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鐘花報春

偏鐘花報春

Primulaceae報春花科 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名稱、別名

Primulaceae報春花科 Primula報春花屬

異名:Primula vittata Bureau et Franch.
別名:帶葉報春,偏花鐘報春,偏花報春
藏名:相直瑪保

科學分類系統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五椏果亞綱 Dilleniidae [Cronquist系統]
報春花目 Primulales [Cronquist系統]
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Cronquist系統]
報春花族 Trib. Primuleae [Hutchinson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報春花屬 Primula [Hutchinson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燈台報春組 Primula Sect. Proliferae [Hutchinson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偏花報春 Primula secundiflora [Hutchinson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具多數肉質長根。葉通常多枚叢生;葉片矩圓形、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連

柄長5-15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圓或稍銳尖,基部漸狹窄,邊緣具三角形小牙齒,齒端具胼胝質尖頭,兩面均疏被小腺體。中肋寬扁,側脈纖細,有時不明顯;葉柄甚短或有時與葉片近等長,具闊翅。花葶高10-60(90)厘米,頂端被白色粉(乾後常呈乳黃色);傘形花序5-10花,有時出現第2輪花序;苞片披針形,長5-10毫米;花梗長1-5厘米,多少被粉,開花時下彎,果時直立;花萼窄鍾狀,長7-10毫米,上半部分裂成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裂片,沿裂片背面下延至基部一線無粉,染紫色,沿每2裂片的邊緣下延至基部密被白粉,因而整個花萼形成紫白相間的10條縱帶;花冠紅紫色至深玫瑰紅色,長1.5-2.5厘米,喉部無環狀附屬物,冠檐直徑1.5-2.5厘米,裂片倒卵狀矩圓形;先端圓形或微具凹缺;長花柱花:冠筒長9-10毫米,雄蕊著生處略低於冠筒中部,花柱與冠筒等長或微露出筒口;短花柱花:雄蕊近冠筒口著生,花柱長2-3毫米。蒴果稍長於宿存花萼。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分布

青藏高原東部、川西高原等地

藥用價值

中藥材基原

為報春花科植物偏花鐘報春的乾燥花。

性味

味微苦而甘,性涼。

功效、主治

功效:止赤痢,乾黃水。主治:治熱病、血病、肺病。

用量

配方用,3~9g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本品花序皺縮呈團狀,單花呈短棒狀,長約1.5cm,苞片披針形,尖銳,長6~9mm。花萼鍾狀,裂片披針形,萼筒黃白色,裂片處黑綠色,形成縱向間隔條紋,花冠寬鍾狀,色藍紫。氣微,味微苦澀。
粉末鑑別:污藍紫色。腺毛多破碎,完整者頭部類圓形、扁圓形或長圓形,單細胞,直徑22~30μm;柄部細胞短,9~17μm,單細胞,偶見雙細胞。萼片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多平直,厚2.5~5μm,內有細小的顆粒物。氣孔少見。花冠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圓多角形,具腦狀角質紋理,毛茸脫落痕類圓形,直徑6~10μm。花粉粒類圓球形,直徑17~21μm,外壁分層明顯,表面近光滑,花粉囊內壁細胞表面觀類方形、類長方形,具寬條狀或網狀增厚。草酸鈣結晶方形、長方形,直徑7~35μ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