科教事業碩果纍纍,業績輝煌。他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及發明獎4項,獲部、省級特等及一等獎4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上百篇被載入《美國化學文摘》、《國際宇航文摘》、《套用物理學報》等國際文摘和著名刊物。他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到國外講學:先後在美國里海大學、美國國家標準局、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等院校和研究所做學術報告;他還多次赴前蘇聯及俄羅斯、烏克蘭的一些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訪問講學。

在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及莫斯科航空材料研究院,他的“關於晶體定向生長及單晶高溫合金問題”的講學受到高度評價。聖彼得堡技術大學教授、蘇聯功勳科學家、科學院院士哈洛沙伊洛夫認為,傅恆志教授關於“定向凝固溶質再分配”的講學,是“合金相變理論中的一個突破”。

他在科學研究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在第五屆國際大學聯合會上被推薦為理事會成員;1992年被俄羅斯國立聖彼得堡技術大學授予名譽博士稱號,同年由美國傳記研究院提名並獲世界終身成就獎;1993年成為我國首批入選由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組成的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95年初被選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5月間又榮幸地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西北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陝西省航空學會理事長,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

桑梓情深 願為家鄉多奉獻:

76歲的傅恆志院士鄉音未改,見到家鄉的親人,心情激動,特別熱情。他說,我是河南人,熱愛河南,人老了,更加關注家鄉,迫切希望為家鄉做些貢獻。1986年,我在蘇聯留學的同學何竹康擔任河南省省長,我的學生趙地擔任河南省委副書記,我擔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受他們的盛情邀請,我和西北工業大學的幾位領導從西安來到鄭州,洽談如何為河南省的經濟發展盡力。在趙地同志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洛陽等幾個發展比較快的城市,來到洛陽工學院,受到學院領導的熱情接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後來,趙地同志回西北工業大學參加校慶,再次談起為河南辦點實事的問題。最後選中了洛陽工學院。

1998年牡丹花會期間,我再次來到洛陽工學院深入考察,雙方開始合作。河南科技大學成立以來,聘請我為共享院士,兼職教授,專設了辦公室。我感到責任在肩,時刻牢記在心,雖然這幾年,我每年都要到河南科技大學兩次,做場學術報告,指導一些工作,但,總希望工作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希望河南科技大學的發展更快一些,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傅恆志院士受聘於河南理工大學:

2005年3月,傅恆志院士受聘於河南理工大學之後,他決定每年從該校給他的薪酬中拿出20萬元,加上校方配套的10萬元,共30萬元作為資金來源,設立“金屬材料及加工工程學科發展基金”,用於獎勵河南理工大學師生。該發展基金於2005年10月建立,至今該校已有40餘名師生受益。該基金主要用於支持該校材料學科建設,活躍學術氛圍,促進學術交流,獎勵品學兼優的材料科學及相關學科的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激勵他們在學業和研究工作中取得創造性成績。

2005年受聘擔任河南理工大學教授以來,創建了材料物理冶金研究所,引領學校材料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幫助凝鍊並形成了凝固技術與亞穩材料、材料先進連線技術與相變理論及材料加工過程數值模擬等學術研究方向並取得重要進展。

香山會議

傅恆志院士擔任211次香山科學會議執行主席:

傅恆志 傅恆志

以“凝固科學技術與材料發展”為主題的香山學會議第211次學術討論會於2003年9月23~25日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

本次學術討論會旨在以材料發展為背景交流總結凝固理論與技術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討論當前存在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預測該學科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方向,並探討依靠先進凝固技術研製新型材料的可行途徑。

會議聘請西北工業大學傅恆志院士和清華大學柳百成院士擔任執行主席,參加本次學術會議的代表共有7位院士和35位相關領域的專家。我國著名材料專家師昌緒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院士親臨本次會議並作了特邀報告。傅恆志院士作了“凝固科學技術與材料”的主題評述報告,11位專家作了中心議題報告。按計畫雷廷權院士將作“熔石英SiO2析晶動力學的研究”的中心議題報告。上海大學毛協民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郭景傑教授將作“定向凝固理論與技術的發展趨勢 ”的中心議題報告。

在三天的會議中,來自全國23個單位的35位專家從物理、化學、流體力學、冶金、晶體生長、材料科學、空間科學、計算科學以及製造、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多學科、多領域對凝固科學技術與材料發展中的前沿科學問題和先進技術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深入探討,提出了“微納液滴凝固”、“磁致凝固”、“軟物質”、“多尺度多場量耦合計算”、“超高溫度梯度定向凝固”等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涉及的材料從金屬到化合物、陶瓷、高聚物等非金屬、從傳統合金到金屬間化合物、非晶和納米晶等新興合金,從鋼鐵等結構材料到液晶、II-VI半導體光電晶體、高溫超導等功能材料,涉及的技術從一般凝固加工到雷射熔覆、燃燒合成、聲懸浮等超常凝固,涉及的套用領域從普通鑄件(錠)生產到航空發動機葉片、渦輪盤以及高性能單晶銅線的製造。

傅恆志 傅恆志

可以認為,這次會議不僅促進了凝固科學技術在多學科、多領域、多層次的相互交叉合作研究,而且推動了套用凝固科學技術進行各種傳統材料的製備加工改性和新材料的開發。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凝固不僅是一門技藝,也是一門科學,而且同現代科學和工程以及各個工業領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並一致建議:一、應充分認識凝固科學與技術的綜合性。二、應緊密結合材料發展需求。三、加強新興與超常凝固過程的研究開發。四、注意凝固過程的模擬仿真。五、關注大凝固科學的誕生。凝固已不局限於鑄造和焊接領域。從歷史演進,從材料發展,從學科交融,從基礎理論以及從凝固本身的內涵與客觀需求考慮,凝固應作為大科學(Big Science)對待,強調它的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工程性、前沿性與創新性,從更高、更廣闊的角度來要求它,發展它。

榮譽稱號

◆中國工程院院士;

◆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

◆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