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山

王澤山

王澤山,吉林省吉林市人,男,1935年出生,1960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長期從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1月8日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現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北大學雙聘院士,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澤山王澤山
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1960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系統地研究了發射藥及其裝藥理論;發明低溫感技術,顯著地提高了發射效率,使發射威力超過國外同類裝備的水平;研究和解決了廢火炸藥再利用的有關理論和綜合性處理技術,實現了變廢為寶,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明了一種高密度火藥裝藥技術,已推廣套用。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獲何梁何利獎。“低溫度係數發射藥、裝藥技術及加工工藝”獲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庫存過期火藥和退役報廢炸藥的再利用技術”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專著11本。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5月30日,王澤山院士被聘任為華北工學院(現中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6月,當選江蘇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研究方向

1、含能材料裝藥設計
主要進行高能量密度材料、高能火藥、壓實火藥、剛性裝藥、隨行裝藥、各類密實裝藥以及緩蝕技術、底排技術、零梯度技術和內彈道模擬仿真等技術研究。
2、含能材料組成及其性能
主要研究含能材料熱化學及其組成、結構與燃燒、能量、力學性能、安全等性能的關係。

研究成果

王澤山系統地研究了發射藥及其裝藥理論;發明低溫感技術,顯著地提高了發射效率,使發射威力超過國外同類裝備的水平;研究和解決了廢火炸藥再利用的有關理論和綜合性處理技術,實現了變廢為寶,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明了一種高密度火藥裝藥技術,已推廣套用。
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獲何梁何利獎。“低溫度係數發射藥、裝藥技術及加工工藝”獲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庫存過期火藥和退役報廢炸藥的再利用技術”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6年,王澤山帶領團隊攻克了新一代武器遠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藥這一國際軍械領域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並於2017年再次站上了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的領獎台,被大家稱為“三冠王”。
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專著11本。

學術成就

王澤山王澤山
1996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1993年獲國家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8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1994年獲光華科技基金特等獎;
1997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2016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先後獲國防專利25件;
由國防工業、中國科學技術、兵器工業等出版社出版“廢棄火炸藥處理與再利用”、“火藥裝藥設計原理”、“火炸藥科學技術”、“含能材料概論”等專著15部。發表論文100多篇。培養研究生100多名。
研究內容、項目、經費等:
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經費2850萬元;
國防科工委國防基礎科研項目,經費720萬元;
國防科工委重大專項,經費1000萬元;
國防預研項目,經費500萬元;
國防型號項目和橫向項目。

2001年5月30日,王澤山院士被聘任為華北工學院(現中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6月23日,創新同行論壇暨科學中國人(2016)年度人物盛典中,獲“終身成就獎”。
2018年1月8日,王澤山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人物評價

王澤山教授是我國火藥裝藥技術領域的學科帶頭人,著名的火藥專家,他熱愛黨、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選擇國防軍工事業的道路,就意味著奉獻和犧牲,但他無怨無悔,一乾就是四十多個年頭。因為工作需要,有大量的實驗要到條件惡劣的野外實驗基地作,他從不畏艱苦,身先士卒每次都親臨實驗場,同年青人一道爬山涉水,餐風飲露,儘管已到花甲之年,每年仍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外地實驗基地度過。
他為人正直、淡泊名利、先人後己、無私奉獻。學校集資房他優先安排課題組其它成員,自己最後一批才住。雖然掌握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但他生活簡樸、勤儉節約,節餘了五百多萬元科研經費,全部投入籌建裝藥實驗大樓。為了事業,老伴生病,兒子婚禮,女兒回國探親他都無暇顧及。他常說:我們這代人已經習慣從工作、從奉獻中尋找樂趣。我們要在有生之年征服更多的困難,取得更多的成果,為國家多做貢獻。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